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記載“漢代女子常於七月七日在開樓放七孔針,人皆之”,這是我們所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乞巧記錄。
2.七夕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據歷史文獻記載,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學的了解和紡織技術的出現,就有了關於牛郎星織女星的記載。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牛郎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向的星星,統稱為二十八夜,其中北鬥七星最亮,可以用來在夜間辨別方向。北鬥七星的第壹顆星叫魁星,也叫狀元。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被稱為“大奎天下秀才”,秀才們把七夕稱為“魁星節”,也叫“曬書節”,保留了最早的七夕起源於崇拜星星的痕跡。
3.“七夕”也是壹種數字崇拜現象。在古代,人們列出了正月初七、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再加上二月二、六月六這“七時”,預示著雙。
“七”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嚴謹,給人壹種神秘的美感。“七”和“老婆”是諧音,所以七夕很大程度上成了和女人有關的節日。
4.七夕也來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諧音,月和日都是“七”,給人壹種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太陽和月亮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稱。
“七曜”。七個數字在民間按時間上演,時間的計算往往以“七七”結束。在老北京,給死人做道場的時候,往往是用“七七”來完成的。用“七個obsidians”算現在
“周”在日語中還是保留的。“七”與“吉祥”諧音,“七月七日”有雙重吉祥之意,是吉日。在臺灣省,七月被稱為“歡樂帶來好運”月。因為草書中喜字的形狀
就像“七十七”,所以77歲也叫“生日快樂”。
二、典故:《牛郎織女故事》
牛郎織女是漢族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壹。相關的節日是中國的情人節。在農歷七月的夜晚,仰望繁星點點的夜空,人們可以看到銀河的兩邊有兩顆明亮的星星。
織女星\牛郎星,《牛郎織女》的傳說講的是他們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太後的孫女。
她心靈手巧,擅長編織。她可以用壹雙靈巧的手編織彩雲。從前,有壹個孤兒叫牛郎。雖然他很努力,但他總是過著貧窮的生活。後來在老牛的指引下,牛郎把它帶走了。
在湖裏洗澡的織女的衣服,織女也愛牛郎,於是結為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了壹兒壹女,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誰知道織女下凡是為了享受與牛郎的親情?
音樂聲中,織霞拋棄了布娟,王太後知道了,怒不可遏,派天兵去把織女接回天宮。在老牛的幫助下,牛郎背著壹籮筐的孩子,追到天上去了。王母娘娘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
在織女和牛郎之間畫壹條大河。這是銀河系。洶湧的銀河水無情地將牛郎和織女分隔開來,他們只能隔著河哭泣。後來,王太後看到他們哭得很傷心,就動了惻隱之心。
告訴喜鵲每七天見壹次面。誰知喜鵲說錯了,說好每年7月7日見面壹次。於是,王母娘娘懲罰了喜鵲,因為喜鵲牽線搭橋。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在喜鵲。
橋上相見,傾吐心聲。傳說夜深人靜時,可以聽到牛郎織女在葡萄架下竊竊私語。如果雨落在天空,那將是他們悲傷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