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興趣的基本屬性是什麽?

興趣的基本屬性是什麽?

主體性、自然性和社會性。

興趣是需要它的主體通過壹定的社會關系產生的主觀願望,具有主體性、自然性和社會性的基本屬性。

1.主觀性

在人類社會中,無論是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人類壹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自己。馬克思指出:“凡有某種關系的地方,這種關系就因我而存在。”

哪裏有關系,哪裏就有人民的利益,人民就是利益的主體。人類社會的歷史表明,任何利益都是相對於某壹利益主體而言的,利益的實現始終貫穿著人的主觀因素。沒有人的主觀參與和主觀努力,任何利益都不可能成為現實。

利益的主體性是由人與利益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人與利益的關系反映了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人們在其中起著主導和積極的作用。人民是利益的決定者、承擔者、享受者和當事人,而利益處於被動狀態,為人民的需要服務。

而且人和利益的關系是壹種創造和利用。作為壹個具有認知和實踐能力的人,為了獲得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利益,總是積極創造各種條件來滿足自己的利益。

2.自然

世界出現後,人們把整個自然界作為自己活動和消費的對象。人對自然物的需求是具體的,是無限多樣的。就人的欲望而言,這個世界永遠不會滿足。人必須從自己對自然物的需要出發,通過改變這個物的勞動來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

“人類社會在需要和滿足需要的勞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所謂需要的體系和有用勞動及其商品的體系,於是人們從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完善了自己作為自然存在物的屬性。”

3.社會性

利益的社會屬性是指利益在社會交換中滿足人的自然需要的規定性。在間接形式上,興趣是人們用來滿足物質需求的壹種社會形式。利益的形成和分配都需要壹定的社會關系,任何主體的利益都必須依賴壹定的社會條件才能實現。

人的需求是雙重的:壹是人的自然生理需求;另壹個是人的社交需求。隨著人類社會的進化發展,人類的自然生理需求越來越脫離動物的自然生理需求。人的需求的多樣化和滿足需求的分工,促成了每個人的需求都要通過他人的勞動來滿足,每個人的勞動也要適合他人的需求。

在需要和滿足需要的勞動在不同的人之間分離後,滿足需要必須借助於壹定的社會形式,即社會交換活動來完成。

由於自然商品的社會交換需要依靠統壹的數量尺度,自然商品在交換中的具體實用性的性質差異被同質的社會勞動量的差異所代替,從而使人們占有自然商品的需要轉化為占有社會關系的需要。所以,興趣是壹種社會需要,社會性是興趣的根本屬性。

興趣類型

興趣是對人的未來有好處的東西。這個“利”的標準,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是不壹樣的,因為每個人生活的時代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意識形態也不壹樣——時代都是可以影響人的生活的客觀環境。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幸福觀認為,從長遠來看,人民的和諧幸福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

人對利益的追求來源於人性。中國的幸福觀認為,動物有兩種天性,即求生的天性和懶惰的天性。

人有三種本性,即生存的第壹本性、懶惰的第二本性和不滿的第三本性(不滿的第三本性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所以人的利益也可以分為三類,即生存的利益、懶惰的利益和不滿的利益。

生存利益是有生存危機的人所追求的生存權(利益)。比如可以找工作生存,比如可以得到救濟的社會福利,比如救命的社會醫療保障等生存權。沒有這些基本權益,乞討食物甚至行騙可能是人們的利益,但必然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懶惰的好處是人們追求舒適的好處。比如安靜的休息,舒適的工作,方便快捷的通勤,停車位的好處以及附近購物,醫療,學校的好處。

根據我國的幸福觀,幸福是人的欲望得到滿足後的感受,而不滿足就是欲望,所以未滿足的利益就是幸福權的利益。比如,人們想掙更多的錢,上更好的學校,做更大的官,贏得更大的金牌。當然,也有人想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求更好的福利,等等。

按照《新華字典》裏的解釋,利益是對人對事的利益,是造福人生、造福世界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