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壹個。它從7月7日或8日開始,到7月22日或23日結束。此時正是初宿前後。微微暑熱的到來,預示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高溫季節。農業諺語中有“熱得躲不過熱”的說法,但現在不是壹年中最熱的時候,所以也有“不是太熱,而是在下雨”的說法。
小暑理解“小暑”二字很重要。在新華字典裏,“暑”就是熱的意思,但這不是壹般意義上的熱,而是熱。小夏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盛夏。
有句成語:“寒來暑往。”小夏、大夏、小寒、嚴寒都是直接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小暑和大暑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氣。
夏季的三個季節:
暖風:風中有熱浪。
蟋蟀蜂住在墻裏:蟋蟀開始逐漸從地裏移到院子裏。
鷹開始:雛鷹在鷹的帶領下,飛出鳥巢,開始學習飛翔、狩獵、獵食的技術。
小暑
二、夏季節氣是什麽意思?
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經度105度時,就是微微的酷暑。《二十四節氣》說:“暑熱,暑也分大小,月初小,月中大,時至今日暑仍小。”表示天氣變熱,但還不是最熱的,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雖然不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但緊隨其後的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民間有“小夏大夏,蒸熟了吃”的說法。據中國氣象局預測,進入7月後,中國各地氣溫將進壹步升高,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性逐漸增大。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高溫高濕的“桑拿天”。由於出汗、高消耗和疲勞,人們不能忽視保健。
江淮流域雨季即將結束,夏季開始,氣溫回升,進入伏旱期。但華北、東北進入雨季,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夏過後,南方要註意抗旱,北方要註意防汛。全國各地的農作物都進入了旺盛生長期,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微微的酷暑過後,進入三伏天。所謂“寒在三九,熱在三伏天”,三伏天應該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伏”的意思是把殷琦藏在炎熱的地方。
入夏以來,江淮流域梅雨陸續結束,淮河以北和東部秦嶺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多,降雨相對集中。酷暑前後,華南大部分地區進入雷雨最多的季節。雷雨是壹種災害性天氣現象,常伴有大風、暴雨,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在華南東部地區,由於經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經常晴熱,在經歷了微暑之後,開始進入伏旱期。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