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求魚緣木什麽意思?有什麽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麽?

求魚緣木什麽意思?有什麽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麽?

編號 2294 成語 求魚緣木 註音 ㄑㄧㄡˊ ㄩˊ ㄩㄢˊ ㄇㄨˋ 漢語拼音 qiú yú yuán mù 釋義 義參「緣木求魚」。

見「緣木求魚」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梁惠王上》「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1>土地,朝秦、楚2>,蒞3>中國而撫四夷4>也。

以若5>所為6>,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註解〕(1)辟:同「辟」,開拓。

(2)朝秦、楚:秦和楚為當時之強國,能使之臣服,自能稱霸。

朝,音ㄔㄠˊ,使之來朝。

(3)蒞:音ㄌ|ˋ,光臨、來到。

此處有君臨、統治之意。

(4)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總稱。

(5)若:如此。

(6)所為:指興兵結怨之事。

為,音ㄨㄟˊ。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跡。

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

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

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

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辟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

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壹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書證 01.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三出:「終朝糊口無恒計,求魚緣木竟何濟。」

用法說明 近義詞:

反義詞: 辨識 參考語詞 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