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除了分級,古代身份證是如何實現防偽技術的?

除了分級,古代身份證是如何實現防偽技術的?

對於現代人來說,身份證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東西。交通、住宿、購房、銀行存取等等,缺壹不可。特別是身份證還有防偽標誌,壹張卡就可以走遍全國。

追根溯源,身份證不是無本之木,而是源遠流長。它從先秦時期就有了雛形,隋唐以後,壹直到明清時期,在不同朝代都有各種各樣的身份證明的形制和用途。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唐的魚符和滿清的腰牌,不僅分等級,還有防偽技術,令人嘆為觀止。

身份證

秦大頭貼:最早的身份證。中國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身份證,屬於先秦商鞅變法時投入使用的照片貼。壹塊打磨過的竹板上刻著持有者的頭像、家庭住址、出生日期、性別等信息。,供政府和公職人員隨時檢查。

這就是照片貼,很接近現在身份證的設計思路。可見古人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先進的。

壹張照片貼紙可謂是人與土地的緊密聯系。從此,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可以追溯自己的家族根源,這對政府的管理極為有利。

拍照貼

魚符號和魚包:最耀眼的身份證貼在身上。這種竹制身份證在唐代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古代,老虎符號是調動軍事力量最常用的,但唐力的祖先中有壹個叫天蠶土豆的人,古代人對老人避之甚嚴。

為此,李淵登基後,對自己的身份證進行了改革。壹開始他短暫使用銀兔符號,後來文武官員統壹使用魚符號。鯉魚和梅子諧音,古洛書出自壹條魚的肚子,吉祥昌盛。

這種魚符由金銀銅制成,分為兩塊,打孔方便佩戴。魚符號上刻有官員的姓名、官職和官階。並把它放在壹個特殊的袋子裏,這個袋子叫做魚袋。

魚符號

唐代規定,三件以上穿金魚袋,五件以上穿銀魚袋,六件以下穿通榆袋。

唐代官員的衣服顏色也有嚴格的規定,三品以上為紫衣,五品以上為緋衣,六品七品為綠衣,八品九品為綠衣。想象壹下,壹個年輕的官員穿著紫色的衣服,腰間掛著壹個金色的魚袋。他的衣著多麽耀眼,多麽令人羨慕,他的地位對於上流社會來說是恰如其分的。

周朝時,武則天曾短暫啟用烏龜象征。古龜的名字很大氣,取名玄武,壽命很長,與武則天同姓,所以被采用。

當時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賞金龜婿,著名的“金龜婿”由此而來。女婿是三品以上的大官,對他的公公婆婆和妻子來說都是相當光榮的。

在此基礎上,宋代進壹步簡化,棄魚符,只留魚袋以示官職地位。當然也搭配了衣服的顏色,* * *定位了職位和地位。

明代牙牌:政治證據和管理證明,到了明代,身份證的形制和材質進壹步改進,變成了卡片。這壹時期主要實行牙牌,多為象牙、板狀,刻有持有人姓名、官職、工作辦公室、工作經歷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沈超牙牌。大臣入朝見皇帝時,持牙牌,“以察朝參。”牙牌分“勛”、“欽”、“文”、“武”、“樂”五種,其中男、女、男佩戴“勛”的號牌。許、佩戴“臨”號牌;公務員佩戴“文”號牌;武官佩戴“武”號牌;焦芳部部長佩戴“Le”車牌。

朝拜者的牙牌在明代朝覲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佩戴不能上朝。

其次,犧牲牙卡。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宗廟時,所有陪同祭祀的侍從和執事都要佩戴牙牌。根據人員的等級和身份,分為圓花牌、長花牌和長元素牌。

第三,龍憑禁齒卡出入皇宮。明代,內宮十二監設內廷都督壹職,官階為六等。掌管皇宮的指揮官必須佩戴牙科卡。

多米諾骨牌

此外,符號卡在民族事務管理中的作用。

地方官員使用金紅卡。明朝沿襲元朝的地方官制度,在雲南、貴州、四川、廣西、湖廣、廣東瓊州等地設置土司,由明朝中央頒發印章,並制定了土司的繼承、考核、朝貢、申請等制度。

發給祝酒人的是壹張金紅牌和五個青銅符號,其中壹個符號的反面寫著“文、行、忠、信”四個字,和另外四個壹起編了1號到100號某個字的批文,和底書的字號相匹配。

用茶換馬金牌。到了明朝,制作了金牌符號,與各個宗族進行茶馬互市。頒發了41枚金牌,下壹批金牌頒發給了各個氏族。上面的數字藏在皇宮裏,每三年派官員檢查壹次符號。

明朝開國元勛也被授予鐵券,6人被授予爵位,28人被任命。

死亡銀牌

清朝的腰牌:清朝的腰牌是皇太極分田的時候投入使用的。它是根據身份和等級來分配和穿戴的,中國人和滿族人都壹視同仁。後來,官員們逐漸用帽子上的帽珠來表示自己的等級。帽珠由寶石、珊瑚、水晶、玉石和金屬制成。高官戴紅頂,普通百姓帽子上沒有珠子,只能用綢緞打個帽結。

到了清代,腰牌在中下層和民間廣泛使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從皇宮到邊防檢查站,從文武百官到商人當搬運工。

清代的腰牌壹般都是木制的,大小不壹,基本都是橢圓形或長方形。壹面標有領證人的衙門、姓名、年齡、品相、編號,另壹面標有領證機構、制造日期,並加蓋滿文官職,使用年限三年。

清代宮中腰牌是使用最廣泛的壹種,由內務部制作,分發給辦事員、蘇拉、肥皂等。誰遊走於內閣、內務部、內廷任職,更換頻率也是最高的。

雖然有輔監和禁軍的腰牌,但由於內務部對腰牌日常管理的疏忽和禁軍的粗心大意,當時只要拿到腰牌就可以混進皇宮。這種事情在清朝經常發生,屢禁不止。

在清朝的後宮中,還有壹種綠頭牌,是後宮妃子的身份牌,因牌頂塗成綠色而得名。飯後,太監們把眾多妃子的“身份證”放在壹個銀盤裏,皇帝把他想寵愛的任何壹個妃子的“卡”翻過來,也就是俗稱的翻牌。

通行證腰牌主要用於雲南、廣西等與安南(越南)接壤的地方,以及東北各省毗鄰朝鮮的關口。它們被地方政府用來檢查商家和顧客之間的貿易中是否有違禁物品,並被打上火牌,在進口時支付檢查和註銷費用。

特別是當地村莊的無業窮人,認為商人以搬運貨物進出為生,政府為這些扒手制作腰牌,出入境檢查站以腰牌為依據,扒手的安全和利益得到有效保護。

由於其耐用性和便攜性,通行證腰牌很快被引入內地的商業稅務檢查站。

清朝康熙年間,運河和沿海水域的商船、漁船的船工、水手、舵手,統壹配發刻有姓名、年份、籍貫等的腰牌。,以方便官兵檢查。這主要是為了保護船工和水手的安全。

清廷還以此為鑒,打擊了壹批不敢用船夫腰牌上岸搶劫的海盜,嚴格整頓運糧紀律。

腰牌也有十幾種,比如倉庫老板用的防止挑夫偷菜的,收鹽用的,考場用的防止冒充官員隨從的人在考場搗亂的。

清朝的時候甚至有個笑話。乾隆年間,江浙壹帶的幫派還拉幫結派,用木腰牌搶劫。結果他們被政府抓了。

此外,在古代,還有壹種特殊的職業證書——度牒,專門用於僧人出行和寺廟票據,也是由政府制作發放的。由於古代僧侶享有免除服務稅等特權,壹些政府壹度通過出售公文來增加財政收入。

當然也有壹些臨時身份證,比如路引,門券等。,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和區域內使用,類似於通行證和介紹信的性質。

腰部佩戴的通行證

管理和防偽:由於古代身份證的使用如此廣泛,壹些人會忍不住偽造身份證。那麽古人是如何進行打假工作的呢?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招數。

第壹個防偽技術:提高制造門檻和成本。

唐代魚符號的生產載體是金、銀、銅,這些都是貴金屬材料,屬於國家專營。明清時期牙牌和高檔腰牌的制作載體象牙,比較少見,多為進口。而且掌握制作工藝的工匠都是政府註冊並嚴格管理的。根據相關法律,壹旦偽造,參與者和使用者都將被定罪。所以很少有偽造的。

第二種防偽技術:嚴格核對古代身份證上的文字信息。

政府機關有詳細準確的個人戶籍檔案,古代身份證是根據個人檔案刻制的,裏面有個人姓名、年齡、官職等信息,不能隨意偽造。而且高端腰牌還刻有持有者的五官,圖文並茂,更加嚴謹。

第三種防偽技術:特殊形狀。

古代的身份證對材質、形狀、圖案、字體、大小、制作發行部門等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同的級別和部門有不同的身份證,比如魚的符號,也做成對稱的形狀。壹半留在政府,壹半由個人持有。壹旦檢查,他們可以識別真偽。

第四種防偽技術:與服裝顏色配合使用。

古代官員按等級分類,所穿衣服的款式和顏色也不壹樣。也有規定什麽顏色配什麽樣的身份證,否則就要受罰。

古代官員的服裝風格

總結商鞅創造了照片貼,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實施改革措施,方便國家的管理和運作。

但在隨後的封建王朝中,古代的身份證逐漸演變為區分不同等級和階級的人,成為封建時期分層的主要標誌。

身份證從古代發展到現代,從民間發展到有權有勢的人,從特權階層發展到普通人,這是時代的進步。

現在每個人都有身份證,希望每個人都能被稱為壹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