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我為什麽不讓我的孩子早讀?

我為什麽不讓我的孩子早讀?

很多家長對家庭教育有壹些片面甚至錯誤的觀念,認為越早學習越聰明,對孩子的學習過於重視,期望過高。許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沒有被父母直接帶回家,而是被送到各種班級學習繪畫和鋼琴。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背負著父母過多的期望,這很容易導致孩子學習壓力過大,並出現嚴重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飲食障礙和情緒障礙(如恐懼、焦慮、焦慮、焦慮、焦慮、焦慮、

專家指出,要避免兒童出現類似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最重要的是關註兒童的天性,給他們更多的時間自由玩耍和玩耍。在玩耍中,孩子可以學會與他人相處,模仿夥伴的待人接物方式,學習寬容、包容、合作等人際交往的優秀品質和品格。家長應該在孩子的玩耍和遊戲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不是違背孩子成長的正常發展規律,管得太嚴,動輒打罵,這樣的結果只能是與家長的主觀願望相違背。

識字不宜過早,長大了也沒用。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在的父母總是想超車。近日,杭州市新華實驗幼兒園對壹個大班的230名家長和附近壹所小學的6543.8+萬名家長進行了幼小銜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家長最害怕孩子識字能力的差距,所以他們總是讓孩子提前背誦唐詩和認識漢字。

讀寫能力對年輕人脈真的如此重要嗎?昨天,在2010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學前教育銜接研討會上,杭州市青蘭小學二年級的壹位家長說:“我家孩子識字量不大,上學前只認識200個字,所以剛開始學習時寫字很慢,但到了二年級後,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這種差異自然就消失了,孩子還是能很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孩子的識字量不是招生的重要儲備。”青蘭小學校長王洪軍說:“小學壹年級上半學期的數學應用題將由老師閱讀,下半學期將允許孩子們自己閱讀。壹年級上半學期,孩子可以閱讀400個單詞,寫作100個單詞;壹年級後半段,550人會讀,250人會寫;二年級上半學期,450人識字,350人寫字;在二年級的後半段,400名學生可以閱讀,300名學生可以寫作。從這些數據來看,孩子入學儲備的素養並不是最重要的。”

新華實驗幼兒園園長楊蓉對此表示贊同:“我們的幼兒園不教孩子們機械閱讀,只是在遊戲和活動中引入壹些漢字。早期閱讀並不意味著早期識字。兒童的識字經歷壹般發生在同齡人之間。有些孩子會閱讀,並能激勵不會閱讀的孩子。只有孩子感興趣了,老師才會幫助他們閱讀。”

浙江省教育廳監察專員張呼籲幼兒園應該做孩子們應該做的事情。他說:“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幼兒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保障兒童快樂健康成長’。”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超越。幼兒園想做小學的事,小學想做中學的事。我們堅決反對學前教育的小規模教育。"

家長不要擔心,孩子不宜過早閱讀。

早教往往被家長等同於幼兒教育中的知識教育。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後,很多家長總會問孩子今天學了多少單詞。有多少孩子能閱讀?但事實上,大多數早教機構並不急於為孩子學習知識,更多的是鍛煉他們的大腦以獲得成長和發展。然而,在傳統上,許多父母仍然將識字視為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重要指標和成就。因此,兒童識字應該早開始嗎?孩子什麽時候閱讀比較好?有壹系列的爭議。今天,金戲學習中心的老師將為您解答它們。

老師認為漢字其實是象形文字,也可以看作是圖形的壹種。而0-3歲的孩子主要發展圖形記憶,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無論圖片、文字還是人臉,都是圖形。因此,漢字對於現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孩子被困在家裏,面對枯燥的文字,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幼兒早期識字確實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開發某些大腦功能。然而,如果我們將幼兒識字與早期智慧等同起來,我們就會混淆識字和學習能力這兩個概念。並不意味著識字早、識字多的孩子將來就壹定學得好。

根據研究,兒童閱讀的最佳年齡是3-6歲。經過兩年的學習,中班的孩子壹般可以閱讀約1200個單詞。據專家分析,如果兒童在6歲前學會2000個漢字,他們壹般不會有閱讀障礙。而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給大腦的刺激越多,孩子就越聰明。而人的感覺無非是六個方面: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和本體感覺。只要孩子從這六個方面接受更多的刺激,就能全面促進大腦的神經發育,而我們的早教中心就是給孩子提供壹個多刺激的機會。

因此,當孩子還在接觸這個世界時,父母不要太心急。我們教育的重點是在早期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熟悉生活常識和獨立堅強,而不是在上幼兒園之前學習數百個漢字,但他們甚至不能照顧自己,不能離開父母生活,無法融入幼兒園。

兒童不應過早閱讀。

新西蘭壹位幼兒園老師給我們講了兩個真實的故事:老師有兩個孩子。第二個女兒出生時,她用母乳餵養嬰兒,並在幾天內多次給3歲的女兒讀童話書。壹天,當她忙著給寶寶換尿布時,3歲的女兒拿起書,壹字壹句地閱讀書中的內容,這樣她就可以準確地翻頁到正確的地方。要知道,那是壹本字數很多的書,所以老師忍不住驚呼:“哇,我生了壹個天才!”

後來大女兒7歲的時候,剛搬家就翻出了這本書。媽媽說:“妳看,這是妳小時候最喜歡看的書,那時候還能看呢!”這時,大女兒已經學會了閱讀,所以她再次拿起書讀了起來,但說什麽都非常困難。老師向我們解釋說,當大女兒3歲時“閱讀”這本書時,這實際上只是壹種模仿背誦,因為母親讀了很多遍,孩子不自覺地記住了書中的內容。到了7歲,閱讀需要大腦處理、識別和理解的時候,就不像以前那麽流利了,這才是這個孩子真正的閱讀。

當老師去澳大利亞的壹所學校教書時,校長給她講了壹個故事:每個孩子入學時都要參加面試。為了了解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校長為孩子們準備了不同級別的閱讀書籍,每個級別都有不同的顏色。有壹個家庭* * *有五個孩子,他們都在這所學校學習並參加了面試。壹年後,終於輪到最小的孩子接受采訪了。他很快讀完了第壹和第二級,直到最高壹級的閱讀材料都讀得很流暢。校長很驚訝,不知道這個孩子的閱讀能力怎麽會這麽強。校長動了動,找出其中壹本書,讓孩子找出某個單詞。孩子壹下子就失明了。事實上,他是在反復聽了哥哥姐姐的朗讀後記住了書的內容,這不是真正的閱讀。

孩子在3歲之前沒有語義記憶,只有身體和情緒記憶。三歲時,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不再稱自己為“寶貝”而是“我”時,他開始真正記住了。因此,早期獨立閱讀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這個小孩的生活經驗非常有限,他缺乏對世界的了解。給他壹本書,即使他知道每壹個單詞並能閱讀它,他也不明白他在讀什麽。學齡前兒童最需要的不是書本知識,而是對生活的親身體驗,並用自己的感受來詮釋這些體驗,從而為未來的語義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壹個非常小的孩子甚至不知道他的身體在做什麽。他需要了解自己的手腳。世界上的壹切都需要他去探索、發現、觸摸、捏和玩耍,在他的大腦中留下印記,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需要他通過親身經歷去發現其中的奧秘。有了這些經歷,他要到上學後才能真正理解單詞的含義。

無論是古代教育家還是現代科學家都告訴我們,孩子的語言能力(包括寫作能力)與運動能力密切相關,運動能力好的孩子語言能力強。人類認知和反應的回路是“身體-情感-理性”,我們的大腦深受身體的影響,這壹點在幼兒身上尤為突出。大自然已經安排人類兒童在上學前用身體感知和學習。他們在運動中開發大腦,而兒童則表現為大腦在運動,當他們休息時大腦在休息。因此,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將來在語言和寫作方面有良好的發展,最好的方法絕對不是讓他們背誦靜態單詞,而是讓他們在大自然中奔跑和玩耍,並鼓勵他們多鍛煉和玩耍。

我不主張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閱讀,這會破壞他們的視覺神經發育。我也不主張讓孩子不讀書而讀書,這樣會擾亂他們記憶神經的發育。識字的目的是閱讀,閱讀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意義,才能讓孩子保持興趣。

市場上流傳著壹些“神童”的故事。這些孩子三、五歲就能認識兩三千字。但這種“識字”是沒有意義的。即使壹個三歲的孩子能流利地閱讀報紙,他也無法理解這些文字所傳達的信息。這種“技能”,除了滿足父母炫耀的心理外,對孩子來說弊遠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