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睜口呆、目不轉睛、火眼金睛、鼓睛暴眼、眼不回睛等。
壹、目睜口呆 [ mù zhēng kǒu dāi ]?
驚懼得睜大雙眼說不出話來。形容因吃驚或受氣而發楞。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定安國舅氣的目睜口呆,罔知所措。與眾等侍郎束手被擒。”
二、目不轉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眼珠子壹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註意力集中。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壹:“老婆婆看著小官人,目不轉睛,不覺兩淚交流。”
三、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西遊記》第七回寫孫悟空被放在八卦爐裏鍛煉,他那壹雙被爐煙熏紅的眼叫做火眼金睛,能識別各種妖魔鬼怪。借指能洞察壹切的眼力。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回:“我老孫火眼金睛,認得好歹。”
四、鼓睛暴眼 [ gǔ jīng bào yǎn ]?
指眼睛突出的樣子。
出處: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中國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還要難於接近的逆鱗。”
五、眼不回睛 [ yǎn bù huí jīng ]?
指眼珠子壹動不動地註視。形容註意力集中。
《天雨花》第二回:“國英看得酥麻了,眼不回睛出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