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薊簡介

薊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拉丁名稱5英文名稱6大薊別名7方藥名稱8大薊的產地9大薊的產地10大薊的原植物形態11生境12大薊的采收與初加工13大薊的生藥學特征14大薊的加工大薊炭14.2成品性狀14.3加工功能14.4加工研究14.5貯藏方法15大薊性味歸經16功能主治17大薊化學成分65。438+08大薊藥典19大薊藥典標準19.1產品名稱19.2來源19.3性狀19.4鑒別19.5檢驗19.5 . 63 . 100000001 8+0雜質6519.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19.7.4含量測定方法19.8.1大薊飲片1炮制19.8.1大薊提取物65438用法用量19.8.5貯存19.9來源20參考文獻附件:1中藥大薊處方2中成藥中藥大薊3古籍中的中藥大薊1拼音Xi m: o j。

2英文參考《朗道漢英詞典》

小薊,香草[湘雅醫學詞典]

茜草[湘雅醫學詞典]

小薊[湘雅醫學詞典]

中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中藥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大薊概述

大薊是中藥的名稱,來源於《本草筆記》[1]。小薊。)MB,菊科植物,為幹燥的地上部分[2][3]。大薊的莖呈圓柱形,上部有部分分枝,長5 ~ 30cm,直徑0.2~0.5cm:表面灰綠色或略帶紫色,具縱棱,皮毛白色;易碎,易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無柄或者具短柄;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 ~ 12 cm,寬0.5 ~ 3 cm。全緣或微齒裂至羽狀深裂,齒尖針刺;土壤表面綠褐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被白色柔毛。頭部是單個或幾個終端;總苞鐘形,苞片5 ~ 8層,黃綠色;花是紫紅色的。氣微,味苦。大薊炭形似大薊,外表黑褐色,內部黃褐色[2]。脆脆的[2]。它有壹種燒焦的香味和苦味。

大薊味甘、苦、涼[2][3]。心經和肝經[2][3]。具有涼血、止血、化瘀、解毒、消癰的功效[3]。用於鼻衄、嘔血、血尿、血淋、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瘡[3]。生大薊和大薊炭與大薊相似,常組合使用[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4拉丁名小薊(La)(中藥術語(2004))

5 .英文名field thistle herb(中醫術語(2004))

6大薊別名野紅花、小刺蓋、海藻。

大薊,大薊,日本棘球絳蟲[1]。

7.大薊的方子是著名的大薊和大薊炭[2]。

大薊的來源是小薊的幹燥地上部分。)MB。[2][3].

小薊。)MB。是菊科小薊的全草[1]。

9全國各地均產大薊【1】。

10大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 ~ 50 cm,根莖匍匐。莖直立,有縱溝,幼莖上覆白色蜘蛛狀毛。葉互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披針形,長7 ~ 10厘米,寬1.5 ~ 2.5厘米,先端鈍,邊緣鋸齒狀,針長短不壹,兩面有蜘蛛絲毛。頭是頂生的,雌雄異株;總苞呈鐘形,有5-6層。雄花序總苞長度為65438±0.8cm,雌花序總苞長度約2.3cm。花呈管狀,淡紫色。雄性花冠長1.7 ~ 2厘米,雌性花冠長約2.6厘米。瘦果橢圓形或長方形,有縱向邊緣和羽狀花冠。花期5-6月,果期5-7月。

11大薊的棲息地生於荒地、路邊或田間。

12大薊的采收和初加工;夏秋兩季采收,去雜曬幹[2]。

大薊的生藥學特征13大薊的莖呈圓柱形,上部有分枝,長5 ~ 30cm,直徑0.2~0.5cm:表面灰綠色或略帶紫色,有縱棱,被毛白色;易碎,易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無柄或者具短柄;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 ~ 12 cm,寬0.5 ~ 3 cm。全緣或微齒裂至羽狀深裂,齒尖針刺;土壤表面綠褐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被白色柔毛。頭部是單個或幾個終端;總苞鐘形,苞片5 ~ 8層,黃綠色;花是紫紅色的。氣微,味苦。(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14唐代大薊的加工有搗汁(備急千女方)、酒漬(外臺秘笈)、細切(千女翅)[2]。

宋代有“切研”(“全命指玄”)[2]。

元代有“焚藏,化為灰燼”之法(《十藥經》)[2]。

清代有小兒屎混微焙(抓草藥)、小兒屎混微煎、酒洗(草藥集)等加工方法,有“消腫搗汁止血燒灰性用”(草藥)的論述[2]。

現在主要的加工方法有炒炭等[2]。

14.1大薊的炮制方法14.1大薊取原藥材,去雜,微潤,切段,烘幹,篩去雜物[2]。

14.1.2大薊大薊炭取大薊段,放入油炸容器中,用武火加熱,炸至表面黑褐色,內部黃褐色,噴少許水,熄滅火星,取出晾幹[2]。

14.2成品特征為葉、莖、花混雜的不規則小段[2]。莖為圓柱形,表面綠褐色或略帶紫色[2]。葉子枯萎或折斷,用針刺[2]。花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鐘形,黃綠色,紫色[2]。氣微,味苦[2]。

大薊炭形似大薊,外表黑褐色,內部黃褐色[2]。脆脆的[2]。它有壹種燒焦的香味和苦味。

14.3加工功效大薊具有涼血止血、化瘀消癰的作用[2]。

生薊和焦薊在各自的專業和用法上與大薊相似,常組合使用[2]。

生大薊涼血消腫作用優於生大薊,常用於熱淋、癰腫、瘡毒、實熱邪等出血證[4]。如鮮大薊根洗凈搗碎,用熱水燉1小時,飯前服用,治熱淋和血淋(福建民間草藥);對於心熱吐血、鼻衄、虛脫出血,可將本品搗碎擠服(太平盛輝方)[4]。

炭化後,大薊的涼性減弱,收斂止血作用增強[4]。用於嘔血、嘔血、咯血、咳嗽等急性出血患者[4]。如十惠散(《十藥神書》)[4]。

大薊加工工藝的研究。)Thunb。主要含有生物堿、皂苷等成分[2]。

動物實驗證明,薊炭確實可以縮短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2]。以止血效果為指標,采用正交試驗對大薊炭的加工工藝進行優化[2]。結果表明,大薊炭的最佳加工工藝為:溫度265±438 ℃,油炸時間5min。在此條件下,大薊炭可顯著縮短小鼠凝血時間[2]。同時發現單寧含量隨著加工溫度的升高和加熱時間的延長而降低。這壹結果表明,大薊的止血效果與鞣質含量之間似乎沒有直接關系[2]。在加工薊炭的過程中要註意勞動保護,防止煎炸時薊花絮因易質感而漂浮汙染環境[2]。

14.5存放方法放在幹燥的容器中[2]。大薊炭密封放置於通風幹燥處[2]。

15大薊味甘、苦、涼[2][3]。心經和肝經[2][3]。

味甘,微苦,性涼,入肝脾經[1]。

16大薊的作用大薊具有涼血、止血、化瘀、解毒消癰的作用[3]。用於鼻衄、嘔血、血尿、血淋、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瘡[3]。

大薊有涼血化瘀止血的功效[1]。

1.用於吐血、咯血、鼻衄、血尿、血淋、便血、便血、肝炎,湯劑:9 ~ 15g(鮮30 ~ 60g) [1]。

2.治療外傷出血、癰癤、搗固[1]。

生大薊和大薊炭大薊與大薊相似,常組合使用[2]:

生大薊涼血消腫作用優於生大薊,常用於熱淋、癰腫、瘡毒、實熱邪等出血證[4]。如鮮大薊根洗凈搗碎,用熱水燉1小時,飯前服用,治熱淋和血淋(福建民間草藥);對於心熱吐血、鼻衄、虛脫出血,可將本品搗碎擠服(太平盛輝方)[4]。

大薊的涼性減弱,收斂止血作用增強[4]。用於嘔血、嘔血、咯血、咳嗽等急性出血患者[4]。如十惠散(《十藥神書》)[4]。

17大薊化學成分。含有蘆丁、刺槐素、原兒茶酸、刺槐素、綠原酸和咖啡酸。還含有生物堿和皂苷[1]。

大薊主要含有生物堿、皂苷等成分[2]。

18大薊的藥理作用藥理實驗大薊對小鼠有止血作用[1]。

動物實驗證明,薊炭確實可以縮短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2]。

體外煎劑對溶血性鏈球菌、白喉、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酒精輸註可抑制結核桿菌[1]。

薊中所含的兒茶酚胺,註射時能使血壓升高,口服則不能[1]。

大薊有壹定的抗炎鎮靜作用[1]。

19大薊的藥典標準19.1稱為大薊。

小薺

小薊

19.2來源本品為小薊的幹燥地上部分。)MB。夏秋季花開時扡插,去除雜質,曬幹。

19.3特征本品莖呈圓柱形,上部有分枝,長5 ~ 30cm,直徑0.2 ~ 0.5cm表面灰綠色或略帶紫色,邊緣縱行,皮毛白色;易碎,易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無柄或者具短柄;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 ~ 12 cm,寬0.5 ~ 3 cm。全緣或微齒裂至羽狀深裂,齒尖針刺;土壤表面綠褐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被白色柔毛。頭部是單個或幾個終端;總苞鐘形,苞片5 ~ 8層,黃綠色;花是紫紅色的。氣微,味苦。

19.4鑒別(1)本品葉表面:上表皮細胞呈多邊形,垂直周壁平直,表面角蛋白紋理明顯;下表皮垂壁呈波狀,上下表皮均有氣孔和非腺毛。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有3 ~ 10多個細胞,頂端細胞細長鞭狀,皺縮扭曲。葉肉細胞含有草酸鈣晶體,大多呈針狀。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超聲30分鐘,過濾,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2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此外,取0.5g大薊作為對照藥材,以相同方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然後取蒙花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壹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酰丙酮-丁酮-乙醇-水(1: 3: 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噴入三氯化鋁試液,置紫外燈(365nm)中。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9.5 1的雜質不得超過2%(附錄ⅸ a)。

19.5.2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2.0%(附錄ⅸ H第壹法)。

19.5.3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5.0%(附錄ⅸ k),

19.6浸膏按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下的熱浸法測定,以稀乙醇為溶劑,不得少於19.0%。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19.7的含量(附錄VI D)。

19.7.1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0.甲醇的5%乙酸溶液(55∶45)用作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6納米。根據蒙花苷的峰值,理論塔板數應不低於1500。

19.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蒙花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

19.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約0.lg(過4號篩),準確稱定,置於帶塞錐形瓶中,準確加入l0ml甲醇,稱定,超聲處理(功率100W,頻率40k Hz)15min,放冷,再次稱定。

19.7.4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對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5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以幹品計,本品含蒙花苷(C28H32014)不低於0.70%。

19.8大薊飲片19.8.1加工大薊19.8.1去雜,洗凈,微潤,切段,幹燥。

本產品呈現不規則片段。莖圓柱形,表面灰綠色或略帶紫色,縱棱,具白色柔毛。該截面是中空的。葉片大多皺縮或折斷,葉尖有針刺;兩邊都是白色的毛。頭狀花序,總苞鐘狀;花是紫紅色的。輕微的呼吸和苦味。

19 . 8 . 1.1.1浸出物與藥材相同,不得少於14.0%。

19.8.1.1.2的含量測定與藥材相同。

19.8.1.2炭大薊大薊,將大薊大薊洗凈,按炭炸法(附錄二D)炸至深棕色。

該產品的形狀像薊段。表面呈深褐色,內部呈焦褐色。

19.8.2性味、歸經甘、苦、涼。歸心與肝經。

19.8.3功能主治:涼血止血,化瘀解毒,消癰。用於鼻衄、吐血、血尿、血淋、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19.8.4用法用量5 ~ 12g。

19.8.5儲存於通風幹燥處。

19.9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