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現代漢語方言詞典》內容簡介

《現代漢語方言詞典》內容簡介

經過8年的努力,來自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6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現代漢語方言詞典》的編纂工作,各卷於1999開頭出版。本詞典由著名語言學家李榮教授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現代漢語方言折疊詞典》由41本詞典組成,分布在崇明、蘇州、廈門、長沙、婁底、西寧、太原、貴陽、南昌、武漢、梅縣、烏魯木齊、南京、丹陽、忻州、柳州、利川、Xi安、揚州。每本詞典約8000字,全書總字數約32萬字,總字數約2000萬字。這是壹個輝煌和精心設計的傑作。41部分地方詞典的選用是經過反復討論決定的,大的方言區壹般選用三四種,能充分反映現代漢語各方言間詞匯的異同和語法虛詞使用的基本情況。地方詞典各部分內容統壹設計,包括以下五個部分:首先,李榮教授《地方方言詞典》總序說明了編纂壹部地方方言詞典的意義和工作程序,指出地方方言詞典有兩個要求:壹是要為壹部全面的方言詞典準備條件,二是要體現地方方言的特點,三是要對地方方言詞典的編纂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

“引言”共八項。

第壹項介紹這個方言點的歷史沿革、地理概況、人口構成等與方言變化密切相關的背景材料。

第二項描寫該方言的語音系統,包括聲母、韻母、聲調、連讀變調、輕聲、華二、重疊等語音變化。

第三項說明方言的內部差異,包括城鄉之間、新派與舊派之間、四鄉之間的社會差異和地域差異,並說明字典中所描述的方言派別(壹般是市區的舊派)。

第四項是單音節音表。單音節表頭第壹行是元音,壹個元音占壹列,第二行是聲調。這個方言的單音節聲調都在壹列。豎線第壹列是聲母,按發音位置分欄排列。聲母、韻母、聲調交叉的地方,應該有方言發音。有音有詞的列出該詞,有音無詞的用圓圈表示,生僻字、方言詞、圓圈。

第五項說明了該方言在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的特點。方言特征的確定與書寫者的主觀認識有關,壹般是與普通話對比後得出的,有的還說明了該方言在其方言區的特征。

第六項是字典示例。所有的字典都不完全壹樣,但是要求用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的規定。

第七項是詞典例句常用詞註釋。這是因為字典裏的例句都要求地道的方言。提前解釋可以避免剛開始用字典就要先查字典的情況。

第八項是方言音節表。音節按單音節音節的順序排列:按元音順序排列,同韻者按聲母順序排列,同韻者按聲調順序排列。每個音節都標有該音節在詞典正文中的頁碼,實際上就是詞序詞典。

折疊詞典條目。每本詞典的詞條數量並不完全壹致,壹般在8000左右。《大詞典》編委會規定的統壹詞條原則上有3500個。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多地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詞。每個詞條包括字形、註音、釋義三個部分。以參照的方式列舉了由“子”後綴、“兒”、輕聲、重疊等構成的同義詞。字形方面,漢語方言詞典使用繁體字。這主要是由於普通話中規範的簡化字形有限,而各種方言中又有壹些方言詞、常用詞和生僻詞。這些字大多沒有規範的簡化字。采用簡化字的,按照普通話的簡化原則進行簡化。結果,盡管字形被簡化了,但是新的不便和麻煩仍然可能發生。所以,更簡單的解決辦法還是用繁體字。此外,使用繁體字也便於文史工作者直接引用,打開海外市場。41的字典都是音標。這是因為,漢語方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變化,各地差異很大。就聲調而言,只有三個聲調,有12個聲調。漢語拼音是專門為北京話制定的,不適用於大多數漢語方言。而我們國家還沒有為各地的漢語方言制定全國統壹的漢語拼音,所以只能用國際音標進行註音。

折疊索引文本前有壹個索引表。索引表首先將字典條目分為天文、地理、季節/時間、農業、植物、動物、房屋、器皿和器具、頭銜、親屬、健康、疾病/醫療、衣服、飲食、婚喪、日常生活、軍事/政治/法律事務、通訊、文化和教育、文體活動、行動和職位。有些類目又進壹步細分為子類目,比如“日常生活”,又進壹步細分為四個子類目:(1)衣,(2)食,(3)住,(4)行,子類目後的頁碼都是索引正文中詞條的頁碼。索引文本按照類別>類別>條目的順序列出詞典文本中每個條目的頁碼。分類後,難免有些詞條有兩個甚至三個屬。索引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搜索。所以兩三個屬的詞條列在兩三個地方。

折疊首筆畫索引的排列原則有三個:壹是按照字典正文條目中的首筆畫數從少到多排列索引;二、筆畫相同的字,按前五筆橫、豎、左、點(含si)、折的順序排列;三、壹個單詞由於讀音不同出現在不同的頁碼中。漢字的筆順是根據國家公布的規範來確定的。索引中單詞右邊的頁碼是詞典正文的頁碼。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