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趙明誠是古代罕見的壹對才子佳人。據說李清照在閨閣中成名,這吸引了以前的學生趙明誠為她做相思夢。據《列傳》所引《郎娘記》卷中記載,趙明誠小時候,有壹天做夢,在夢中朗誦了壹首詩。當他醒來時,他只記得三句話:“話與公司和諧,安全已脫。”我感到疑惑,向父親征求意見。父親聽後哈哈大笑:“我兒子想成為壹個有文化的女人。”明成很不解。他的父親說,“‘言和公司’這個詞是壹個詞,已經從裝置中刪除了,是壹個“女”字,而“芝罘草壩”是“丈夫”這個詞。合起來就是‘女人這個詞的丈夫’。雖然這是壹個傳說,但它也表明李清照當時很生氣,趙父子很欣賞這位女詩人。以兩家人的身份背景和才華長相,結婚是必然的。
就這樣,在李清照十八歲的時候,她嫁給了曾經的學生趙明誠。趙明誠是宰相的兒子。他熱愛金石學研究,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與我們熟悉的那些愛情故事不同,他們的愛情是那種歷盡千辛萬苦、至死方休後才能享受到的甜蜜。趙明誠是壹個迷人的少年,他們是文學知己,兩人誌趣相投。趙明誠的父親也是官員,兩家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除了普通文人的詩琴棋雅之外,他們還有壹個更投緣的職業結合點——金石研究。在不允許自由戀愛的封建時代,他們只能依靠媒妁之言和父母的意願。他們能有這樣百裏挑壹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機。請看這首《減去白玉蘭》:
當妳賣花的時候,妳可以買壹朵春花。眼淚染得輕而均勻,有彩霞露珠的痕跡。怕郎猜到奴才面不如花面好吃。雲鬢斜,弟子教郎比。
這就是婚姻的甜蜜和丈夫的撒嬌。可以說,李昭的愛情是典型的鴛鴦蝴蝶派愛情。
因為他們都喜歡文學、歷史和詩歌書籍,所以他們經常唱詩並互相學習,這使他們的家庭生活充滿了笑聲和樂趣。他們經常玩壹些遊戲來增強記憶力和擴大知識面。其中,“點茶令”遊戲最為出名。
為了寫《金石錄》,她和趙明誠回到青州(今山東省宜都縣)並在那裏居住。在學習和寫作的過程中,李清照對自己的強記和博學頗為自負,因此她突然心血來潮,開展了壹項主要測試對方經典和典故知識的茶令。勝者可以先喝杯茶,敗者以後再喝茶,這與九陵之行大不相同。
每頓飯後,他們都坐在“返回大廳”裏泡茶。然後壹個人指著壹堆書,讓另壹個人說出壹個典故來自哪壹卷、哪壹頁甚至哪壹行,以決定是否獲勝以及誰先喝茶。在茶道中,李清照常勝。有壹次獲勝後,她舉杯大笑。結果她得意忘形了。她高興得打翻了懷裏的壹杯茶。她不僅沒有喝它,而且她的衣服也出了問題。
喝茶令人興奮,對學生有啟發和幫助,這對寫書大有裨益。趙明誠最終撰寫了中國第壹部考古學專著《進士錄》,成為考古史上的著名人物。在這本書中,凝聚了夫妻倆20年的心血,是她獻給中國文學寶庫的寶貴遺產。
關於這對夫婦還有壹則軼事。據說趙明誠在大學讀書時,每個月只能請假。雖然身在汴京城,但李清照仍覺得兩個月見壹次面是壹年壹度的七夕節。
那天是上元節,正好是趙明誠回家的日子。趙明誠在書房坐定,丫環來報說,有個大學裏的少年求見。當兒子走進書房時,只見他穿著刺繡儒家毛巾,湖棉長袍和基礎緞面靴子,眼神細膩,舉止優雅。趙明誠連忙坐起來,質問妳的名字。秀才神態瀟灑,壹鞠躬後答道:“我和哥哥壹向是同學。我已經半個月沒見到妳了。為什麽我哥哥這麽健忘?”趙明誠回來了,大笑著,壹把抓住女扮男裝的妻子。午飯後,男裝女郎李清照跟著趙明誠穿過大街小巷,來到市中心的索國寺。遊過大索國寺,刺痛進了廚房外的壹家小吃店,趙明誠挑了街上人們常吃但李清照從未見過的小吃,讓李清照嘗了壹點,然後買了壹些像小泥人壹樣的玩物放在流浪藝人的擔子上。出生在優渥家庭的李清照第壹次走上街頭。自然,她特別新奇和快樂。這個故事純粹是我們的壹些浪漫小說家寫的壹個活生生的情節。看來古人的演義還真有其事。
然而,李昭的愛情並非沒有艱辛。他們生活在北宋末年。熟悉那個時代的人都知道,當外敵入侵時,國家將得不到保護,而家也會像它壹樣和平。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在亂世中,李清照的壹生經歷了壹生中難以忘懷的痛苦,那就是家庭破裂和丈夫去世,苦難和煎熬。
1107年三月,趙明誠在朝廷擔任宰相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這時,奸詐的宰相蔡京暗中謀殺並誹謗趙明誠的父親對皇室不忠。昏庸的惠宗聽信讒言,立即收回了他送給趙明誠父親的各種禮物和頭銜。趙明誠兄弟三人都因“為人父”被罷免。
在蔡京的逼迫下,趙明誠和李清照不得不回到老家青州居住。由於官場的爭鬥,李清照遭受了這壹不幸。趙明誠深感不安。有壹天,他說:“看來我們夫妻要永遠住在這裏了。”
李清照笑著說:“妳以為我是壹個嫉妒財富的人嗎?我沒有!我們的生活有點苦,但苦中也有甜。我們應該像桂花壹樣:靜靜地躲在綠葉裏,黯然枯黃,甘於寂寞。從現在起,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整理古籍,研究金石學,並寫詩安慰我們的生活。
趙明誠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過了壹會兒,他嘆了口氣:“不當官,不領俸祿,就不能吃空飯。即使妳有劣質茶,也很難長期保持,收藏書畫題字更是難上加難。”李清照說:“財源枯竭時,壹切都要節儉。我想,從今天起,我們可以少吃肉了;妳可以從穿的衣服中減去昂貴的絲綢。我可以把戴在頭上的翡翠、珍珠、金釵、銀釵等等統統去掉。我們家的鍍金器皿、昂貴的家具、刺繡之類的東西也可以當典當品出售。總之,除了題跋、字畫和幾百本書之外,其他的都可以賣。”
趙明誠聽後深受感動:“我的好妻子說的正是我想要的。很難和崔走在壹起,感覺像兄弟壹樣。壹千塊真的很難買。世界上的朋友,只有妳和我。”它典型地表現了夫妻的苦惱,也表明了他們真的相知相愛。
愛情和婚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李清照從少年到青年,從父母溫暖的羽翼到知己趙明誠。雖然他們相知相愛,但他們的愛情和婚姻也充滿了期待的焦慮、碰撞的火花、亂世中的溫暖和悲傷。因此,後人從幾句話中推斷出兩人之間的壹些愛情矛盾。
公元1127年,趙宋王朝倉皇南逃,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國恥的壹頁。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分崩離析。過了幾年,趙明誠搬到湖州上任。青州被掠奪,李清照帶著文物離開家鄉去見丈夫。趙明誠被陷害死在異鄉...李清照冤枉了丈夫,雇了壹條船載著東西,追著朝廷,去了梧州。所有的古董都被騙了...
國破家亡,丈夫血本無歸,李清照陷入痛苦和災難之中...似乎自古以來,天妒英才,想要擁有壹段完美的白頭愛情總是那麽困難。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向往李兆鐸的愛情傳奇。
也許,離別是分不開的,愛得越深,想得越多,這是愛情的必然特征。最後,讓我們咀嚼他們的愛情傳奇,聆聽這首傳唱千古的歌曲來結束本文。藕斷絲連,玉老珠黃,很容易解開羅尚,只身前往蘭州。誰送雲中錦書,詞鵝歸來時,月滿西樓。花從水漂到水,壹種相思,兩處閑情。沒有什麽辦法可以消除這種情況,只能皺眉,但要記住。
人們常說,以悲劇結尾的愛情故事往往更精彩。然而,沒有人希望這樣的愛情悲劇在自己身上上演。因此,我們在珍惜古人愛情故事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珍惜身邊的親密愛人。畢竟,實現“我愛妳”並不容易。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第壹次浪漫邂逅;
這壹年,李清照十七歲,已在汴京兩年。她的父親李並非不知道她的想法,但他只是想了想,不知道該怎麽辦。女兒的思想被束縛在他無意識的某個時刻,必須在他不知道的另壹個時刻解決。李知道自己的女兒和時間另壹邊的女兒只是沒有足夠的緣分和能量。孤獨的時間需要更長。索要無價之寶很容易,但擁有壹顆真心卻很難得。
如果壹個女人對自己太苛刻,結果要麽是鐵樹盛開,要麽是陷入自己獨自創造的幻覺中。李清照就是這樣壹個對愛情和人生都苛刻的女人。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女人有能力認清男人的本質。她知道壹個想要愛情的男人需要太多的品質:才華橫溢、英俊瀟灑、俠骨柔腸、剛正不阿。在她遇到趙明誠之後,她對他肯定也是這麽想的。但這只是她的想法。
她讓我想起了張愛玲。趙明誠之於李清照,猶如胡蘭成之於張愛玲。不同的是,趙明誠給李清照的比胡蘭成給張愛玲的多得多。然而,最終他們都只是將他們視為自己幻覺中的那個人,從而完成壹次自我欺騙。而這件事,張愛玲從來沒有做好過,但李清照卻做得很好。
在愛情中,孤獨帶來的恐懼多於失望。愛情中的失敗與愛情本身無關。有時候,愛與愛無關。孤獨是壹個深淵。在破碎之前,愛情的失望是如此不願意被考慮。這本身就是水火不容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受傷而拒絕愛情。
李清照總體來說是幸運的。雖然趙明誠在萊州時養了壹個妾,壹個歌女,對李清照也是無動於衷,但說到底,這些崎嶇的道路在趙明誠和李清照幾十年的時間和精力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我們應該熱愛愛情本身。所以,壹切都很好。十七歲的李清照滿懷憧憬地等待著趙明誠,不管不顧,仿佛要去參加壹個極樂的儀式。
在這裏,我想起了李清照,她在趙明誠死後的壹段時間裏過著流亡和孤獨的生活。這時候,李清照當然沒有忘記這顆純潔而坦率的心此刻在閨房裏等待著,這顆少女的心。在這裏,在另壹邊,雙方相互反映。它似乎已經滲透了這個優雅女人的生活。
聞青梅
在秋千上蕩來蕩去,不用費心去搓那雙嬌嫩的手。
在她身旁,薄德掛滿了晶瑩的露珠,她胸前的汗漬滲透著壹件薄綢長衫。
看到有人來了,襪子和金毛就溜走了。
她害羞地跑開了,靠在門上,聞著青梅花的香味。
——李清照《小絳唇》
這壹天,陽光充足。她壹個人在院子裏的秋千上蕩來蕩去,壹個人在玩遊戲,根本察覺不到掌紋。幾個小時壹眨眼就過去了。她恍惚間聽到了溫暖而真誠的聲音,仿佛來自她內心的另壹面。她吃了壹驚。因為這個聲音在壹個無意識的時刻傳到了她的耳朵裏,但它可以溫暖她的心。所以,她在秋千上絆倒了,起身去找聲音。汗水滲過羅單薄的衣服。在外面,它有厚有薄,但在裏面,它是沈默和溫暖的。
沒想到,當有人來的時候,她匆忙地留下了她的金釵,露出了膽怯的姿態。這是女孩天性中的矜持,會壹直體現出來。有些是故意的誘惑,有些是天生的害羞。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感情和豐富的感情作為誘導。但是她的心中有壹股激流,她再次回頭去偷男孩的沈峰。靠在門上聞梅花的沈默外表下是壹股洪流。
我壹直相信命運。人與人之間有壹種命中註定的聯系。男人,女人,夫婦。他可能不是第壹個出現的人,但他壹定是碰巧出現的人。妳的能量剛剛好,他的磁場剛剛好,妳的振動剛剛好。所以,就這樣。很合適。但這非常困難,非常困難,但它被李清照遇到了。時間對她很好。
關於這兩個人的命運,妳當然可以寫壹本關於愛情和生活的大書。在這段愛情中,兩人的命理非常清晰。當時,李清照享有盛譽,她的優秀作品在文人之間廣為流傳。當時還是學生的趙明誠自然聽說了李清照的才華。時間是壹個很好的媒介,這個詞是深刻而優雅的。所謂“寫字就像做人”,趙明誠不知不覺就把這個有才華又溫柔的小女孩折入了她的內心。
後來,趙明誠明白了壹件事,那就是他確認了對李清照的愛,簡單明了,義無反顧。趙明誠當時對李清照的傾慕之情,在古人的記載中早已顯露無疑。元朝時,易世貞在《天書庫》中寫了壹個關於趙明誠的故事,美其名曰《知府夢》。
在趙明誠年輕的時候,他的父親會選擇妻子。明成白天睡覺,夢見背誦壹本書,只記得三句話,說:“詞與公司和諧,安全已脫,草已拔。”為了起訴他的父親,他的父親說:“妳能寫文字和女人,文字和陪伴就是文字。安商已脫女二字,巴為夫。”我不是說妳是壹個線人的丈夫。"
這是壹劑謊言。他的關於她的。我們的,關於思想。它們都是愛。趙明誠做到了。他讓謊言比傳說更感人。甚至,他把它變成了壹盞不變的燈,這樣此時此地,它仍然感覺浪漫而溫暖。
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也不會是空穴來風。之所以流傳自然有其原因,也必然有其淵源。在這裏,趙明誠對李清照的仰慕之情已經昭然若揭。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清照和趙明誠的第壹次相遇才應運而生。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壹輩子的福氣,它帶來的光彩足以照亮余生的漫長和憧憬。他們都在這壹刻成為了時間的寵兒。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在談論它,而且匹配的想法仍然蓬勃發展。只是這種匹配的意義不再是簡單的“彼此合適”。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當時的吏部侍郎,他是官邸。由於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趙挺之在地方任職時政績卓著,官職得到迅速提升。李清照的父親李,此時在的官邸,並在朝廷擔任司法部的外交部長,為JD提供壹些建議。COM的監獄。李雖然沒有的官職高,但他在朝廷中也是壹個重要的職位。因此,無論新舊黨爭的開端如何,兩家人早已被視為“門當戶對”。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和趙明誠誌趣相投,才華匹配。趙明誠雖然是當朝高官趙挺之的第三子,但他並不是壹個沒有文化的紈絝子弟,他才華橫溢,非常喜歡搜尋和收集前朝的石刻和文物、書畫。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後,夫妻二人致力於金石碑刻和文物字畫的收藏。這也成為夫妻婚後生活中最莊嚴的事情,就像壹場無休止的盛大儀式。
雖然“門當戶對”的說法不能被世人坦率地認可,但我們永遠不能否認更深層次的“門當戶對”的必要性。異地的親情雖然總能贏得世人的好感,但它的稀有性、偶然性和不代表性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些情緒妳不明白。有時候過了五分鐘,心情就完全不壹樣了。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如果妳錯過了壹個小時,妳可能會錯過妳的壹生。當時我就是這麽做的,什麽道理都不懂。這麽多年後,我意識到,就像今天壹樣,妳也住在這家酒店,這正是我服務的地方。如果妳不點咖啡,或者領班不叫我送咖啡,或者我轉身時妳不叫我,我們就不能再見面了。這就是生活。”
這是林清玄說的話。我壹直認為這是壹個身上沒有灰塵的人。他似乎總能站在壹個幹凈透明的空間裏,突然領悟到生活中最深刻卻又最簡單的道理,這給了我太多的啟發。所以此時,我想起了這段話。就像李清照和趙明誠的第壹次相遇,似乎是宿命。
如果人死了還願意思考,恐怕就要回答納蘭性德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擔心壹千次
寂寞閨中,壹寸愁繾綣。
惜春要走,幾點催雨。
靠在柱子上,我只是沒有心情。
人在哪裏?連天都快黑了,歸途也斷了。
——李清照《小絳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