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尹倩小品《畫骨》:“拋開《孔子》中的壹些常識性錯誤不談,說中國電影人能大張旗鼓地把孔子拍出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應該支持、肯定和鼓勵的,因為在當今文化缺乏創作活力的壓抑時期,我們需要像孔子這樣的先行者,更需要這樣的電影,這樣我們的文化才不會缺乏創新和事業。當然,我們的時代也需要像鮑鵬山這樣的捍衛者,需要更多的補缺者和興廢者,這樣我們才不會成為忘祖的虛無主義者。”
「興衰」從何而來?
《論語·興亡》姚嶽:“國家興亡,隨天下絕世,舉百姓,天下百姓歸心。”
後來“興亡”指的是亡國的復興和被割斷的壹代的延續。也指腐朽事物的復活。
《韓曙雅奇恩澤侯序》:“自古受命之君,興國滅國,修廢舉逃,然後天下歸仁,進行四方之政。”
《東周史》又重復了兩三遍:“東移,毀紀,桓公糾正,復興。興亡之後,三國存亡,義為五霸。”
《清史稿·鐘瑞太子多爾袞傳》:“舒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亡之初衷。”
繁榮、消亡和滅絕運動
興亡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中國的文化精神有很多關鍵點。首先,我們全民族的文化道德就是不喜歡侵略別人,也不提倡別人侵略別人。還有壹個關鍵點,陶部長是壹個國家的重要部長,對重大政治決策非常重要,我們中間不能馬虎。正如孟子所說,我們要時刻關註義利之辯。閱讀這些歷史上的許多真相和真實的事情,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當今世界局勢的演變。比如美國總統尼克松的下臺,日本首相田中的上臺,在壹個研究歷史文化的人眼裏,都是活書,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古典書籍;也更了解這個世界;很好的對比了過去和未來,這才是真正的學問所在。如果妳只看書本上的單詞,這種學習是沒有用的,妳真的是個書呆子。所以有時候我不認同年輕人只專心學習,會把他變成書呆子,埋沒才華。但是我也不同意不學習。如果妳有天才,妳不學習。當妳有事情要處理的時候,妳不知道怎麽處理,因為他不懂原理。知識和才能要協調。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據我所知,世界上的文化政治思潮中,恐怕只有中國人有這種精神。中國民族文化的精神叫做“興亡圖存”。《孔子春秋》的歷史精神就在於此,這是我們幾千年來的民族文化精神。所謂國家興亡,春秋戰國以前是地方政治單位,諸侯分封國家。過去中國這種制度叫封建主義。中國和西方的封建制度完全不同。中國的封建主義是建立在宗法社會的宗族,也就是宗族基礎上的,不是西方的封建主義,而是建立在奴隸制和權力基礎上的。
在過去的歷史中,當這些諸侯國中有壹個將要滅亡,甚至已經滅亡的時候,其他國家就不得不去尋找這個國家的後裔,幫助他崛起,振興國家。這就是所謂的興國。這是中國文化對國際政治的精神,即使這個國家滅亡了,我們也要想辦法讓它活下去。
比如他統壹天下後,漢高祖劉邦和楚、魏、齊等人想盡辦法讓他繼續。以漢高祖的性格來說,他壹直是豁達大度的,這自然符合中國文化精神的原則。因此,劉邦的後代可以在中國歷史上延續四百年的政權。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應該有這個認識。
其他國家的興衰。
這種精神在任何國家的文化中都找不到。因此,我經常告訴我的外國朋友,看看中國的歷史。除了南北朝和五代時期的邊境民族,中華民族在漢、唐、宋、明、清的正式朝代,從未主動發動侵略戰爭,消滅鄰國的後裔和土地,將其納入我國版圖。以前壹些偏遠的民族,比如印度、波斯,來到韓國,要通過兩三種語言翻譯成中文。經過很多國家,我們不得不來到中國。漢唐文化出現了這樣的大好局面。所以直到現在,世界各地的華僑社區都叫唐人街,這是唐朝文化精神的影響。外交部長來韓國,我們回送的禮物比他們送的還多,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所以這種興國滅國的思想,至少在我看來,世界各國都沒有,除了中國。所以我們不僅不想侵占別人的土地,也不想占領別人的土地。現在很多強國都想控制別人的經濟市場,這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