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dayoo.com 2004年6月22日來源:廣州日報。
張洋於1944年5月出生於河南長葛,在湖南長沙長大。1961 6月發表處女作10,2月撰寫《第二次握手》初稿1963;未來十年重寫十余次。張洋於1975年6月被捕並被判處死刑。1979 65438+十月平反。小說《第二次握手》於同年7月正式出版,總印數430萬冊,在建國以來當代小說印數中排名第二,在新時期小說中排名第壹。這本書被認為感動了整整壹個時代的中國人民!
張洋1994當選為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自1979以來,他已發表和出版了約400萬字的短篇小說、報告文學、傳記文學、散文、隨筆、論文等作品。目前,他已經潛心撰寫新版《第二次握手》。人們期待這本書和同名電視劇能第二次在中國引起轟動。
邂逅張洋
“文革”期間,張洋的小說《歸來》以手稿的形式不脛而走,成為許多文學愛好者和農村知青愛不釋手的文本。
張洋的小說通過描寫蘇觀瀾、丁潔瓊、葉等知識分子的不同經歷,描繪了老壹輩科學家對祖國的眷戀和知己的人文情懷,大膽謳歌了他們真摯的愛情和不畏艱難的歸國歷程。這部小說深深打動了我。那時候我很著迷,很張揚,在夢裏見過多少次。
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張洋才被平反釋放。小說改名為《第二次握手》,在1979隆重出版,共25萬字,再版,總印數430萬冊。
我是在8月份《中國作家》雜誌舉辦的筆會上認識張洋先生的,電話是1986。那時張洋住在北京並從事寫作。應邀給學生們講課的老師是老教授文和他。當時,他似乎還沒有完全康復,身體瘦弱,皮膚蒼白,顯示出營養不良的狀態。然而,在禮堂近兩個小時的演講中,他激情澎湃、熱淚盈眶,講述了自己是在怎樣的艱苦環境下寫下《第二次握手》的。這次演講吸引了觀眾十多次掌聲。他還談到了小說的不足之處,表達了壹種遺憾,即小說本可以在語言藝術風格上更精煉、更具感染力。
張揚認為“家有仙妻”
張洋曾任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他不停地寫。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寫了壹部小說《金箔》,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主要反映了研制中國第壹顆人造衛星的科技人員是如何走出艱難歷程的。這部小說的字數是湖南省最高的,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之後,他繼續寫了幾部紀實文學作品。
在此期間,張洋註定會遇到壹個紅顏知己。由於興趣相投,壹名比他小十幾歲的沈陽女律師與他墜入愛河並結婚,成為張洋事業的得力助手和張洋復雜家庭事務的支柱。因此,張洋專門寫了壹篇文章稱贊他的妻子,“家裏有壹個神仙妻子”。
“像所有離婚的人壹樣,我不想談論那次失敗,甚至不想回憶起那次失敗。我談過壹兩次,談及原因時,我只是簡單地回答說:‘我不想再吵架了。’的確,爭吵了幾年,十幾年,直到二十年,無論誰對誰錯,我們早就應該因為這種無休止的爭吵而分手了,但像中國大多數人壹樣,我們勉強維持著直到我們最終無法維持直到我們遇到了她...
“她被評為省級最佳律師、文明律師和‘人民滿意的政法警察’,等等。但她對這壹切看得很輕,從未提起過。自從她加入我後,她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她長大的大都市,她的父母,兄弟姐妹和熟悉的商業環境,過上了隱居和高雲淡風輕的生活。為了幫我創作,她掌握了電腦技術。在這裏,她用自己的積蓄買了壹棟房子並定居下來...
“她的眼睛又大又亮,身材高挑,皮膚白皙,腰板挺直,端莊優雅。我看過她辦案。她是捕捉、分析和使用證據的專家。她在法庭上冷靜沈著,直到殺死對方之前都是天衣無縫。有時候,不僅對方輸了官司,還讓對方印象深刻。離開法院後,她立即請她擔任法律顧問。壹兩次,她意識到了事情的本質,深入搜索,用嚴密的證據鏈鎖定了它,並在民事案件中找到了刑事犯罪的線索,直到對方被送進來...所有這些很容易使人們把她想象成壹個尖銳而好鬥的“女強人”;事實上,她很矜持和謹慎,在所有人面前微笑,在壹個不顯眼的角落獨自壹人。當我告別那個大都市時,司法廳律師事務所和省律師協會的負責人對我說,‘妳帶走了我們最好的律師!’
“她說第壹件事是去找我媽媽!她說的是我母親。她把老人帶來了。她說這對老人有好處:山好、水好、空氣好、房子好……但我知道,首先她好!有多少兒媳願意和婆婆住在壹起,尤其是那些文化素質高、事業有成的兒媳?她說她不能讓她媽媽壹直和保姆在壹起!她需要親情,必須有我們24小時守在她面前。”
隱居的宣傳
進入新世紀,張洋重返湖南。我幾次路過長沙,在湖南作協拜訪過他。答案是他不在。
2003年秋天,我回老家探親,像往常壹樣住在表哥亞輝家。畫家雅惠與文人結交更多。他說妳來得正是時候,我邀請張洋晚上來家裏吃飯。張揚?我聽了心裏壹怔,這個宣傳不會是另壹個宣傳吧?他說是張洋,現在隱居在這裏。我想知道,既然妳隱居,妳怎麽能得到他?畫家說,別忘了,我來自大圍山,我們都來自那座山。
說話間,張洋到了,他的身體還是老樣子,似乎比以前更強壯了,臉上沒有多少皺紋,但他的膚色真的像壹個山人。他的妻子跟在後面,對我們微笑。
我上前和他握手,問他是否記得我。北京1986。他記得,有點驚訝。妳為什麽從這裏來?這地方不錯!我知道在20世紀60年代,當張洋年輕時住在那座山裏時,那是壹個饑餓和貧困的時代,饑餓和貧困不僅存在於物質上,也存在於文學的荒漠中。於是,不甘沈淪的張洋拿起筆來寫小說,描繪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我想進壹步探索,這時我的表弟邀請大家壹起吃晚飯。
真的是正宗的瀏陽招牌菜,是我表哥父母做的。紅、橙、黃、藍、紫在紅酒和青菜之間頻繁出現,宛如畫家的重彩水墨畫。那天晚上張洋吃得很好,好像他回到了家鄉。張洋把壹根綠色的筷子尖放進嘴裏,津津有味地停下筷子,興高采烈地說:“好才(吃),好才(吃)”。
我似乎找到了他來這裏居住的感覺。
回到武漢後,當我想給張洋寫信時,我真誠地請他在電話中解釋他隱居的原因,但他拒絕了。然而,他給我發來了何誌寫的大圍山鎮的序言。
38年前的9月1965,我從長沙下鄉。在城關短暫休息後,繼續往東走。越過官渡後,車隊方向的左地平線上開始出現巍峨的群山,連綿起伏,猶如天然屏障。越往東走,山越雄偉,山越陡峭;當我們下車時,我們可以看到壹座巍峨的山矗立在我們面前。那座山的山峰壹座接壹座,壹直延伸到遠方,直到隱沒在地平線上;這座山色彩斑斕,藍紫色,變幻無窮,氣象萬千...
今年五壹假期,我去我的家鄉拜訪了張洋先生。
在壹位見多識廣的文學朋友帶路後,他轉向郊區,來到了張洋先生的隱居地。到處都是桃樹林,桃花火紅火紅的,就像來到桃花源壹樣。張揚的房子看起來像是平房的樣子,裏面有壹棟小洋樓。在外面叫張洋先生,他家門前的黑狗是如此強大。張洋和他的妻子聽到了這個消息,阻止了狗的跳躍和吠叫。店主張開雙臂迎接他。在門的兩邊,南瓜、茄子、辣椒和黃瓜,左右兩邊的菜園欣欣向榮,綠油油的,所有這些都再現了張洋當知青時的犁地風格。
桌子上的電腦開著。顯然,張洋先生在寫什麽。坐著多打擾似乎不太合適,所以我切入正題:“張洋老師,這些天妳在寫什麽?”“小說,修改《第二次握手》使這本書在內涵和藝術上更加成熟。”張洋笑著說,“出版社壹直在催稿,但我得慢慢來。幸運的是,它即將上映。”
張洋說他幾年前也開始醞釀另壹部小說,暫定名為《第七次接吻》。我問是不是言情小說,他說雖然言情肯定和某些作家的想法和風格不同,但他們不會跟風趕時髦,即使十年磨壹劍。
張洋很少去公共場合,很少與媒體接觸,也很少去小城鎮的街道。因此,他的衣服仍然是舊款式。他在自己的花園裏吃蔬菜,他的妻子去壹家小店買日用品。但有壹個地方他經常去,那就是瀏陽河畔。
當我們離開時,他說我們壹起走吧。當我來到瀏陽河時,我聽到了河水的波浪和岸邊吹來的風。
張洋先生說:瀏陽河最大的魅力在於它從大圍山出發,不管拐了多少彎,都堅持不懈地向目標前進。他說,既然我已經60歲了,我的壹生還能有多少個60歲呢,所以我決定靜下心來,為後人寫兩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