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我開始閱讀許多歷代名醫的傳記。從先秦的扁鵲、金元四大名醫張繼,到近代的張錫純,90多位中醫名家大多都懂,他們心中只有“佩服”二字。
這些名中醫都有相同的特點,遵循醫學之道。至於這種醫療方式是什麽,每個行醫的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如果真要定義的話,最合適的是孫思邈的《大醫精誠》。
大醫治病,必靜其心,無欲無求,先顯大悲,誓以靈救苦。如果壹個生病的人來尋求幫助,不要問他是貧窮還是富有,是年輕還是年老,是溫柔還是美麗,是不是壹個友好的朋友,是無知還是聰明,是不是和別人平等。都如至親之念,不可瞻前顧後,思慮吉兇,愛惜生命——《大醫精誠》節選。
看到他的苦惱,如果有幾個,他深感悲傷。不避深山,日夜冷熱,饑寒交迫,壹心節省,無心習武。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壹個好醫生,反之亦然。
這段摘錄的語言並不復雜,所以做壹個簡單的翻譯。
壹個被稱為大醫的人要治療疾病,首先必須平靜自己的心靈,心中沒有欲望和渴望,然後在心中升起菩薩的心,發誓要拯救生在世界上的身體的痛苦。這是成為壹名偉大醫生的第壹步。
後來,壹個病人來看病尋求幫助,不管他是富有還是貧窮,富有還是卑微,漂亮還是醜陋(研究:漂亮;艾:醜),朋友或親戚,國內或國外,聰明或愚蠢,都應該平等對待,都應該被視為他們的近親。
“華夷”和“華”都是“華夏”,在當時指的是中原地區,也可以說是唐朝的疆域。許多書中都提到“伊”,這是對外國的壹種稱呼。
所謂“東夷西夷北夷”是壹種代號,沒有其他含義。
看病的時候不能來回看,心裏想著治好了會得到什麽獎勵,沒治好會受到什麽懲罰,因為妳愛惜自己的生命,不在乎病人。那可不行。
這是非常嚴重的。救治他人是醫生的職責,但救治他人的前提可能會把自己的生命搭進去。很多人都要考慮到這壹點,只有開頭提到的菩薩心腸才能做到。
看到病人身上的痛苦就像妳自己壹樣,妳應該有同情心和愛心。如果有需要家訪的病人,不要在意山路崎嶇、寒暑饑渴,全心全意去治療。這不是表面的,但妳應該真誠地去治療。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壹名偉大的醫生,幫助世界上所有的生物。相反,我們是盜竊世界上所有生物生命的大盜。
我不是語文老師,我也不解釋很多生僻字,比如xi,這是山中的裂縫。也可以看作是懸崖、山谷、溝壑等等。
第壹次接觸孫思邈的《大醫精誠》是看電影。有壹部電影叫《河間大師》,講的是河間名醫、寒門代表人物劉的故事。
劉教導弟子的第壹步,就是像祖訓壹樣,讓弟子熟記“大醫精誠”。
很多人都知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讓他的弟子們熟記“大醫精誠”,給他們壹顆初心,讓他們壹生都知道做醫生的使命。
歷代的許多名中醫都成為壹代名醫,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患有疾病,要麽是他們的親屬,要麽是他們自己。
正是因為這種痛苦,我不想讓別人經歷同樣的事情,我繼續專攻醫學,並最終成為壹代名醫。而這些名醫都有壹個* * *帶著的特點,遵循醫道。相反,很少有叫李成的名醫。
許多影視作品都有積極的價值觀,其中的壹些臺詞也值得深思。這要歸功於壹個稱職的編劇,比如《河間老爺》中的“大醫精誠”。
另壹部電影《醫者童心》講述了宋代名醫錢乙的故事。錢乙是中醫兒科的創始人,對兒科癥狀進行了系統總結。
很多人都不認識這個人,所以說到“六味地黃丸”,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六味地黃丸的創始人。
醫者童心中有壹句臺詞,我可能壹輩子都忘不了。在書中,“錢乙”說“醫術是世界上最清白的行業”。
所謂的“生意”人過去被稱為買賣,但現在被稱為生意或業務,他們去賺錢。將醫學技能作為謀生手段是可以理解的。
當初高天誌願,第壹誌願報考臨床醫學。那時,沒有拯救世界的心。首先,醫生的工作很體面,其次,收入也不錯。第三,他真的感興趣。
選擇專業不是職業,但很少有人追求名利。我是其中之壹。當初我也是把醫術當成壹門生意。說白了就是壹種賺錢的方式。這個初衷是對的,也是錯的。
很多名詞用多了就成了習慣。什麽經濟,什麽道德,什麽魔法,都不是本義。
所謂“經濟”就是“管理世界、拯救世界和拯救國家”。諸葛亮是經濟大師,他不知道什麽時候和錢有關,所以他會錯。
至於“德”,“道”即道,“德”即德,道即身,德即用。現在它已經成為壹個專有名詞,類似於“魔法”。
“法”是最基本最根本的,可以看作是壹種理論。“技巧”是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總稱,也可以說是實踐經驗。沒有堅實的基礎,再多的“技能”也是花裏胡哨的。
至於“大醫精誠”,那是醫道,很多名醫都是以醫道為根基,醫術驚人。
錢乙將醫療技術視為壹門生意是合理的。菩薩心腸不可少,醫道不可違,但我們也要有智慧的眼光去應對。
研究中醫的人都知道“金元四大家”之壹的高,人們習慣稱他為。他收了壹個叫洛天依的徒弟。
這個洛天依出生在壹個貧窮的家庭,沒有衣服蓋在身上,沒有食物吃,飽受貧困之苦,但他有很好的醫學天賦。
李東垣也重視這個人的才華和個性,並決定把他壹生中所學的知識都教給他,傳給後代,並幫助世界包容靈魂,但他仍然需要對靈魂進行測試。
李東垣當著徒弟的面問洛天依:“妳跟我學醫是為了濟世還是為了賺錢?如果壹個人身無分文,沒錢看病,也沒錢買藥,來找妳治療,妳救還是不救?”
不管妳怎麽看這個問題,它都是壹個命題。如果他說是為了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那個人應該全心全意地對待它並支付所有費用。
羅天壹如果這麽回答,李東垣肯定不會要他的,顯然是口是心非,這種人壹旦被接受了,指不定以後會利用醫術來害人,獲取不義之財,畢竟窮怕了,怎麽能不愛錢呢?
羅天壹如果回答為了賺錢,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日子,雖然這是事實,但李東垣也不會要他,壹個壹心賺錢的醫生,這種醫生教人禍害百姓,初心是不對的,即使是改了回來,那也會犯下很多罪過。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如果洛天依回答,賺錢的時候就是救人的時候,那個人想救人。這個答案是可以的,但李東垣仍然不想要他。救人和省錢哪個更重要?
以防貪,免於傾家蕩產,這種徒弟很讓人擔心,也是最可怕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意圖。
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確實不合適,但洛天依想了想,給了李東垣壹個完美的答案,只是說“錢還是要掙的”。
“錢還是要賺的”是什麽意思?洛天依家裏窮,還有壹些人沒去過下壹頓飯。賺錢養家無可厚非,但前提是先救人,救人。如果妳能賺錢,妳就能賺到。不賺錢就算了。
在治病救人的前提下,如果能賺錢,在治病救人後拿壹些費用養家糊口就更好了。畢竟洛天依的生活並不是很好,但他的初心是救人。李東垣對這個答案也很滿意。
接到洛天依後,李東垣給他安家費,讓他的家人先過上好日子,並讓他安心學醫,這也解決了洛天依的後顧之憂。(說話用人都在這個故事裏)
俗話說“醫生不敲門”,但歷史上很多名醫都有壹個通病。當他們聽說這家人生病了,而且長期無法治愈時,他們沒有邀請自己去看醫生,他們中的壹些人壹直讓病人吃藥,直到病人康復。
這種人非常愚蠢,就像全國各地都有醫療隊支援武漢壹樣,他們非常可愛,欽佩武漢直到它恢復。
當初看醫者童心的時候,姐姐告訴我現在哪裏有這樣的人,問我去醫院要多少錢。
我真的不知道,因為我很少去醫院。我自己治好了小病,但還沒有大病。小時候生病去了農村診所。進去後我就半治愈了。我不知道這是幻覺還是我害怕打針。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鄉村醫生都是那麽和藹可親,面容溫和,這讓我感覺好多了。
看了很多中醫名醫的事跡,第壹感覺就是那些名醫有點蠢。顯然,不管他自己的事業,沒有人邀請他,但他堅持看醫生,接受了很多骯臟的眼睛,並讓病人繼續吃藥。
最後,這個人好了,他們中的壹些人收了壹點錢,壹些人什麽都沒帶就走了,他們沒有吃壹頓飽飯,也沒有喝壹口熱茶。
以三國時期的董奉為例。人們從來沒有收過醫療費。壹棵杏樹治好了小病,五棵治好了大病,最後還種了壹棵杏樹。
還有被稱為醫聖的張繼(張仲景)。他是壹名官員。他是東漢末年的壹名官員。因為官員不打擾人民,所以官員不能只去人民的家裏,所以他在每個月的第十五天開放大廳來對待人民。(這就是醫生稱之為坐在教室裏的原因。)
藥王孫思邈出診時把驢拴在森林裏。看到病驢後,它被老虎吃掉了,但驢的斷骨卡在了老虎的喉嚨裏。孫思邈也治療過老虎。後來,孫思邈在藥王廟裏坐騎了壹只老虎。
我的朋友告訴我,在金庸、古龍等人之後,他再也沒有讀過好看的經典武俠小說,所以讓我試著寫武俠小說。
不是沒想過,只是很難寫,寫不出來。
“最偉大的俠客是國家”。俠客並不是壹統江湖,成為無上武功,而是為國為民的義舉。
我所熟悉的“俠”字,應該是司馬遷給的壹個稱號。《史記》中有壹篇《遊俠傳》,記載了荊軻等遊俠的事跡。
說到“英雄”,我不禁想到“偉大的醫生”。這兩種人做的事情不同,但他們的內心卻非常相似。
“偉人是國家;大醫生是世界上的活物。”
孔子說“仁”,孟子說“義”。壹個偉大的戰士或壹個偉大的醫生,沒有仁義二字,不足以配得上這個稱號。
許多人說,疫情就像照照妖鏡,這是真的,好的和壞的都會顯現出來。以前我壹直以為那些大醫生只是歷史上、小說裏才有的,實際上生活中也有很多。
那些堅守崗位,站在抗疫最前線,“不避深山,不眠不休,又餓又累,全身心投入搶救,無心做任何事”的醫務工作者,不在“大醫”之列。
很多東西,不是漸漸消失,只是不顯眼。醫生要心地善良,有壹顆善良的心才能學醫。如果他們賺了錢,他們仍然必須賺錢。
醫道太大。莊子說:“大而無用”,但不要被莊子騙了。“無用是為了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