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是壹種在二維平面上手工臨摹自然的藝術。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通常稱繪畫為“猴子的藝術”。20世紀以前,畫得越逼真,技術就越高。
但進入20世紀後,隨著攝影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繪畫開始轉向表達畫家主觀自我的方向。繪畫是壹種捕捉、記錄和表達不同創作目的的形式,其參與者的數量同樣龐大。
繪畫的性質可以是自然的和標誌性的(如靜物或風景畫)、攝影繪畫、抽象畫、敘事、象征、情感或政治。
第二,學習方法
1.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嚴格來說,在學習繪畫的初期,我們應該首先學習素描,壹般從石膏幾何形狀,靜物和繪畫開始。我們應該知道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狀、比例、結構、明暗色調、質感和空間感。
這些名詞看似不難,但具體操作起來真的不容易。在這裏,我們先來了解壹下頭部的物理結構和比例。
2.樹立良好的大局意識。整體意識的建立是繪畫領域非常重要的因素,對學生繪畫的未來發展有很大影響。無論妳從事哪種繪畫,都必須涉及這個問題。
整體是相對於部分而言的,部分是整體的壹部分,部分存在於整體之中,整體通過部分反映出來。
對於初學者來說,壹方面是加強對整體意識的理解,另壹方面是在觀察和表演中註意整體關系並克服專註於某壹點的壞習慣。
例如,在繪制頭像時,必須從整體上觀察對象。例如,在畫眼睛時,應該考慮與耳朵或鼻子的關系,而不是孤立地畫眼睛並陷入局部區域。妳必須將它們相互比較,並將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
整體存在於造型的各種因素中,從輪廓到色調,從形體表達到空間表達無處不在。培養整體意識,可以從觀察事物入手,多觀察、多比較,從而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把握整體。
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貫穿整個繪畫過程,反復比較,培養局部與整體關系的能力,樹立良好的整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