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四字成語是判若鴻溝、轉於溝壑、不忘溝壑、禦溝紅葉、青黃溝木、匹夫溝瀆等
1.現代釋義
流水道:水溝。山溝。溝渠。[溝通]使兩方通達:溝文化。像溝的東西:車溝。瓦溝。交通溝。(形聲。從水,冓(gōu)聲。本義:田間水道)溝,水瀆,廣四尺,深四尺。——《說文》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考工記·匠人》十夫有溝,溝上有畛。——《周禮·遂人》
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孟子·離婁下》又如:溝洫(溝澮。田間水道與溝渠);溝洫(田間水道);溝塍(溝渠和田埂)水註谷曰溝。——《爾雅》血流入溝中。——《漢書·劉尾氂傳》魯以五月起眾為長溝。——《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兵法曰:“丈五之溝,漸車之水。——晁錯《言兵事疏》
又如:壹溝死水;陰溝;萬丈深溝;溝中瘠(指死於溝壑之人);溝防(溝渠和堤防);溝沿(溝渠的邊岸)城郭不辨,溝池不拑。——《荀子·議兵》楚方域以為城,江漢以為溝。——《史記·齊太公世家》
又如:溝郭(城壕。即護城河與城郭);溝門(營門,因舊時軍營前有溝);溝池(城壕。即護城河)人工挖掘的戰壕[trench]。如:溝墉(城壕與城墻);溝壘(戰壕與堡壘);溝隍(沒有水的城壕);交通溝
2.古籍釋義
溝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篇韻》古侯切,音勾。水聲。(溝)《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釋名》田閑之水曰溝。溝,搆也。縱橫相交搆也。《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又溝池,城塹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為固。又汗溝,馬中脊也。《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港同。水分流也。詳港字註。又《韻補》葉斤於切,音居。《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