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子思等【戰國】《中庸》。
原文:“富屋,賢身。”
解讀:財富可以維持好房子,但身體的護理、滋養和保養要靠“仁”。
美德是指高尚的生活理念和價值追求,如善良、寬容、獨立和利他,重點是修養。
寫作是指識別思想、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過程,而文化是寫作的過程,意義和意義相同,這使其具有痕跡。把人變成人就是影響別人,讓別人潛移默化地被影響而不是被迫改變。
創作背景
《中庸》出自《禮記》,原本是《禮記》49篇中的第31篇。《禮記》原名《小戴禮記》,又稱《小戴書》。它是由漢武帝宣帝時期的戴勝根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壹批佚名儒家著作編寫的。
在宋代之前,學者們都聲稱《中庸》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子思所作。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子思寫中庸。”李敖《李文公集·改名書》:“子思作《中庸》四十七篇,傳至蒙克。”朱《中庸》序:“中庸是做什麽的?子子思擔心道教的損失,並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