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壹些地方名稱,構樹在古籍中也被稱為谷樹。《詩經》、瀟雅和何銘都有關於竹子的記載,其中寫道:
“何銘是在九灣聽到的,是在天上聽到的;淺的渚沙灘遊泳,有時潛入遊泳池。幸福的花園裏有樹和檀香;它的低維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朱註雲:“谷,名,是邪木。”這個道士壹開口就否定了樹的價值,比較武斷。但是,他最終證明了君和顧是同壹個東西,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這壹點大概毋庸置疑。據《山海經》記載,中國到處都有山谷或山谷。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說:“谷也是尷尬的。”這更直接的證實了兩者是壹回事。賈思勰在《齊·姚敏書》中也作了同樣的記載。
那麽,為什麽有兩個名字呢?這兩者有區別嗎?答案是不同的。壹個答案是因為各地方言不同,所以變成了兩個名字。如三國陸機《毛詩·草木鳥獸蟲魚》雲:“幽州人謂之谷桑,涇陽人謂之谷,中州人謂之谷。”另壹個答案是兩者略有不同。比如《本草綱目》引用蘇公的話,“有兩種。壹種帶有斑點花朵的皮膚被稱為斑點谷,今天人們用這種皮膚作為王冠。壹皮無花白,枝葉相似,但不如取其葉如葡萄,取其葉如花瓣,取其子。”在其他書裏,把構樹、玉米、構樹看成壹個東西,這是壹個有待專家研究的問題。在我知道的壹些舊書中,關於構樹的種和屬有兩種相反的記載。古和茍在現代植物學上雖同屬壹科壹屬,但也有壹些區別。至於顧和君,是同壹個東西,名字不同,毫無疑問。
這個問題李時珍解釋得最清楚。他不僅講述了這兩個名字的由來,還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了它們產生的原因。他說:“玉米是壹種,所以不需要區分雌雄穗。雄性有皮膚斑點,但葉子沒有分叉。三月開花生長,穗如柳花,不結果。窮年的人摘花吃。雌性有白皮和分叉的葉子,也有殘破的花,像楊梅壹樣堅強。當它半熟時,它要洗澡去籽,用蜂蜜油炸,作為水果食品。兩種樹好長,葉子有毛。”可見構樹是雌雄異株植物,雄株和雌株的特征不同,所以有人給它們取了兩個名字。李時珍又說:“這是壹個檸檬,它的皮可以算是壞的原因。楚人稱乳為谷,其木中白汁似乳,故名。”這個解釋也很合理,問題解決了。然而,更重要的是,李時珍解釋說,構樹有很多用途,有些用途簡直是意想不到的。以前人們沒有註意使用它,所以它的壹些功能被埋沒了。現在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它,讓它更好地發揮作用。
以前我們只知道構樹的樹皮是很好的造紙原料,沒有想到它的葉、枝、莖、果實、皮下粘液都是非常罕見的特效藥。先說樹葉,能治“刺風癢”;吃嫩葉可以“除四肢風痹,赤白痢”;炒葉子,磨成細粉,拌面粉當餅吃,“治痢疾。”李時珍總結構樹葉的治療作用有:壹是利小便;第二,去風濕;第三,治療腫脹;第四,治白濁;第五,去疝氣;第六,治癬瘡。最後這壹項已經試過了,確實效果不錯。此外,樹枝和莖具有相同的性質,可以治療皮膚病。據說癬癮皮膚癢,很難止住。可以用樹枝或莖上的湯沖洗患處,嚴重的話可以全身沐浴,會有奇效。李時珍也說:“澆稠汁,飲半升,治尿路梗阻。”只是這個還沒有測試過,不知道效果如何。
至於水果,據《本草綱目》記載,有多種多樣的療效。如能治陽痿、陰浮腫、益氣、充饑、明目,長期食用不餓,年輕健美。還有說可以強筋骨,助陽,補疲勞,強腰膝,益氣色。這裏要提壹下,晉代葛洪的《抱樸子》中有壹段記載:“檸檬木之誠者,服之,老人之數少,使人看之透徹。梁道長肯定七十歲了,更年輕,也就140了。
十歲時,他能走得很快。葛洪的話是否可信,還有待實驗證明。但是,食用構樹的果實,如果食用得當,很可能對人有益。
最後,我想說說構樹汁的用途。它最常見的用途是做漿糊,很粘。然而,除此之外,還有更重要的用途。如果妳患有腳氣,或者黃瘡、牛皮癬,用構樹汁擦壹擦,很快就會好的。所以《本草綱目》說它能治癬瘡,療效比它的葉、枝、莖都快。壹位讀者寫道:
“有壹年夏天,我在家裏裹著腳氣,整個腳都起泡了,又癢又不能動。看了幾次醫生,都好了,又復發了。後來我每天塗兩三次構樹汁,壹個星期後居然就好了。我把這個方法推薦給十幾個朋友。他們有的患腳氣,有的患癬,都是藥到病除。北京西郊釣魚臺有壹些光葉楮樹,在清華校園裏隨處可見。只要拿刀把樹皮橫著切開,就會有乳白色的液體流出來,塗在患處。剛開始會很癢很尖,很快就過去了。如果水泡破了,搓的效果更好。”
這個經歷值得關註。我就把這位讀者的經歷發表出來,如果有同樣疾病的人,不妨壹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