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骨文是中國的壹種古文字,又稱“文琪”、“甲骨文”、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字”。作為漢字的早期形態,它是中國商代成熟的文字,最早出土於安陽市殷墟。
2.東巴是壹種象形文字,既有表意部分,也有音韻部分。它的書寫形式非常原始,甚至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式,但也能完整地記錄收藏。
3.民族文字——納西,中國納西族使用的文字。有兩種原始文字:壹種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東巴;另壹種是表示聲音的音節文字,叫做goba。許多詩歌、傳說、故事和宗教經典都記載了這些文字,但並沒有在群眾中普及。
擴展數據:
象形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由象形文字演變而來,是最古老的字體之壹。與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屬於表意文字。比音標學起來更難學,用起來更難,但信息密度比音標高。埃及象形文字、赫梯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字、古印度文字和中國的甲骨文都是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圖案中獨立產生的。
大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早期的象形文字書寫緩慢,難以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連埃及人自己也最終忘記了該如何解讀。後來隨著羅塞塔石碑的發掘,這種文字在今天得到了認可。由於象形文字固有的復雜難學的屬性,在大部分地區逐漸被更容易學習和初步掌握的拼音文字所取代。
百度百科-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