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耳描寫詞語有哪些

耳描寫詞語有哪些

1.形容耳朵的詞語有哪些

肥頭大耳 方面大耳 耳輪分明 兩耳垂肩 面紅耳赤

大耳朵 老鼠耳 扇鳳耳 小耳朵 圓耳朵

逼耳 側耳 充耳 打聽 諦聽 耳背 耳垂 耳根 耳鼓 耳鳴 耳聞 凡耳 恭聆 恭聽 鼓膜

靜聆 靜聽 聆聽 旁聽 親聆 收聽 豎耳 聳耳 竦耳 偷聽 洗耳 細聽 掩耳 招風

閉目塞聽 側耳細聽 充耳不聞 道聽途說 杜耳惡聞 耳鬢廝磨 耳聰目明 耳帶翠環 耳帶金環

耳帶銀環 耳帶珠翠 耳朵垂兒 耳朵根子 耳朵眼兒 耳紅到根 耳聾眼花 耳聾眼瞎 耳目所及

耳熱眼跳 耳儒目染 耳熟能詳 耳聽八方 耳聽心受 耳聞目睹 方面大耳 方頭大耳 肥頭大耳

拱手聽命 姑妄聽之 駭人聽聞 兩耳垂肩 面紅耳赤 目耳壹新 內視反聽 凝視諦聽 傾耳而聽

如雷貫耳 入耳著心 軟耳根子 身鏡體牖 豎起耳朵 聳人聽聞 所見所聞 聽而不聞 危言聳聽

娓娓動聽 聞所未聞 聞壹知十 洗耳恭聽 言聽計從 言猶在耳 掩耳盜鈴 壹無所聞 以正視聽

忠言逆耳 抓耳撓腮

2.描寫耳朵的詞語 10~20個

震耳欲聾 耳提面命 耳濡目染 充耳不聞 道聽耳食 掩耳盜鐘 掩耳盜鈴 耳熟能詳 耳聞目睹 黃耳傳書 洗耳恭聽 洞心駭耳 耳鬢廝磨 耳目壹新 不絕於耳 抓耳撓腮 耳聞目染 法不傳六耳 交頭接耳 兩豆塞耳 挖耳當招 面紅耳赤 如雷貫耳 俯首帖耳 東風射馬耳 迅雷不及掩耳 耳聽八方 東風吹馬耳 疾雷不及掩耳 六耳不同謀 馬耳春風 馬耳東風 耳提面訓 執牛耳 俯首貼耳 耳聞不如目見 不堪入耳 洗耳拱聽 舌敝耳聾 疾雷不及塞耳 貴耳賤目 扒耳搔腮 耳報神 耳視目聽 肥頭大耳 東風過耳 東風馬耳 耳聰目明 鼎鐺有耳 公耳忘私 疾雷不暇掩耳 賤目貴耳。

3.關於耳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耳的成語 :

面紅耳赤、

耳聰目明、

掩耳盜鈴、

震耳欲聾、

耳熟能詳、

抓耳撓腮、

交頭接耳、

充耳不聞、

俯首帖耳、

耳濡目染、

如雷貫耳、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洗耳恭聽、

掩人耳目、

耳目壹新、

肥頭大耳、

隔墻有耳、

忠言逆耳、

歷歷在耳、

不堪入耳、

三耳秀才、

屬人耳目、

撾耳撓腮、

言猶在耳、

賃耳傭目、

雙豆塞耳

4.描寫耳朵的成語

不絕於耳 絕:斷。聲音在耳邊不斷鳴響。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聽。指說的話使人聽不進去(多指臟話)。

長目飛耳 看得遠,聽得遠。比喻消息靈通,知道的事情多。

充耳不聞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當耳邊風 比喻對聽到的話毫不在意。

盜鐘掩耳 盜:盜竊;鐘:古代壹種樂器。偷鐘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鼎鐺有耳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

東風吹馬耳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耳邊風 在耳邊吹過的風。比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

耳鬢斯磨 鬢:面頰兩旁近耳的頭發;廝:互相。形容親密相處的情景(多指小兒女)。

耳聰目明 形容頭腦清楚,眼光敏銳。

耳根清凈 耳邊無事噪聒。指無事打擾。

耳紅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於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耳後生風 像耳後刮風壹樣。形容激烈、迅速運動時耳後根產生的感覺。

耳目股肱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

耳目壹新 耳目:指見聞。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耳目昭彰 昭彰:十分明顯,人所***見。眾人已聽到和看到,十分明顯。形容被眾人了解得清清楚楚,無法藏匿。

耳濡目染 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耳軟心活 比喻自己沒有壹點主見,就是相信別人的話。

耳食之談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審察,輕信傳聞。指聽來的沒有根據的話。

耳視目聽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耳熟能詳 指聽得多了,能夠說得很清楚、很詳細。

耳提面命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耳聽八方 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耳聽心受 用耳朵聽,並記在心裏。

耳聞不如目見 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實可靠。比喻實際經驗的重要。

耳聞目睹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耳聞目擊 擊:接觸。親自聽說,親眼看見。

耳聞目見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5.表示與耳朵有關的詞語

和耳有關的成語78個。

關於耳的成語主要有:不絕於耳、不堪入耳、長目飛耳、充耳不聞、出口入耳、當耳邊風、盜鐘掩耳、鼎鐺有耳、東風吹馬耳、耳邊風、耳鬢斯磨、耳聰目明、耳根清凈、耳紅面赤、耳後生風、耳目股肱、耳目壹新、耳目昭彰、耳濡目染、耳軟心活、耳食之談、耳視目聽、耳熟能詳、耳提面命、耳聽八方、耳聽心受、耳聞不如目見、耳聞目睹、耳聞目擊、耳聞目見、耳聞是虛,眼觀為實、耳聞則誦、肥頭大耳、俯首帖耳、附耳低言、隔墻有耳、貴耳賤目、黃耳傳書、疾雷不及掩耳、交頭接耳、酒酣耳熱、口耳並重、口耳之學、苦口逆耳、賴有此耳、兩豆塞耳、聊復爾耳、六耳不同謀、馬耳東風、面紅耳赤、面命耳提、目擊耳聞、目濡耳染、目食耳視、逆耳之言、傾耳而聽、傾耳註目、秋風過耳、如風過耳、如雷貫耳、搔頭摸耳、舌敝耳聾、挖耳當招、洗耳恭聽、迅雷不及掩耳、言猶在耳、掩耳盜鈴、掩人耳目、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以耳代目、袖如充耳、在人耳目、遮人耳目、震耳欲聾、執牛耳、忠言逆耳、屬垣有耳、抓耳撓腮、。

6.耳組詞有哪些

1 耳巴 ěr bā2 耳報神 ě bào shén 指暗中通風報信的人。

3 耳背 ěr bèi [hard of hearing] 耳朵聽力不大好。又說耳閉4 耳邊風 ěr biān fēng 在耳邊吹過的風。

比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5 耳鬢廝磨 ěr bìn sī mó 鬢:鬢發;廝:互相;磨:擦。

耳與鬢發互相摩擦。形容相處親密。

6 耳不離腮 ěr bù lí sāi [intimate] 接近,親密 別人說他倆是耳不離腮,影不離形,好的活像壹個人。--李文元《婚事》7 耳沈 ěr chén [hard of hearing] 〈方〉∶聽力弱。

也說耳朵沈8 耳垂 ěr chuí [earlobe] 人或某些類人猿的耳廓的下垂部9 耳戳 ěr chuō [bit] 耳上的三角形戳(如用來識別牛)10 耳聰 ěr cōng [have good auditory sensation] 聽覺敏銳11 耳聰目明 ěr cōng mù míng 聰:聽覺靈敏;明:眼力敏銳。聽得清楚,看得明白。

形容頭腦清楚,眼光敏銳。12 耳朵 ěr duǒ [ear] 人和哺乳動物的聽覺與平衡器官13 耳朵軟 ěr duǒ ruǎn [be susceptible to flattery;credulons] 指容易聽信別人的話14 耳房 ěr fáng [side room] 與正房相連的左右兩旁的小房子 原來主夫人時常居坐宴息,亦不在這正室,只在這正室東邊的三間耳房內。

--《紅樓夢》15 耳糞 ěr fèn [earwax] 〈方〉∶外耳道分泌物的幹黃色結節16 耳根 ěr gēn [ear root]∶耳廓的根端17 耳垢 ěr gòu [cerumen] 來自外耳腺體的黃色蠟樣分泌物,通稱耳屎 耳刮子,耳摑子18 耳光 ěr guāng [a box on the ear;a slapon the face] 用手打在耳朵附近的部位叫打耳光 壹記耳光19 耳號 ěr hào [swallow fork] 在動物耳尖上切掉壹個小三角而作成的耳記20 耳紅面赤 ěr hóng miàn chì 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於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21 耳環 ěr huán [earring] 用金屬或玉石制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裝飾品22 耳機 ěr jī [earphone] 任壹種能將電能轉換為聲波並可戴在耳上或插入聽道口的器件23 耳記 ěr jì [earmark] 在耳上作的,尤其在家畜的耳上作的辨認記號(如剪出的或劃割的)24 耳際 ěr jì [the ear] 耳畔 壹想到金牌,《國歌》就在我耳際回響25 耳科 ěr kē [ear department] 專治耳朵疾病的診室26 耳廓 ěr kuò [auricle]∶外耳部分,形如喇叭,有收集聲音之功27 耳力 ěr lì [hearing power] 耳朵辨音的能力28 耳聾 ěr lóng [deafness] 聽不見聲音29 耳門 ěr mén [antilobium]∶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30 耳鳴 ěr míng [tinnitus] 由於疾患而覺得耳朵裏有外界並沒有的嗡嗡聲31 耳膜 ěr mó [eardrum] 鼓膜32 耳目 ěr mù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

--《荀子.君道》33 耳目壹新 ěr mù yī xīn 耳目:指見聞。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34 耳剽 ěr piāo [hearing information] 指耳聞所得 亦且耳剽日久。--《漢書》35 耳熱 ěr rè [ears flush from excitement] 興奮等所致的耳部充血發熱 怪不得昨天耳熱,原來妳說我了36 耳濡目染 ěr rǔ mù rǎn 濡:沾濕;染:沾染。

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37 耳軟 ěr ruǎn [easily influenced by others] 容易被別人的話說動,輕信38 耳軟心活 ěr ruǎn xīn huó 比喻自己沒有壹點主見,就是相信別人的話。

39 耳塞 ěr sāi40 耳生 ěr shēng [sound unfamiliar] 由於從未或很少聽見過而聽著生疏(跟耳熟相對)。

7.帶耳的成語有哪些

耳濡目染、交頭接耳、耳聽八方、面紅耳赤、忠言逆耳。

1、耳濡目染

解釋: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自: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譯文: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2、交頭接耳

解釋:交頭:頭靠著頭;接耳:嘴湊近耳朵。形容兩個人湊近低聲交談。

出自: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嘩。”

譯文:不許頭靠著頭湊近低聲交談,不許大聲喧嘩。

3、耳聽八方

解釋: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出自:清·錢彩《說嶽全傳》第十六回:“為將之道,須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譯文:為將之道,必須要眼觀四處,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

4、忠言逆耳

解釋: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出自:韓非子·戰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譯文:良藥苦口,而智慧的鼓勵而喝的,知道他進入而已自己病了;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而第二主聽的,知道他可以獲得成功的。

5、面紅耳赤

解釋:臉比耳朵都紅了。形容因激動或羞慚而臉色發紅。

出自:朱熹·宋《朱子語類》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譯文:現在的人有點小利與害,就到了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幾乎沒有喜怒。

8.有哪些帶耳的成語

口耳相傳 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疾雷不及掩耳 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耳後生風 像耳後刮風壹樣。形容激烈、迅速運動時耳後根產生的感覺。

耳食之談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審察,輕信傳聞。指聽來的沒有根據的話。

褎如充耳 褎:常帶笑容。面帶笑容,塞耳不聞。

鼎鐺有耳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

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耳鬢廝磨 鬢:鬢發;廝:互相;磨:擦。

耳與鬢發互相摩擦。形容相處親密。

黃耳傳書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

後比喻傳遞家信。臉紅耳赤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

亦作“臉紅耳熱”。盜鈴掩耳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同“盜鐘掩耳”。耳鬢撕磨 鬢:面頰兩旁近耳的頭發;撕:同“廝”,互相。

形容親密相處。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飯。

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眼餳耳熱 兩眼半睜半閉,朦朧而視,雙耳燥熱。

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疾雷不及塞耳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同“疾雷不及掩耳”。疾雷不暇掩耳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同“疾雷不及掩耳”。眼花耳熱 兩眼昏眩,雙耳燥熱。

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馬耳春風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同“馬耳東風”。東風過耳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

同“東風射馬耳”。掩耳偷鈴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同“掩耳盜鐘”。肥頭胖耳 形容體態肥胖,有時指小孩可愛。

同“肥頭大耳”。耳鬢斯磨 鬢:面頰兩旁近耳的頭發;廝:互相。

形容親密相處的情景(多指小兒女)。東風吹馬耳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耳視目聽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口耳之學 指只知道耳朵進口裏出的壹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長目飛耳 看得遠,聽得遠。

比喻消息靈通,知道的事情多。屬垣有耳 有人靠著墻偷聽。

六耳不同謀 原意是三個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後也比喻輕信傳聞的話沒有益處。

賴有此耳 賴:依賴、倚靠。幸虧有壹著(才得解救)。

盜鐘掩耳 盜:盜竊;鐘:古代壹種樂器。偷鐘時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欺欺人。兩豆塞耳 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不能認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目擩耳染?焙通“濡”,沾染。因耳目經常接觸而受到感染,影響。

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洋洋盈耳 洋洋:眾多;盈:充滿。

指宏亮而優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臉紅耳熱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同“臉紅耳赤”。

清耳悅心 耳為之清寧,心為之歡喜。形容樂曲美妙動人。

捷雷不及掩耳 猶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備。

耳食之論 形容聽來的沒有確鑿根據的言論。同“耳食之談”、“耳食之言”。

東風馬耳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嵬眼澒耳 猶言動人觀聽。

亦作“嵬目鴻耳”。嵬目鴻耳 猶言動人觀聽。

同“嵬眼澒耳”。迅雷不及掩耳 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

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目濡耳染 濡:沾濕;染:沾染。

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面命耳提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

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搔頭摸耳 抓抓頭皮,摸摸耳朵。

形容壹時無法可想的焦急神態。法不傳六耳 指極端秘密,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如風過耳 象風在耳邊吹過壹樣。比喻漠不關心,不相關涉。

目食耳視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顛倒錯亂。

傾耳而聽 傾:歪,側著。側著耳朵仔細聽。

傾耳註目 註目:集中視線註意看。原形容權勢極大,為眾敬畏。

後也形容註意力極其集中。東風射馬耳 射:射出。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耳報神 指暗中通風報信的人。

扒耳搔腮 形容焦急而又無可奈何。道聽耳食 對傳聞之辭不加去取,盲目輕信。

耳視目食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頓足捩耳 形容束手無策的困態。杜耳惡聞 塞住耳朵不願聽。

垂耳下首 猶俯首帖耳,形容馴服聽命。閉目塞耳 堵塞視聽。

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或不了解。垂頭塞耳 指不問不聞,裝聾作啞。

洞心駭耳 形容使人震驚。俯首戢耳 形容卑屈馴服的樣子。

同“俯首帖耳”。如雷灌耳 ①形容聲音大(多指語音)。

②形容人的名聲很大。轟雷貫耳 打雷的聲音貫滿耳邊。

形容人的聲名很大。搔頭抓耳 抓抓頭皮,摸摸耳朵。

形容焦急的神態。國耳忘家 指為國事而忘其家。

同“國而忘家”。面紅耳熱 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紅的樣子。

墻有耳 比喻秘密易於外泄。同“隔墻有耳”。

歷歷在耳 形容聽到的某種聲音清清楚楚地盤旋在耳邊。方面大耳 方臉盤,大耳朵。

舊指富貴相。伏首貼耳 畏縮恐懼的樣子。

撓腮撧耳 抓搔腮頰,揪扯耳朵。形容慌亂焦急。

風吹馬耳 比喻對別人的話無動於衷。俯首弭耳 形容卑屈馴服的樣子。

同“俯首帖耳”。塞耳盜鐘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

塞耳偷鈴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為。驚耳駭目 耳聞目見後內心震驚。

公耳忘私 壹心為公而忘卻私事。同“公爾忘私”。

9.有耳字的成語都有哪些

耳鬢廝磨

耳與鬢發互相摩擦。形容相處親密

耳聰目明

聽覺好,視力強。常用以形容眼光敏銳,頭腦清楚

耳根清凈

謂耳中不聞胡言亂語或嘈雜聲音。常指不聞閑是閑非

耳後風生

形容馳驅極速

耳滿鼻滿

滿耳朵滿鼻子。謂聞之熟極

耳目壹新

視聽都感到新鮮

耳染目濡

同“耳濡目染”

耳濡目擊

見“耳濡目染”

耳濡目及

見“耳濡目染”

耳濡目染

謂經常聽到看到,無形之中受到影響。語本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擩耳染,不學以能。”

耳食之論

指聽來的沒有確鑿根據的話

耳食之談

見“耳食之論”

耳視目聽

古代道家的壹種修養境界,認為視聽由精神所主宰,可不受器官的限制

耳熟能詳

謂因常聞而能詳知或詳述

耳提面命

《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孔穎達疏:“非但對面命語之,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誌而不忘。”後以“耳提面命”謂教誨殷切,要求嚴格

耳提面訓

同“耳提面命”

耳聽八方

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多用以形容機警。八方,四方四隅的總稱

耳聞目睹

同“耳聞目見”

耳聞目擊

見“耳聞目見”

耳聞目見

親耳聽見,親眼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