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yáng。
2、基本釋義:楊樹,落葉喬木。山楊、毛白楊、小葉楊等種類繁多,且多為速生用材樹種。木材用於建築、造紙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的金文中。“楊”的本義是楊柳科楊屬所有植物的統稱。也指戰國初期哲學家楊朱及其學術流派的簡稱。後來也以此為姓。
3.詳解:楊柳科楊屬植物的總稱;指楊桃,也就是獼猴桃;指楊朱及其學校;古稱,故鄉在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這種鳥的名字,即白色魚鰾,通常被稱為白鳶。
詞源進化:
“陽”字是形聲字,最早出現在西周金文中。篆書由“木”字和“顏”字組成。“木”的意思是這個詞與樹木有關。表意和“韻”讀yáng,表示聲音。《爾雅·釋目》雲“楊,也。”《廣韻楊雲》雲“楊,紅柳。”這裏所說的是指“楊”的本義,是楊柳科楊屬所有植物的統稱。後來,這個詞被用作周朝的國名,也用作姓氏。
如今,這個詞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用作偏旁部首。所有從“陽”取意的詞都與樹的意思有關。新中國成立後,“運”字簡化為“口”。官改後的楷書“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