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解讀《黃帝內經》——解讀“魂”與“靈”

解讀《黃帝內經》——解讀“魂”與“靈”

解讀《黃帝內經》——解讀“魂”與“靈”

壹、“靈魂”和“精神”的含義

1,《說文解字》對“魂”有生動的描述:“魂者,陽也。來自鬼雲的聲音。”靈魂是人的自然之陽。字形采用“鬼”“雲”之音。“雲”是指空氣中不斷變化的氣流。“鬼”指的是支配身體的神秘能量。“雲”和“鬼”的結合意味著“人死後身體中的陽旋轉到天堂”或“死者升天的陽”。

2.《說文解字》這樣描述“精神”:“精神,申銀也。來自鬼白音。”靈是人類的自然之陰,字形緊挨著“鬼”。“白”是“停車”的縮寫,也是對接的意思。“鬼”指的是支配身體的神秘能量。“白”和“鬼”的組合意味著“支配和附著在身體上的神秘靜態能量。”

古人認為身體是“精神”的避難所,當身體死亡時,“精神”也不復存在;但“靈魂”可以在肉體死亡後“遊蕩”。“靈魂”是指揮精神的神秘能量,在意識狀態下負責情感和思想等精神活動。“精神”是主宰身體的神秘能量,它負責無意識狀態下的感知和代謝等生理本能。

《黃帝內經》中“靈魂”和“精神”的定義

“帶著渴望而來的人的靈魂;精而出入者,謂之靈;這裏所說的“精神”和“本質”,其實是同壹事物的兩面。”《靈樞·本神》雲:“兩精相爭為神”,男人的精子和女人的卵子結合產生的受精卵就是神。屬陽(氣)。”《靈樞·厥氣》亦雲:“二神相鬥合而成,常先生,謂之精”。也有人說男人和女人性交並產生受精卵。早於胚胎的物質稱為精。屬於消極方面。因此,“魂”和“靈”都隨“神”來去,這是“神”的陰陽性的不同表現。因此,靈魂是陽神,靈魂是陰神。正是因為“靈魂”和“精神”是“上帝”的陰陽表達,“上帝的勞動使靈魂消散。(《淩舒達混淆論》)

由上可知,“魂”和“靈”的產生早於人形,《靈樞·天年》也說:“血氣已和,榮與健相連,五寶已成,靈已舍,魂已成人。”受精後2周內為受精卵,3-8周為胚胎,4周形成內臟,9周為胎兒期。五臟形成時,心是上帝的宿舍,上帝住在裏面。靈魂的宿舍是血液,所以肝藏著靈魂;氣為神之所居,故肺藏神。妳有妳的靈魂和精神,然後妳成為壹個人。換句話說,壹個人只有擁有靈魂和精神才能成為壹個人,靈魂的產生先於人的形成。

第三,“靈魂”與“精神”疾病和器官的關系

1,魂之病與肝直接相關。《魂樞·本神》曰:“肝悲而動,傷魂。”如果靈魂受到傷害,就會瘋狂地忘記本質。如果不細化,就會不公平。陰會收縮,肌肉會扭曲,兩邊的骨頭不會擡起來。秋天頭發會累,顏色會死。”肝藏魂,則憂愁過多觸及相關內臟就會傷魂(悲傷肺,因憂愁太大,肺金不能克制肝木,使肝木取肺金而代之),魂傷會使人瘋狂而忘記周圍環境,意識不清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言行;還會出現外陰萎縮、筋脈痙攣、肋骨活動不利、頭發憔悴等癥狀。,而他將在秋天繁榮時死去。

2.癱瘓的癥狀與肺部直接相關。如《靈樞·天年》曰:“八十歲,肺衰,靈遠,言善誤。”異化的根本原因是“肺氣衰”,癥狀是“好言誤語”;《魂樞·本神》曰:“肺之無限樂,必傷魂,魂必狂。”那個瘋子不會救人,皮革會被燒焦,頭發會被磨破,他會在夏天死去。”肺若藏氣,過度的歡樂會傷害肺(我因快樂而悲傷,但我的心無法抑制我肺的黃金,這樣我肺的黃金就會利用我心的火)。如果我的精神受到傷害,人和神都會瘋掉,瘋掉的人會失去意識,也不會有人看著;還會出現皮膚燒焦、頭發憔悴等癥狀,夏天火旺時就會死亡。也是“肺氣受傷”,癥狀是肺主“狂”和“皮相發”。這是因為“肺為氣之本,精神也在”。

第四,“靈魂”、“精神”與精神意識的關系

《黃帝內經》還列舉了“魂”“靈”與精神意識的關系。例如,《靈樞·殷偕夢》中說:“善與惡從外部襲擊,但他們無法安定下來,他們沈迷於躲藏,無法安定下來。他們與營地和守衛同行,卻與靈魂壹起飛翔,讓人們無法安眠,快樂地做夢。”邪氣從外部侵入身體,沒有固定的場所和方式。相反,他們與營地和守衛的精神壹起奔跑,與飛翔的靈魂壹起,人們經常睡覺和做夢。《魂樞·本藏》:“心若和,精神直,魂不散,悔不起。五藏不會受到傷害。”如果意誌和諧,精神思維就會集中,靈魂就會堅持下去,這樣怨恨和憤怒就不會爆發,五臟就不會受到外邪的幹擾。《靈樞大惑論》:“上帝的辛勞導致靈魂的分散。”...當妳死的時候,妳看到了壹些不尋常的東西,妳的精神靈魂無法分離,所以妳很困惑。”如果上帝太累了,他的靈魂就會分散...突然看到壹個不尋常的地方,他的靈魂會分散,不協調,所以他會感到困惑。這些經文都表明“魂”和“靈”與精神意義密切相關,但要進壹步區分“魂”和“靈”的具體分工,必須依靠《黃帝內經》以外的古籍來理解。

1,“靈魂”主要支配精神知識。

《左傳》?在的第七年,孔說:“神與氣是靈魂。.....那些依附於精神的人被稱為精神知識,並逐漸知道壹些東西,這也是依附於精神的。““自然知識”應該是壹個佛教術語。《丁佛教辭典》解釋說:“壹切眾生的根本是對自然的認識。《桂晶儀釋(卷二)》也有:“群識平淡”。“由此可見,“靈魂”是依附於“神”的,它具有伴隨生命誕生而存在的心智能力(如思考、推理和判斷)。

2.“精神”主要支配潛意識的本能感受和行動。

《左傳》?在的第七個年頭,孔認為“附於形式的精神就是精神”。依附於形之靈的人,壹出生就被稱為靈之靈。”新生兒出生後的各種感覺、反射、反應、運動等心理和行為活動,如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哭聲、肢體運動等感覺功能和本能的潛意識行為,都屬於精神的範疇。《論語》也說:“精神是用能量和動能使它痛苦,所以妳能感覺到它。”

綜上所述,“魂”和“靈”是“神”的陰陽兩面的具體表現;靈魂是“追隨渴望”的,是陽神,積極的精神活動是其表現;精神是“隨精出入”的,是壹種陰魂,消極的精神活動是其表現。就精神意識而言,“靈魂”主要支配精神知識,而“精神”主要支配潛意識的本能感受和行動;“靈魂”和“精神”疾病的發生與它們生活的器官直接相關。當然,人體是壹個整體,五行相互作用。因此,“魂”與“神”的病因病機相當復雜。

就具體癥狀而言,“魂”的癥狀可分為多動、不足和混亂。1,多動癥有睡眠淺、易早醒、內心不安、易做噩夢、莫名煩躁等癥狀。2.就缺點而言,有壹些癥狀,如害怕面對他人,獨自感到悲傷,感覺生活很無聊,關註範圍變窄,對周圍的事情視而不見。3.在混亂方面,有容易說錯話、喜怒無常、強迫性思維、出門後經常感覺門不鎖、學習和理解能力差、健忘、四肢不安等癥狀。“精神”的癥狀也可以用多動、不全和混亂來概括。1,缺點,視力模糊、聽力下降、說話緩慢、言語不清、呼吸不暢或氣短、肌肉無力、皮膚粗糙、健忘等癥狀。2、多動有、幻聽、幻覺性呼吸有時會出現氣短、出汗、煩躁、耳鳴等癥狀。3、迷茫有自言自語、說話沒有依據、不切實際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