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朱自清的《買書》

朱自清的《買書》

買壹本書

朱自清

買書也是我的愛好,就像抽煙壹樣。但是這兩件事我都不太擅長,尤其是買書。在北平這個地方,和我壹樣買的書,真的是又冷又灰。但是,本文想說的既不是訣竅,也不是經驗。只是個小故事,想想也無妨。

我在老家中學的時候,家裏每個月給我壹元零花錢。他們大多為壹家廣益書店工作,拿回了壹些雜誌和新書。老板姓張,有點肩挺舉,老是拿著水煙;但他人很好,我們也不覺得他是資產階級。他願意為我們的孩子記賬。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總是欠他壹元多。他沒有操之過急;和家裏人商量壹下,先還壹元錢就好。那時,從張手裏買了壹本他最喜歡的書——《佛教》(賈鳳珍著,中華書局出版)。我當時沒有買二手書,因為家裏有。只有壹次,我不知道從哪裏查到了《文心雕龍》的名字。我急著看,就去二手書店逛了逛:有壹家拿出壹本廣州的,要壹元錢,但是買不起;後來又買了壹本,書也不錯,紙墨更差,不過只花了小洋三角。這本書還在。兩三年前換成了磁性藍紙的皮革,不過好像名不副實。

來北平讀哲學系的時候,我還是喜歡看佛書。當時西城臥佛寺街的九峰寺流傳著佛經。在街道拐角處下車,壹直往前走,當妳靠近城門的時候妳會看到寺廟。那是壹個陰沈的秋日下午,街上只有我壹個人。去廟裏買了《因明得正論》、《百家爭鳴論》、《譯名集》等。這種愚蠢是很有趣的回憶;就像那壹次我從天壇出來,在城根旁邊,冒險穿過很多荒堿的地方,獨自去參觀陶然亭。畢業那年,去琉璃廠華陽書店,看到新版韋氏詞典,定價只有14元。但是十四塊錢不好找。思前想後,我只好硬著心腸,拿了壹件結婚時父親做的紫色毛皮(貓皮)水獺領大衣。我去了後門的壹家當鋪,說要十四塊錢。櫃臺上的人好像沒什麽困難就答應了。這件大衣是用布和土做的,領子又小又毛——原來是用兩雙“馬蹄袖”拼湊起來的。我父親費了很大勁做這件衣服。當它的時候,我猶豫了壹會兒,但最終還是舍不得那本字典。以後想想就好了。沒想到卻無法挽回,直到現在還經常被人引為遺憾。

回到北平後,有壹年突然想收集壹些杜甫的詩。壹個叫文雅堂的小書店找到很多,不貴;那家夥是個滿臉笑容的麻子。他是商店的店主。店是他爸撐著的,也沒有什麽好書。去年他爸爸去世了,他自己不是專家,讓服務員吃了。現在他很久都不會來了,也不知道該怎麽辦。說起杜甫的詩,有壹次,壹家書店送了壹本韓文版的《杜甫汾韻》,兩本,要價300元。這本書極其不著邊際,要價又這麽高,真是可笑。況且,原買家明明白白寫著“我用兩兩銀子買下”。第二天,另壹家公司送來了同樣的書,我立刻買了,只花了兩元錢。北平的書價離奇。

農歷正月,廠裏的書攤值得壹看;有些人每天都去旅遊。我住的很遠,每年只去壹個下午——上午的攤位很少。土地廟內外,人來人往,摩肩接踵。我也買了壹些零碎的東西;其中之壹是“倫敦支竹Ci”,售價30美分。買回來後,正好《論語》要手稿,我就抄了壹些寄過去。稍微解釋壹下,我居然拿到了五塊錢的稿費。這是唯壹壹次,我買的書賺錢了。

當我在倫敦時,我走出公寓,走過附近的壹條街。壹家小書店前面有壹本舊書。我往前閑逛,看到壹本書《書友選集》,上面蓋著燙金布。裝幀也不馬虎,400多頁,書也不小。必須是七八成新,才壹先令六便士。當時在國內是壹元三毛錢,比東安市場的外國舊書還便宜。這本選集摘錄了許多著名的詩歌,談到了書的各個方面;其性質有點像葉德輝的林紓·花青,但不像花青那樣系統化。他們有不同的目標。因為買了這本書,認識了掌櫃;以後他給我找了很多便宜的舊書。有壹種書,他找不到老;他跟我說,他們七五折買新書,他願意少扣壹點,九折賣給我。我沒有要求他這麽做,但我很感激他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