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日惜力,蒼白無力,熬心費力,比權量力,不自量力
1.愛日惜力
拼音:ài ?rì ?xī ?lì
簡拼:arxl
解釋:珍惜時間,不虛擲精力。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吳誌·孫和傳》:"且誌士愛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
示例:朝讀百篇,乙夜乃寐,~,寸陰無棄。 《周書·蕭圓肅傳》。
反義詞:虛度光陰
語法:作謂語;指珍惜時間。
2.蒼白無力
拼音:āng ?bái ?búi ?lì
簡拼:cbwl
解釋:蒼白:灰白。形容貧弱無力。
出處:朱自清《歷史的戰鬥中》:"那擁抱過去的人雖不壹定‘蒼白無力’,那也不免外強中幹。"
示例:他的這種辯駁顯得~。
反義詞:擲地有聲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的面貌及論點等。
3.熬心費力
拼音:áo ?xīn ?fèi ?lì
簡拼:axfl
解釋:耗費心神和氣力。
出處:馬烽《太陽剛剛出山》:"我熬心費力辦農業,結果給組織上留下這麽個印象。"
近義詞:煞費苦心
語法:作謂語;指做某事費盡心力。
4.比權量力
拼音:bǐ ?quán ?liàng ?lì
簡拼:bqll
解釋:比較衡量兩方面的權力和力量。也用來指衡量兩方面的輕重。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上》:"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示例:清·王韜《變法中》:"安能埓於歐洲諸大國,而與之~也哉!"
近義詞:權衡輕重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權衡輕重得失
5.不自量力
拼音:bù ?zì ?liàng ?lì
簡拼:bzll
解釋: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出處:《左傳·隱公十壹年》:"不度德,不量力。"《戰國策·齊策三》:"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示例:就說我們殿試都是僥幸名列上等,並非~,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談文。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七回。
近義詞:螳臂擋車、蚍蜉憾樹
反義詞: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歇後語:螳臂擋車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對自己估計過高。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動戰爭,結果被打敗。分析人士認為自不量力的息國即將被消滅,原因是他不考慮自己的德行,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