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運城新華字典

運城新華字典

《辭海》和《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地理》都認為洪洞縣的“東”字讀作tóng,但《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都不承認“東”字的讀音。《現代漢語》的編輯說,他們已經派人去山西調查過這個字的讀音,結論是tóng是方言讀音,所以dòng應該用普通話發音。洪洞縣是1954年原洪洞縣和趙城縣合並而成。根據傳統,洪洞縣的名稱來源於城市南部的洪崖洞。趙城是周苗王封為棗府之地,後為趙簡子食邑,故名趙城。洪洞縣歷史悠久。在唐、禹、夏、商時期,洪通和趙城都屬於冀州。西周洪洞為陽侯國,古城在縣城東南18公裏樊村附近。趙城就是當時的趙國,現在趙城東北的李三尖子鎮就是老城。春秋時洪洞為喪公之弟食邑,初壹為甘陽,後為陽通閣肥食邑。魯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屬陽縣。趙城是趙簡子的美食城。洪和趙都屬於晉國。秦統壹六國後,實行郡縣制。洪洞為陽郡,治所在今範村。趙城屬於現在統治霍州的碧郡,屬於河東郡,是西漢的原因。東漢楊嘉三年(134),碧縣改為永安,仍稱楊縣。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洪、趙分屬魏。八年(247)設平陽郡,轄陽縣、永安。正因為如此,西晉。永安郡府曾在今趙城東北15裏處發生過世仇。十六國時期,兩縣均屬平陽郡。北朝屬錦州總政。北魏仍屬平陽郡,洪、趙屬秦昌郡。趙城縣始建於隋以寧元年(617)。伊寧二年,陽縣改為洪洞縣。兩縣均屬臨汾縣。洪、趙二郡,自隋傳至今。唐朝時,洪、趙屬錦州,趙城縣遷至今趙鎮。五代十國時期,熊健建立軍隊來管理洪洞。趙成沒有考試。北宋時,洪和趙都屬平陽郡。其間,熙寧五年(1072),趙城曾是洪洞鎮。元豐三年(1080)回郡。金代紅和趙都是平陽府的人。晉寧路,洪洞碎片元代,趙城屬霍州。明清時期,趙紅屬平陽府,平陽府治於臨汾。乾隆三十七年(1772),霍州為直隸,領靈石、趙城兩縣,治州在霍州。洪通仍然屬於平陽府。民國初年,洪、趙同屬河東道,道教統治運城。抗日戰爭爆發後,洪和趙隸屬於第六特務機關。洪、趙失陷後,縣衙駐河西韓家莊,趙城縣衙駐、雙昌。日偽時期,洪、趙屬集寧路管轄。抗日戰爭初期,* * *生產者黨領導的八路軍深入敵後,開辟革命根據地,建立抗日政權。1941年9月,太嶽行成立,隸屬晉綏九師。日本投降後,洪、趙兩縣建立了民主政府,石村有洪洞縣人民政府,興旺峪有趙城縣人民政府。解放後,兩縣政府駐縣城,均屬臨汾機構管轄。1954,1年7月,洪、趙兩郡並入郡,郡治洪洞,隸屬晉南署。1958 10月。趙紅縣與霍芬縣合並,稱為洪洞縣,該縣歸洪洞市管轄。1959至9月,火粉脫離洪洞,恢復原位。1971年,臨汾、運城分立,洪洞歸臨汾行署管轄。至今,縣人民政府壹直駐紮在洪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