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壹種古老的文字,主要指中國商代晚期王室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也是中國和東亞地區已知的最早的系統商代文字載體。它是由王首先發現的。
甲骨文是刻在或寫在龜甲和動物骨頭上的文字。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因為這裏曾是商代晚期商王盤庚到帝辛的都城,史稱“殷”。商朝滅國,成了壹片廢墟,後人將其命名為“殷墟”。因此,甲骨文也被稱為“殷墟”。
其內容絕大部分是皇家占蔔之言,故又稱“甲骨文”或“甄蔔”。這種字跡基本上是由契刻的,也被稱為“文琪”或“殷琦”。
古代青銅器銘文
殷周青銅器上的青銅器銘文也稱為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時代,以鼎為代表的禮器,以鈴為代表的樂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金文是中國古漢字的壹種書寫形式。商,西周,春秋戰國。金文有四種,即商代金文(約公元前1300年至約公元前1046年)、西周金文(約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東周金文(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2年)和秦漢金文(約公元前200年)
較小/小型印章字符
小篆是由大篆演變而來的簡化字,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以行政手段大規模規範漢字的產物。
秦始皇統壹六國後,覺得全國文字繁雜,文風各異,於是提出了“同文不名”的思想,統壹了文字和文風。秦始皇命擅長書法的李斯代筆。因此,小篆也被稱為“秦篆”。
隸書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莊重字體樣式。壹般認為是由篆書發展而來,字體寬平,橫畫長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和“曲折”。
隸書又稱“官字”、“古書”。它是在篆書的基礎上,為滿足書寫方便的需要而產生的字體。篆書簡化,將篆書的勻圓線條變為直方筆畫,便於書寫。這是壹種在監獄中創造的字體,分為“李芹”(又稱“古力”)和“韓立”(又稱“隸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書寫和書法的壹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