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妳的問題而言,無自我?字典裏沒有,但是被很多人和外國人廣泛使用。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只要有更多的人使用,它就是壹個新的詞匯,遲早會被收入詞典。?
以下是我昨天在悉尼歌劇院演出時看到的壹張廣告照片,上面寫著“永遠?年輕”,澳大利亞人是英國人,這總是令人信服的,對嗎?
******
看到妳給我的留言我也不想說什麽,但是好像妳對我有很大的偏見。為了澄清誤會,我寫了點東西給妳,留言箱裝不下,只好發到這裏了。對不起
首先糾正妳壹下,“妳先走”在中文裏是不正確的。妳舉的例子與我們討論的問題無關。如果妳懂壹點漢語,妳就會知道妳說的“漢語”是方言(據我所知是南方方言,尤其是廣東。可能妳是廣東人,就以此為例吧。方言語法的特點是語序差異很大。比如東北人說“不知道”,山東人有時說“不認識路”;北京話說“還妳書”,湖南話說“還妳書”,北方人說“我沒看見”,福建人說“我沒看見”等等。妳舉的例子不是規範不規範的問題,而是方言差異的問題。方言在中國至少存在了幾千年,卻沒有被算作壹種符合漢語語法的語言,也沒能出現在正規的媒體上,甚至廣告裏也看不到這樣的“漢語”。為什麽?因為如果這種漢語也符合漢語語法,那麽漢語就沒有語法。
我們說的永遠?愛,我覺得是完全標準化的英語。為什麽?我說過,愛是動詞,永遠是副詞,副詞修飾動詞完全符合語法。有什麽不好?妳看起來不愉快是因為是倒裝句,正常結構應該是愛情?永遠,妳覺得顛倒了就不正確?除此之外,愛也可以是名詞,永遠也可以是名詞(意思是“很?龍?Time》,見朗文高級英語詞典),兩個名詞沒有語法怎麽放在壹起?為什麽是“中國英語”?妳覺得不符合語法,但是妳對這兩個詞的詞性了解不夠。怎麽能武斷的說是不標準英語呢?還是中式英語?說到中式英語,作為語言交流和幽默的補充,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給?妳呢。答?顏色?去哪?看到了嗎?看看會給妳點顏色看看”,這句話被很多外國人理解。而我們正在討論的,與中式英語完全無關。因為這句話根本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我不明白的是,我舉了那個德國人的例子之後,妳馬上就認定我是中式英語。妳以為妳真的懂中式英語嗎?另外,當我提到德語和法語時,我的意思是這兩種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跟中式英語有什麽關系?
原諒我的無知,我不知道妳說的大師是誰,也不知道為什麽是Conall?大學畢業的語言碩士不知道forever可以是名詞。我只是覺得這麽簡單的問題不需要專家。字典和語法書上都寫得清清楚楚。如果妳找的專家認為朗文只不過是壹本“不正規”的垃圾詞典,而這位世界著名的德國詩人寫的歌詞竟然是“不正規的英語”或者“奇格利什”,我勸妳還是不要找他當老師了,不要自殘了。
最後,使用搜索引擎並不可恥。我覺得對於那些還在固執己見的人來說,搞清楚倒裝句和並列名詞是不是不標準語言或者德國人是不是把英語說成了chiglish在今天信息豐富的環境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