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編碼:222000
地理位置:位於江蘇省東北部,隴海鐵路盡頭,東臨黃海,北接山東,南依長江、淮河,背靠東海第壹風景區雲臺山。
面積:總面積7444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881平方公裏。
人口:全市總人口465萬。
區劃:轄東海縣、贛榆縣、灌雲縣、灌南縣、新浦縣、海州區、李安運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新浦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經濟發展
連雲港是全國首批14沿海城市之壹,全國49個重要旅遊城市之壹,江蘇省四大國家風景名勝區之壹,舉世矚目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壹條縱橫全國的國道主幹線開通後,連雲港將成為全國45個公路樞紐中心之壹。連雲港到北京、上海、寶雞、武漢、廣州、濟南、南京都有火車,交通便利。連雲港空中航線1987開通。目前通航的航線有連雲港-廣州;連雲港-廈門;連雲港-沈陽;連雲港-大連;連雲港-成都;連雲港-溫州;連雲港-上海。連雲港建於1933,距今已有64年的歷史。目前已建成36個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8個,設計靠泊能力3.5萬噸,實際靠泊能力達到7-8萬噸。隨著潮水,654.38+10萬噸順利進出。目前港口年吞吐能力可達8500萬噸,港口已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30多個港口發生貿易往來。到2008年,港口吞吐量將首次超過6543.8億噸。
新中國成立前,經濟基礎相當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1949年連雲港人口1638萬人,國民生產總值16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9億元(按90年不變價格計算),其中農業總產值占87.2%,糧食總產量27.8萬。經過50年的建設和發展,連雲港已從傳統的農業經濟時代進入經濟基礎日益雄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科技實力逐步增強的工業經濟階段,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從65438到0998達到58.8%。經過50年的努力,該市已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門類,如化工、醫藥、電子、紡織、機械、建材、食品等。半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中小企業改制比例超過70%。更多的城鄉企業走上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資本經營多元化的道路,加強了對公有資產的控制,所有制結構也從單壹向多元化發展,國有、集體、個體、個人都有。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多種經營快速發展。全市形成了水產、水果、木業、棉花、蔬菜、肉類加工等行業,貿工農壹體化,產、加、銷壹體化的產業化經營雛形。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養老、醫療、住房、失業等多項社會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企業轉換機制的外部條件有了很大改善。解放前,連雲港的城市基礎設施十分落後,道路滿目瘡痍。解放後的50年裏,投資近40億元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公用事業全面發展,供水、供電、供氣、生活環境都願意接受啤酒?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公路作為主要樞紐城市的地位開始確立,郵電通信快捷便利,信息產業發展迅速。連雲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將發展成為以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為特色的現代化、綜合性、多功能國際港口。
對外貿易規模繼續擴大。截止1999年底,全市累計批準外資項目2000多個,數十家國際知名公司在連雲港投資發展。實行改革開放20年來,全市外貿出口大幅增長,出口創匯年均增長20%以上,達到1.999,出口商品供應總額達到41.9萬美元。這個城市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1999,合同利用外資金額2106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62萬美元。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穩步發展,1.999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額71.76萬美元,完成外貿營業額6831.00萬美元。連雲港正面臨著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中國議程21世紀》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列為首批可持續發展優選項目;《中國海洋發展規劃》明確將連雲港列為三大海洋特別開發區之壹,加快了連雲港海洋經濟的發展。根據國家對連雲港的發展規劃,在不久的將來,連雲港將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環境優美的旅遊中心、現代化交通樞紐和經濟繁榮、科技發達、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會文明的國際海港城市。
連雲港位於太平洋西岸,中國沿海中部。具有季風特征的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寒暑適宜,四季分明。境內地貌多樣,山海河湖灘,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素有“享山河之恩,漁鹽之利”的美譽。這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連雲港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壹,1999總產量280萬噸,油料總產量2600噸。人均糧食600公斤,居江蘇省第壹。連雲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成糧食、油料、煙草、水果、茶葉、桑果、出口蔬菜、肉禽蛋奶、對蝦養殖、紫菜生產加工基地100多個。其中,東海縣位列全國肉類百強縣,是全國稭稈養牛示範縣。贛榆、灌雲成為省級稭稈養牛示範縣;灌雲棉花產量居全省前列,被譽為“白雲之鄉”;灌南縣因其泡桐產量居江蘇首位,被譽為“泡桐之鄉”。此外,連雲港的紫菜產量和海蟹養殖量分別占全國的1/2和2/3,是“紫菜之鄉”和中國最大的海蟹養殖基地。農工商壹體化發展迅速,建立了中日合資味千如意有限公司、中韓合和食品有限公司、中日合資山木紫菜有限公司、東海果汁廠等壹批農工商壹體化龍頭企業,形成了新的養殖、加工、儲運、貿易體系。連雲港如意集團從65438到0997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股市第壹只著名的農業概念股。雲臺山產的吳韻茶是江蘇三大名茶之壹。珊瑚菜和鑲金玉竹是江蘇罕見的名菜。海州灣是中國八大漁場之壹,前三島是江蘇省唯壹的海寶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連雲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9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84.99億元,財政總收入171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639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051元。“十五”期末,連雲港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工業化由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的過渡,實現人民生活由低水平小康向相對小康的轉型升級。到201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經濟發展進入工業化中後期,接近江蘇省平均水平,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科學技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投資環境
連雲港是中國八大著名海港之壹。壹直是中原西北最便捷的進出口岸,是隴海經濟區對外開放的東大門。港口有40多個泊位,年吞吐能力3500萬噸。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個港口進行貿易往來,承擔了大陸橋90%的過境集裝箱業務。它已被國家確定為處理亞歐大陸橋過境集裝箱的主要港口和基地港口,第三代和第四代集裝箱碼頭正在建立。1993建成中國最長的海堤大堤,總長6700米,形成30平方公裏的優良港池,可建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00個,為建設億噸大港奠定了堅實基礎。
連雲港市轄贛榆、東海、灌雲為開放縣,三縣16鄉鎮為對外開放重點工業衛星鄉鎮。以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的壹批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初具規模,規劃面積45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中國議程21世紀》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列為首批可持續發展優選項目;《中國海洋發展規劃》明確將連雲港列為三大海洋特別開發區之壹,加快了連雲港海洋經濟的發展。在省級高新園區中,東海縣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贛榆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海州灣旅遊度假區、連島商貿旅遊區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成為吸引外資的熱點。截至1999年底,全市根據國家對連雲港的發展規劃,共批準外資項目2000多個。
歷史和文化
連雲港古稱渠縣、禹州、海州,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秦漢以來成為中國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曾三次東遊此地。公元前212年,他在海州孔王山下設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通往海外的門戶——秦東門,使連雲港成為與嘉峪關、山海關、鎮南關遙相呼應的四大開放關口之壹。
在中國沿海港口城市中,連雲港的文物最豐富,歷史最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6.5438億+年前,連雲港市虞山附近就有人類活動。4-5萬年前,金平山區也出現了古代人類活動。1979年,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唯壹有明確地層關系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於其南麓桃花澗和東海縣附近的大賢莊。金平山區還有10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二建遺址是中國原始農業最早發達的地區之壹,是5000年前中國東方民族的中心——少昊遺址。1986連雲港市中雲鄉藤花落發現的史前城址,是壹處典型的龍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年。1979發現的“將軍崖巖畫”,長20米,寬11米,是目前我國沿海地區唯壹壹幅反映原始農業部落生活的石刻巖畫,對研究我國民俗和藝術史具有極其寶貴的參考價值。在孔王山南麓,有壹座長15.6米,寬9.7米的摩崖造像..經專家鑒定,確認為東漢藝術珍品。它是中國最早的摩崖佛像,對研究中國佛教史和外交史具有重要價值。
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在連雲港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珍貴的遺跡。據《左傳》記載,魯17年(公元前525年)秋,孔子“問官於雍”,孔望山以觀滄海聞名。現在孔望山上還有壹個“問官臺”。秦始皇出巡到渠縣,在渠山(今金平山)設置了的東門。秦方士徐福,贛榆縣徐福村人,被秦始皇派往日本。吳承恩晚年寫了以雲臺山為背景的神話小說《西遊記》。晚年,李汝珍在海州寫下傳世巨著《鏡花緣》。其他如晉代的陶淵明,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蘇東坡、石、沈括、李清照、辛棄疾,元代的,清代的吳、林則徐,近代的朱自清等。,大部分遺跡還在,遺風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