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元·無名氏《延安府》第壹折:“我見他慌悚躊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賓服。”
藹然可親 藹然:對人和善的樣子。形容態度和氣,使人願意接近。
出處:明·李開先《賀邑令賀洪濱獎異序》:“迄今才八閱月,絕從生之文法,除苛細之科條,雖若凜不可犯,而實藹然可親。”
不敢後人 不願意落在別人後面。表示不敢懈怠,奮力前進。
出處:鄒韜奮《抗戰以來·“生活”在抗戰其間貢獻了什麽?》:“凡遇黨政當局對抗戰建國積極方面有所號召,亦無不竭誠響應,不敢後人。”
不屑壹顧 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為不值得壹看。形容極端輕視。
出處:明·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壹顧視焉。”
冬日可愛 如同冬天裏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出處:《左傳·文公七年》:“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註“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冬日夏雲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
出處:宋·陳恬《程伯淳贊》:“本以正身,改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雲。”
讀不舍手 舍:舍得,願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
甘心情原 指完全願意。
甘心情願 心裏完全願意,沒有壹點勉強。多指自願作出某種犧牲。
出處:宋·王明清《摭青雜說·項四郎》:“此事兒甘心情願也。”
何樂不為 樂:樂意;為:做。有什麽不樂於去做的呢?表示願意去做。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聞貴人修治河道,雖士商人等,亦必樂於從事;況又發給工錢飯食,那些小民,何樂不為?”
兩相情原 指雙方互相願意。
兩相情願 兩方面都願意。多指婚姻或交易。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回:“太公,妳也是個癡漢,既然不兩相情願,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強聒不舍 聒:聲音吵鬧;舍:舍棄。形容別人不願意聽,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
出處:《莊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
人百其身 百其身:自身死壹百次。別人願意死壹百次來換取死者的復生。表示對死者極沈痛的悼念。
出處:《詩·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任重至遠 願意指負載沈重而可以到達遠方。後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天地,做出宏偉的業績。
出處:《易·擊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
貪夫徇財 徇:通“殉”。徇財:不顧性命以求財。愛財的人願意為了錢財而死。形容人愛財如命。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貪夫徇財,烈士徇名。”漢·賈誼《鵬鳥賦》:“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
萬死不辭 萬死:死壹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壹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拼死效勞。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貂蟬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心甘情原 非常願意,沒有絲毫勉強。
心甘情願 心裏完全願意,沒有壹點勉強。多指自願做出某種犧牲。
出處:宋·王明清《摭青雜說·項四郎》:“此事兒甘心情願也。”
冤家路狹 指仇人或不願意相見的人,偏偏容易碰見,來不及回避。
出處:《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這真是冤家路狹啊!”
冤家路窄 仇敵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願意見面的人偏偏相遇。
出處: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真是冤家路窄,今日壹命討了壹命。”
執鞭隨蹬 手裏拿著馬鞭,跟在馬鐙旁邊。比喻因敬仰而願意追隨在左右。
出處:《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執鞭隨鐙 比喻因敬仰而願意追隨左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8回:“願將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
自覺自願 自己覺悟而願意。
出處:周而復《白求恩大夫》十:“更可寶貴的是在階級覺悟的基礎上,純粹出於自覺自願,沒有壹絲壹毫的強迫性質。”
何樂而不為 有什麽不樂於去做的呢?表示願意去做。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聞貴人修治河道,雖士商人等,亦必樂於從事;況又發給工錢飯食,那些小民,何樂不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出處:《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