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區位於南京主城區北部,面積395.44平方公裏(含長江水面)。北起棲霞區龍潭街道馬渡村東長江中央水道,與鎮江市丹徒區、句容市接壤。從馬渡村沿便民河到龍潭街,經東陽到張橋,與句容市接壤;然後繞過西崗果牧場南端,靈山與南京江寧區相接。
南鄰仙林街、馬群街,與南京市江寧區、玄武區接壤。西起邁臯橋街十字街,西至燕子磯街,毗鄰南京市鼓樓區。北起燕子磯街道獨石市,北繞八卦洲街道,經棲霞街道,到達龍潭街道馬渡村。以長江中線為界,與南京市六合區、儀征市隔江相望。
擴展數據: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廢分封制,設郡”。第五次東遊,先設江城縣,這是棲霞地區歷史上最早的獨立行政建制,統治江城村,也就是現在的西崗街道。後隋開帝九年(589),江城縣“分江寧、丹徒、句容三縣”,歷時近八百年。
其間,東晉皇帝司馬睿於大興三年(320年),在當時的江城縣設立僑郡、僑郡,以“安置隨其南渡的北方流民”,使其“留在長江之左,故得自管各郡”,均與山東原籍同名,稱為南瑯琊、南東海、南中國。
華僑建郡立縣,始於東晉,初具規模於劉宋。齊梁稍變,至陳亡,隋興而終,共248年。唐朝上元二年(761),江寧縣為上元郡,棲霞地區屬之。
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吳天佑十四年(917),上元縣分江寧、上元兩縣,棲霞地區屬江寧、上元、句容三縣,宋元明清四朝依舊。?
民國元年(1912),放棄江寧、上元兩縣,建立南京府。民國二年(1913),江寧縣、棲霞地區復置。
民國二十三年(1934),江寧縣燕子磯、孝陵衛劃歸南京,設立燕子磯、孝陵衛兩個鄉。民國31 (1942)年,汪偽維新政府將燕子磯區改為鄉自治實驗區。
民國34年(1945),國民政府歸還南京,放棄建立汪偽,將燕子磯鄉自治實驗區改為第九區,孝陵衛區改為第十區。民國38年(1949),當年6月,八卦島曾被定為第14區,同年6月被廢止。?
百度百科-棲霞區
棲霞區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