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古代神話。同“誇父逐日”。
[語出] 毛澤東《矛盾論》:“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誇父追日’……這種神話中所說的矛盾的互相變化,乃是無數復雜的現實矛盾的互相變化對於人們所引起的壹種幼稚的、想象的、主觀幻想的變化……”
[近義] 誇父逐日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壹個非常高大的人,他的名字叫誇父。誇父的兩條腿可長了,壹步可以跨過壹條大河。
誇父看見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來,又從西方落下去,他想:“如果總是白天就好了。我要想辦法把太陽抓住,讓它永遠照亮大地。”
誇父拿起壹根手杖,邁開兩條長腿去追太陽。他用堅強的毅力去追趕光明的太陽。他跑啊跑啊,壹直跑到太陽要下山的地方,誇父真高興啊,他真想壹下子就把太陽抓住。
太陽是個大火球,誇父被太陽烤得渾身是汗,快要渴死了。他跑到黃河邊,壹口氣喝乾了黃河的水,又跑到渭河邊,喝乾了渭河的水,但是他還是渴得要命,於是,他又邁開兩條長腿向北方的大湖跑去。還沒跑到大湖邊,誇父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手杖向前壹擲,就永遠合上了眼睛。
誇父雖然死了,但他用自己的身體滋潤著那根巨大的手杖。後來,那手杖變成了好大好大的壹片桃林,結出了又甜又解渴的大桃子。
誇父將壹片桃林留給了那些熱愛光明又很勇敢的人。人們路過這裏的時候,可以在樹蔭下歇歇腳,還能摘個桃子解解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