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斷柯折枝什麽典故

斷柯折枝什麽典故

斷柯折枝是壹個來自佛教的典故,也常被用來比喻壹種極端的因果報應。

這個典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摩訶僧祇律》(壹本古代的佛教戒律書)。在這個故事中,壹個名叫須提提的人聽聞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非常受啟發。然而,他並不完全理解佛陀所說的不可傷生的戒律。

為了更好地理解,他帶了壹根樹枝到佛陀面前,然後問佛陀:如果我用這根樹枝打人,算不算傷害?佛陀回答:那不算。須提提接著問:那如果我用這根樹枝打畜生呢?佛陀回答:那也算傷害。

這個對話讓須提提感到困惑,因為他認為用樹枝打人沒有傷害,那麽用樹枝打畜生也不應該算傷害。然而,佛陀的回答似乎暗示了即使是間接的傷害也應該被避免。

提醒我們即使是微小的行為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就像用壹根樹枝打畜生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但卻仍然是壹種傷害,是不可取的。因此,斷柯折枝這個成語常被用來比喻不殺生或不傷害他人的行為非常重要,即使看起來很微小。

斷柯折枝的起源:

1、佛教經典記載

據《摩訶僧祇律》記載,須提提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之壹,他曾持壹根樹枝到佛陀面前,向佛陀提出了壹個疑問:如果用這根樹枝打人,是否算是傷害?佛陀告訴他那不算傷害。須提提接著問,如果用這根樹枝打畜生呢?佛陀回答說那算傷害。這個對話體現了即使是微小的行為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須提提得到了斷柯折枝的教導。

2、古代印度神話傳說

據《梨俱吠陀》記載,古代印度有壹種樹木名為多羅樹,其枝條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驅邪、避邪、保佑平安。然而,這種樹木的枝條壹旦折斷就會失去神力,不再有效。因此,斷柯折枝這個成語也可以理解為失去重要的東西或失去了原有的優勢。

3、民間傳說

在中國南方地區,也有類似的民間傳說。傳說中有壹個年輕人在山林間遊玩時遇到了壹位仙人,仙人告訴年輕人不能用帶葉的樹枝打柴,因為這種行為會帶來厄運。年輕人聽了仙人的話,用枯枝打柴,結果枯枝折斷,年輕人失去了保護,遭遇了不幸。這個傳說和佛教典故中的須提提的故事有些相似,都強調了微小行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