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小猴子下山時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小猴子下山時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鈴響時,老師走進教室。老師和學生互相問好後,學生們就坐。

老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集中學習了本單元的單詞。

現在,我們來復習壹些生詞(老師先拿出壹節課中的生詞卡進行演示,讓學生集體和個別閱讀,然後分析較難的單詞。)

同學們,誰能分析壹下“拜拜”這個字的字形結構?

學生:(壹個學生說話)“拜拜”這個詞是左-中-右結構。雙手分開的時候,就是“拜拜”二字。這個學生還用兩只手做了壹個“再見”的動作。)

分析準確,對比得當,動作壹目了然。〕

老師:好!(老師接著問)誰能分析壹下跳字“蹦”的字形結構?

學生:(壹個男生舉手大聲說)“彈跳”這個詞是左右結構。山腳下有個小孩在踢足球,是“蹦”字。老師表揚學生牢牢記住新單詞。

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將壹些筆畫較多的生詞拆成零件,編成簡短的公式,形象有趣,有助於學生記憶。這也是壹種識字方法。這樣小學生想起學過的生詞就能認出來,背下來就能寫出來。〕

老師:現在,老師會給學生講壹個好故事嗎?

學生:(學生齊聲回答)好!

(老師板書題目)

老師壹邊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壹邊演示幻燈片。五顏六色的小猴子四處走動。學生們仔細看圖片,認真聽老師講故事。)

老師:我們已經學了這節課的新單詞,老師又講了壹遍這個故事。現在請再讀壹遍課文。妳想想,小猴子下山後做了什麽?

學生打開課本,先低聲朗讀課文,然後集體大聲朗讀課文。)

老師:學生們讀得很好。現在我們壹起來分析這篇課文。

大家看看,這只小猴子下山後先去了哪裏?

學生:(學生齊聲回答)去壹片玉米地。

老師在黑板的第壹串上掛了壹張彩色玉米的圖片。

老師:玉米結怎麽樣?

生:(齊答)玉米又大又多。

老師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的第壹張圖,然後在第壹串上掛上“大而多”的字卡。)

老師:小猴子看見了許多玉米。他怎麽想的?是怎麽做到的?

生:小猴子很高興,就掰下壹個玉米,扛著往前走。

老師把“很開心”兩個字豎掛在黑板上的細繩上,把“JIU”兩個字掛在“很開心”右邊的中間細繩上。然後在第壹根繩子的右端掛上“再見”和“攜帶”卡片。)

老師:小猴子去了玉米地後去了哪裏?看圖,根據黑板上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自學下面幾段。老師掛好小黑板的同時,讓壹個學生再讀壹遍題。)

生:(看問題)小猴子去哪了?看到什麽?妳怎麽想呢?妳是怎麽做到的?

同學們讀完之後,同學們低聲朗讀課文,同桌互相討論。氣氛很熱烈。)

老師:誰先回答?

生:小猴子背著玉米走到壹棵桃樹下,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非常開心。小猴子扔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去了壹個瓜田,手裏拿著壹些桃子。當我看到又大又圓的西瓜時,我非常高興,於是我扔了壹個桃子去摘。

生:小猴子抱著西瓜往回走。我看到壹只蹦蹦跳跳的兔子非常高興,所以我扔了壹個西瓜去追兔子。

老師:結果小猴子得到了什麽?

生:小猴子沒追上兔子,所以什麽都沒得到,只好空手回去。

由於課文第二、三、四、五段結構相同,老師重點指導第壹段,其余段落通過指導學生自學來理解課文,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板書如下:

老師用圖片和單詞卡片展示課文中的關鍵詞,並巧妙地組合起來:橫向看是段落,縱向看是特征相連,全文可見,這樣可以對故事內容進行詳細的概括和分析,將有利於幫助學生明確層次,抓住重點,概括主旨,概括中心。〕

師:同學們,學完課文,我們知道小猴子下山後做了四件事。

老師讓學生看黑板上的圖片和卡片,復述課文。幾個學生流利地復述了課文。這時候老師就會趁熱打鐵,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老師:同學們,這只小猴子下山後看到了很多可愛的東西。它扔這個抓那個,但是什麽都沒得到,什麽都沒做好。

現在我們來考慮壹下。妳會像小猴子壹樣做事嗎?

(小學生突然活躍起來,交頭接耳,互相交談,手也舉了起來。)

生:當我預習新單詞時,我會查字典。有時候找不到第壹個字就查第二個字,第二個字就不記得了,第三個字就急著學。結果沒預習好。

生:我打掃衛生像個小猴子。還沒掃完地,我就趕去擦桌子了。我還沒擦完桌子,就去掃院子了。結果人家打掃教室,什麽都沒做好。

老師:讓學生接觸小猴子,自我檢查,這樣很好。以後我們的孩子不能像小猴子壹樣做事,扔這個抓那個,什麽都不做。無論做什麽事,都要有始有終,認真去做,做完壹件事再去做另壹件事,才能有所收獲。

老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先把小猴子的行為和小學生的現實聯系起來。這種從物與人,從課文內容到生活現實的過渡,是對同壹現象的類比,是壹種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容易被學生接受。然後引導學生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中悟出壹個道理,實現認識過程中的第壹次飛躍。然後用“無論做什麽事,都要把開始的事情做完,認真去做,做完壹件事再去做另壹件事,這樣才能有所收獲”的哲學來指導學生的日常行為。這個教學過程既體現了唯物主義認識論,又進行了思想教育。〕

老師:同學們,讓我們再看看黑板上的這些圖片。它們是什麽?(老師用教學桿倒映了四張圖)

生:圖片是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

老師:這些單詞是什麽?老師講了幾種常用實詞的識別方法。)

生:是名詞。

老師:這些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叫做名詞。

(老師用教學桿指著字卡裏的“大”“多”“紅”“圓”幾個字。)這些字是什麽?

生:是個形容詞。

老師:是的!這些描述事物、描寫事物、有好有壞的詞叫做形容詞。誰能用這些單詞造句?(學生爭相發言)

生:冬天,王奶奶買了很多蘿蔔。

生:農民的叔叔種了很多玉米。

生:學校種的西紅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壹個紅色的大氣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

老師:學生把這些句子變得更好。

(老師用教學桿指著卡片上的“扛、抱、抱、破、挑、扔、追”幾個字,讓學生念。壹些學生在閱讀時也做動作。“喊”,把手舉起來放在肩膀上;“抱”,雙手抱在胸前;“擁抱”的手圍成壹個大圈...)

壹般來說,表達類似動作的詞語的細微差別,小學生不容易掌握。但他們能畫出不同動詞代表的不同動作,說明學生對意思理解透徹。〕

老師:這些單詞的名字是什麽?

生:動詞。

老師:是的!同學們,再想想。哪些部首表示動作的動詞最多?

生:因為手和腳跟“動”關系最大,所以手、字、腳旁邊的部首最多。

老師表揚這位同學有思想。然後帶領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偏旁動詞“才”、“之”、“祖”。學生交談。老師用幻燈片打出以“壹”、“比”、“祖”為部首的動詞進行復習。)

老師:(老師總結)形容詞和動詞可以用在名詞前,表示事物的樣子和動作,可以使事物更加具體、生動、形象。現在讓我們做壹個填空練習。老師用幻燈片打出來,看誰能填入適當的形容詞或動詞。

(學生舉手發言,填單詞)

桃子(酸酸甜甜)(大白)兔子

西瓜(紅色和黃色)(大和黃色)橙色

為了加深對形容詞的理解,老師用幻燈片打出了另壹組問題。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填寫歌詞。)

(紅)孫(紅)果(勇敢)戰士

(綠色)森林(粉色)桃花(親密)朋友

(溫暖)春天(又大又圓)西瓜(天真活潑)孩子

毫無疑問,初中語文在教識字的同時,也要註重遣詞造句的訓練。教師采用組詞、造句、填空的方法,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單詞。至於幾個常用實詞的定義和基本特征,學生掌握的如何,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重新檢驗。〕

學生做完練習後,鈴響了,下課了。)

論文

我用“小單元集中識字”的方法教課文。

具體做法是:

第壹,小單位重在掃盲

首先,我教好漢語拼音、筆順、偏旁、基本字,我教他們按語序、偏旁查字,讓學生掌握識字工具,了解漢字規律,學好字的聲、形、義。

統壹教材單元,分組性強,閱讀目的明確。我根據每個小單元課文出現的生詞和短語,閱讀的需要和閱讀的要求,確定每次集中識字的次數和形式。我把每個小單元課文中的生詞放在壹起,加入適當的生詞,按照同音字、認識字、形聲字、帶字的基本字進行相似的聚集和分類組合,使每個小單元的教材成為由集中識字和課文閱讀兩部分組成的統壹體。

在教學方法上采取識字和循序漸進的閱讀。認識壹批生詞,讀壹套課文;認識另壹批生詞,讀另壹套課文。集中識字為聽課和閱讀課掃清了生詞的障礙,學生不會因為課文中的生詞而分散閱讀課文的興趣和精力,使聽課和閱讀課集中、簡單、簡潔。

在集中漢字方面,我註重教授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要求學生使用“五步學習法”。壹讀(發音準確)、二讀(字形分析)、三思(詞義聯想)、四寫(空書默寫)、五查(自查互查)可以達到良好的識記效果,增強識字能力。實踐證明,學生兩年的識字量可以達到3000字以上。

二,早讀早寫,讀寫啟蒙

因為集中識字,改變了閱讀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用得更多:

1.以閱讀討論和表達背誦為基本形式的閱讀方法。低年級編的教材短小有趣好看,大部分是兒童生活和童話故事。我安排了大部分課文的朗誦表演,學生們對朗讀表達很感興趣。

2.使用直觀教具,促進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集中識字中,我隨課文寫了3000多個生詞和生詞卡,畫了30多個掛圖和近100個小圖片和幻燈片,在課堂上交替使用,形象直觀生動,改變了死記硬背生詞的機械學習。

學習方法。

3.采用同類型文本分類,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進行集中閱讀教學。集中識字讓閱讀教學變得簡單。根據壹篇單元課文的內容,我采用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來教閱讀。比如我集中了三節課,我爸,音樂人聶耳,小錘子,進行分析對比教學。只花了兩個課時講和讀,壹個課時讓學生寫筆記和練習。我還采用“壹帶壹講,壹帶壹練”的方法,把教學和訓練融為壹個綜合訓練,讓學生舉壹反三。比如我做蜘蛛的講座,讓學生自學同類文章《蝦》,然後以《小貓》為題練習寫作。

因為集中識字,寫作訓練提前了。我不只是為了集中識字而讀書。壹年級主要訓練的是逐字逐句,連詞成句,圖片,口語,寫作。從二年級開始,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和小短文,大大促進了寫作能力的提高。

因為集中識字,擴大了閱讀範圍,五顏六色的書報吸引了他們。學生們在低年級的時候已經嘗試過閱讀《西遊記》、《三國演義》、《雷鋒的故事》等長篇小說。學生們在家壹拿起《Xi晚報》和《每周文摘》,就能流暢地閱讀幾段文字。

在教學中,我特別註重“三從三”。

1.從單詞中引用。我利用生詞和課文的內在聯系,通過關鍵詞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變單純的識字為識字與閱讀相結合,達到精讀的效果。

2.引用圖片。壹組圖壹幅畫就是壹個生動直觀的情節。我特別用幻燈片和黑板畫,把文字中的畫面變成活躍的多色場景。它將引領學生進入真實的境界、思維的長河和激情的海洋,從而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文本的深刻含義。

3.從閱讀中學習。大部分初級讀寫訓練都應該在課堂上完成。我註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說、練,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

第三,多讀書,重新引導,培養閱讀能力

集中識字後的閱讀教學,特點是說和讀。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用教。”教師的教學本身並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培養自主閱讀能力。所以教學只要引導得當,是可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的。為此,我采用了“多讀多導”的教學方法。多讀指的是學生學習的方法,重導指的是老師教的方法。

多讀書是以學生為本,以自學為主,以閱讀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有幾種形式:

1.在預覽中閱讀。這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性閱讀。自己讀課文,把不懂的單詞標出來,用字典對課文有個初步的了解。

2.課堂精讀。這是在老師指導下的壹次有思想的閱讀。讓學生了解藝術,獲得更完整的知識。

3.課後好好讀書。這是壹個反復鞏固的過程。只有讓自己熟悉閱讀,才能提高閱讀能力。

再指導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掌握規律。我壹般從三個環節引導。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全神貫註於課文內容。文章的思想就是文章的語境。掌握文章脈絡,理解課文,就有頭緒了。我從文章的標題,故事的情節,章節的結構來梳理文章的思路。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挖掘文章的思想內容。單詞和短語是壹篇文章的基本要素。只有抓住關鍵詞和短語,總結論點,理解意思,才能更好地發掘文章的思想內容。

3.指導學生分析作業,抓住重點和難點。課後作業反映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理解教材的要求。在指導中,要引導方法,激發興趣,結合訓練。

評論

本課是在編寫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三輪“集中識字,分步讀寫”實驗中的壹年級閱讀課,本實驗將小學語文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前兩年集中識字,讀寫啟蒙;最後三年讀寫並重,全面提高。

就本課而言,至少具有“求實創新”的特點。

對於剛上壹年級的小學生,如何開展閱讀課?把握他們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非常重要。米老師采用編公式的方法記憶難詞,用動作表現意思,用圖片、幻燈片等手段輔助教學,使用兒童語言。這些做法都是從屬於孩子的實際,體現了壹個“小”字。

立足實際,利用課文的結構特點安排教學。小猴子下山做了四件事。表情基本相同。米先生在教學中通過文本形式的特點,把握主要內容,很好地處理了文本形式與內容的關系。詳細講解課文中的第壹件事,引導學生自學。抓住關鍵詞,提出恰當的問題思考,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正面引導。註意讓小學生從主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種訓練不僅使低年級以單詞訓練為主的教學要求得到落實,而且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意思,為學生今後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理解課文的訓練打下基礎。而且在教學中,米老師還利用本課圖文對應的編排特點,用具體的畫面形象幫助小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和文字,也用抽象的語言和文字促進學生加深對具體形象的理解,圖文緊密配合。這樣,學生的觀察和學習表達聯系起來,思維和語言的發展結合起來,無疑促進了學生智力的提高。

識字教學,國內有兩大流派,壹個是分散識字,壹個是集中識字。平心而論,各有優缺點。這個實驗試圖吸取兩者的優點,彌補其缺點。所以把教材每個單元出現的生詞都集中起來,對照課聚分類,通過形聲字、同音字、基本字帶字、部首分類等等結合起來,根據它們的特點,教壹個字,學壹批字。都說小單位分類識字。小單位側重分類掃盲。從識字的角度來說,由於每個單元在本單元分組後閱讀課文,在閱讀課文時把剛學過的生詞再現出來,在新的角度得到重視,在新的情境中得到鞏固。從閱讀的角度來說,它為小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掃除了生詞的障礙,容易引起閱讀興趣,有利於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早期多讀書,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