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從壹年級家長培訓學校畢業,我跟家長分享了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如何用欣賞和鼓勵的方法讓孩子認真聽講,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以上方法在上期也取得了壹定的效果。春燕獲得總分第二名,秋艷獲得總分第三名。
春燕的總分再次超過了秋艷。這時候我問他們:為什麽秋詞平時比較厲害,為什麽春詞最後能超過秋詞?春燕自己總結道:“哥哥太驕傲了,驕傲的兔子壹定會輸給不懶的烏龜。”
秋言聽哥哥這麽說,也無話可說,但臉上仍是壹種不屈不撓的表情。壹年級是最基礎的要學的東西,很多知識在幼兒園和學前班都已經學過了,所以學起來也比較輕松。
但是進入二年級就不壹樣了,學習的範圍和難度都提高了很多。以語文為例,我認為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如果這些能力都很優秀,那麽語文成績肯定很優秀,也為學好其他科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會在平時有機會的時候對他們進行這些能力的訓練。
閱讀能力的前提是學好拼音,多讀單詞。壹年級的時候,教他們查字典,拼音,偏旁部首。
所以,當他們有不認識或者不會寫的字的時候,我壹般不會輕易告訴他們。我經常讓他們查字典,這樣會加深他們的印象。久而久之,他們可以認識很多單詞。
對提高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現在壹些沒有拼音的課外書,基本都是自己用上面的方法解決的。
如果是讀帶註音的課外書,要求用拼音直讀法,比如光明,要求他們直接讀“光”,不需要花時間按音節拼出來。用直讀法形成條件反射後,他們看帶註音的課外書就沒有困難了,也願意看那些課外書,這樣就能主動學習很多課外知識。現在給他們買的課外書大多是兒童故事書、百科全書、科普書,還有《十萬個為什麽》之類的。
整個書架都是滿滿的,他們有時會翻壹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目的是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從書本上學習到壹些新知識後,他們也會有成就感,從而更喜歡讀書,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總比妳逼他學習好。
還有,有時間帶他們去書店多看看書。無論他們在書店看什麽書,主要目的都是讓他們養成愛讀書的習慣,讓他們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所以並不要求每次都能真正學到東西。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理解,理解之後才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以後的寫作或形成邏輯推理打下更好的基礎。在理解能力的訓練上,我主要用的是默讀理解法:比如讀壹個故事,有時候妳看到他們在認真地朗讀,但實際上他們可能在讀“望天”,只是作秀,而實際上他們可能並沒有理解。
這時候我會給他們壹個規定的時間,比如5分鐘內默讀,然後讓他們合上書,講故事,這樣妳就能知道他當時是不是在用心讀書,是不是真的看懂了。同時可以訓練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如果沒有,那就反復默讀幾次,基本上就能得到比較好的方法了。經過這樣的訓練,他們可以通過理解和記憶來背誦課文,這比死記硬背要好,可以記住更長的時間。
在提高了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之後,就要開始訓練寫作能力了。從壹年級開始就要求這樣。比如壹開始不要求他們想寫多少就寫多少,主要是為了提高興趣。無論他們寫多少,寫得好不好,家長都要表揚或獎勵,千萬不要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在他們被表揚了幾次,找到了成就感之後,讓他們寫跑步日記。後來要求他們自己編故事、寫劇本、寫論述、寫記敘文或寫信,最終導致命題作文更難寫。現在他們也認為命題作文最難。
比如現在他們能寫壹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我就鼓勵他們:“妳能寫400字就可以跳到三年級,妳能寫500字就可以上四年級。”他們不信,後來又去問上四年級的表哥。原來真的是這樣,所以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了很多,心想:沒想到他們才剛上二年級。還不錯。
下面引用春燕根據她做過的夢在暑假寫的壹篇日記,讓妳體會壹下: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寫出這樣的日記,妳會是壹種什麽樣的心情:2011八月11陰雨綿綿的星期四早上,我做了壹個夢,我做了壹個關於蛋珠傳說的夢。
壹天,我們去看了壹場足球比賽。我和我哥還有劉新河看到了壹個小店。我們去小店看了看,然後看到了蛋珠傳說的玩具。
我們去買了三顆蛋珠(大小)壹元半。我要金剛熊,哥哥要玉風鳥,劉新河要火焰獅。
不過,劉心和說:“大對必有玉風鳥。”我說:“對,因為劉新河最大,我第二,我哥第三。”
我哥哥給了我玉風鳥。我們去玩遊戲了。我們玩了蛋珠傳說的遊戲。
是給怪物的。我是玉風鳥,我哥是金剛熊,劉新河是火焰獅。
我們到達了第壹層。我打了三次怪物,劉新河打了五次。
2.如何提高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真的很難!”這是小學生的普遍反映。
作文難度如何?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筆者發現,小學生作文之所以這麽“難”,無非是兩個原因:壹是小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第二,平時寫作素材積累不夠。為此,我從這兩方面入手,改進作文教學。
第壹,培養興趣,加強平時訓練。教育家贊科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昂、不斷要求向上、想表達自己獨特想法的氛圍中,那些豐富兒童作文的思想、感情和文字才能產生。
“可以說,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的內在動力。在平時的教學中,生動有趣的素材積累也是影響學生作文的壹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有目的、有系統地教給學生觀察和寫作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加強平時訓練。1.復述故事寫作文小學生愛聽故事。為了讓他們興致勃勃地進入寫作狀態,形成輕松的寫作氛圍,作者告訴學生,寫作就是把聽到的主要內容記錄下來,讓別人看清楚。
然後給學生講故事,學生認真聽。之後請兩位同學上臺復述,臺下同學可以提示補充。最後,讓學生寫下這個故事。
同學們信心滿滿地完成了這篇作文,大部分文章流暢而具體。作者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贊揚和鼓勵。這樣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了快樂,不僅有了成功的體驗,還減少了對作文的恐懼,提高了文字表達能力。
2.創造壹個場景來寫作文。三四年級的學生最怕寫字,因為壹二年級是看圖說話訓練的。現在讓學生面對題目寫壹段話甚至壹篇文章,學生自然覺得寫不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創設情景,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降低作文難度。
我為學生創造壹個場景:觀察壹幅意味深長的畫、幽默的故事、表演小品等。,並引導學生觀察後暢所欲言,按要求寫下來。創設情景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出自己獨特的心理感受,在輕松愉快的中學裏寫作。
3.搞活動訓練小學生寫作文,生動活潑。教師可以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巧妙地把作文教學放在有趣的活動中,讓學生邊玩邊學,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水平。平時經常組織班級讀書、寫作比賽、書畫展、單詞獨處等活動。,並與同年級其他班級組織拔河比賽、接力賽、作文比賽等等。
在學生興高采烈的時候,要不失時機地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和觀察的要點,幫助他們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和體驗。寫出來的文章大多思路清晰,內容完整,條理清晰,往往能寫出真情實感,事半功倍。第二,讀寫結合,從課文中學習作文。
作文教學和課文教學密不可分,讀寫結合必須貫穿整個語文教學。對於大三學生來說,每學壹個單詞,不僅要會讀會寫,更重要的是要會用。
課堂上多進行句子訓練,培養學生多種形式的選詞造句能力,為以後寫作打好基礎。對於中學生來說,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課文中圈點劃劃,讓學生理解文章“寫什麽?怎麽寫?為什麽要寫?”通過閱讀,了解作者如何尋求文章的布局,從而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和方法,進而選擇相似的題目讓學生模仿寫作。
這樣既降低了作文難度,又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重新審視寫作方法,體會文字的精、美、奇,更容易接受寫作,通過學習語文提高興趣和寫作水平。三、滴水成河,重視知識積累。
寫壹篇好作文不是壹天建成的。為了寫出壹篇具體、生動、有特色的文章,學生不僅要掌握方法,還要積累生活和寫作知識。但是,如果在生活中不做壹個善於觀察的“有心人”,很多有用的素材就會從自己的筆端溜走,寫文章難免千斤之重。
所以要引導學生處處關註身邊的事。如果寫壹個熟悉的人,首先要確定觀察的對象,然後盡量接近他,觀察人物的肖像、衣著、舉止、言談、內心活動。
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感覺器官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提高觀察質量。比如,引導學生觀察菊花,通過視覺了解菊花的形狀、顏色和姿態;通過嗅覺聞到它的花香;通過觸摸觸摸它的實體;通過味覺去品味。
這樣,通過大量的生活觀察和積累,學生自己的素材庫必然會日益豐富,寫作文時,所需材料自然也就唾手可得。在我看來,喜歡和熟悉範文是學生寫作的開始,讓學生在作文園地裏精心收集自己喜歡的、有用的範文,變成自己的“作文集”。
這個階段是學生“尋寶”的過程,也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教師要註意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尤其是作文方面的書,不看書,隨時摘抄優美的文字、好的句子或段落,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閱讀、做筆記的習慣。
長期堅持,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真正“與時俱進”。事實證明,只有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才能根治“作文難”的頑疾。
3.如何幫助二年級的孩子寫壹篇作文是家長的壹大難題。
這個階段的孩子寫作文,總說沒什麽好寫的,壹句話寫半天都不知道怎麽寫,讓家長很擔心。小學生進入二年級後,逐漸從壹年級寫壹句話過渡到寫壹篇幾句話的小作文。有的孩子寫的多壹點好壹點,有的孩子寫不出來,感覺無語。所以家長和孩子都很心疼。我認為孩子之所以害怕寫作,寫不出作文,是因為孩子在頭腦中沒有積累足夠的知識來豐富想象力。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的作文教學很重要,尤其是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家長可以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幫助孩子提高寫作基礎,對孩子以後學好語文很有幫助。那麽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打好寫字的基礎呢?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做努力:第壹,堅持每天給孩子朗讀,讓孩子積累大量的知識和詞匯,這是寫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壹步。
在這裏,我想說壹說如何給孩子讀書:1。選書: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經典書籍。2.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至少半小時,1小時以上最好。
寒暑假可以更長。3.閱讀時註意反復閱讀。
也就是說,讀完壹本書,過壹段時間又要讀壹遍。根據遺忘曲線規律,遺忘壹般是先快後慢。因此,第二次閱讀同壹本書可以加深孩子對該書的記憶。這樣的書相當於獲得了兩本書的知識。第二,家長要適當地和孩子談寫作技巧,比如,如何開門見山,從頭到尾呼應,插入敘述,倒敘,如何點題,如何過渡等。這些知識可以在孩子讀書的時候簡單的講給孩子聽,不需要買作文指導書之類的,因為講太多不僅會讓孩子記不住,還會讓孩子煩。
三、加強孩子的發散思維訓練:所謂發散思維,簡而言之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或方向構思壹個問題,尋求各種答案,使問題最終得到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做法是:孩子每次拿到老師給的題目,讓她先說,根據題目,然後,會有幾種寫法。在正式確定用哪種方式寫之前,不要讓她寫,就讓她說。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她專註於思考:我該怎麽寫?有多少種寫法?如果壹開始就讓孩子寫,她可能會順著這個思路寫幾個字,她會覺得沒意思,寫不下去了。如果她再寫字,她的手就會又累又煩。但如果她壹開始只是說作文,那就不壹樣了:她可以胡亂思考,有五六種想法,前提是不能跑題,當然是想到壹個,然後沿著這個思路走下去,說自己覺得不好,再改。我越往前走,感覺越好。在這種情況下,我會在壹個相對完整清晰的框架出來後,讓她寫壹個草稿。這個草稿除了錯別字或者標點符號之類的小問題,基本上可以直接抄到作文本上。在孩子寫作的過程中,家長要記得不要幹涉孩子的思維,因為孩子總能給妳壹些意想不到的想法。很多時候,他們看到題目,我覺得應該這樣寫,但是我不說。我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想也許她的某個想法會和我的不謀而合,但是經常會有我沒有想到她想出來的東西。
所以,除了傾聽,此時家長最好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的想象。當然,這是非常耗時的。壹篇小作文往往要壹個多小時,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因為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在創意和材料之間做出選擇。
4.怎樣才能讓二年級的孩子學習更好的作文?請回答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做到以下幾點:1,經常給孩子講故事或讀有趣的文章,激發興趣,樹立榜樣,培養孩子的語感。2.盡量讓孩子把生活,盡量把妳在學習中所經歷的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3.引導孩子自己學會閱讀。大量閱讀是學好語文,做好作業的基礎。4.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是對付孩子的壹大法寶。5.看圖和娃娃說話,他說,妳說,他說,鼓勵他們。這些都是長期的過程,我就是這麽培養娃娃的。現在我的孩子上初二了,但是作文水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