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方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方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方便之門fāng biàn zhī mén

出處: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維摩見柄,蓋申方便之門;道安謝歸,思遠朝廷之事。”

意思: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後指給人方便的門路。

方寸不亂fāng cùn bù luàn

出處:唐·呂溫《淩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意思: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方寸萬重fāng cùn wàn chóng

出處:

意思:方寸:指心。萬重:多話。心裏頭有千言萬語。

方寸已亂fāng cùn yǐ luàn

出處:《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意思:心已經亂了。

方寸之地fāng cùn zhī dì

出處:《列子·仲尼篇》:“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後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

意思:指心。

方底圓蓋fāng dǐ yuán gài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

意思:方底器皿,圓形蓋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方領矩步fāng lǐng jǔ bù

出處:《後漢書·儒林傳序》:“服方領習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意思:方領:直的衣領;矩步:行步合乎規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飾和容態。

方枘圓鑿fāng ruì yuán záo

出處:戰國·楚·宋玉《九辨》:“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意思:枘:榫頭;鑿:榫眼。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頭不劣fāng tóu bù liè

出處:元·關漢卿《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四折:“俺這裏有個裴炎,好生方頭不劣。”

意思:方頭:俗指不通時宜;不劣:倔強不馴順。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方外之人fāng wài zhī rén

出處:《莊子·大宗師》:“彼遊方之外者也。”

意思: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後指僧道。

方興未艾fāng xīng wèi ài

出處: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虜人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

意思: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fāng yǐ lèi jù, wù yǐ qún fēn

出處:《周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意思:方:方術,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種方術因種類相同聚在壹起,各種事物因種類不同而區分開。後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質分門別類

方鑿圓枘fāng záo yuán ruì

出處:戰國·楚·宋玉《九辨》:“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意思:鑿:榫眼;枘:榫頭。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正不阿fāng zhèng bù ē

出處:《明史·王徽傳》:“有方正不阿者,即以為不肖,而朝夕讒謗之,日加浸潤,來免改疑。”

意思: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諛,謅媚。指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謅媚。

方趾圓顱fāng zhǐ yuán lú

出處:《南史·陳高祖紀》:“方趾圓顱,萬不遺壹。”

意思:方腳圓頭。指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