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WIFI可以增加功率來延長傳輸距離?
傳輸距離其實就是壹個傳輸損耗的問題。現在細說,相關知識來源於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的教科書。我們假設現在電磁波在自由空間中傳播(可以理解為真空,標準概念是各向同性、電導率為0、相對介電系數和相對磁導率為1的理想空間)。假設發射功率是Pt,接收功率是Pr,那麽傳輸損耗Lbs被定義為發射功率與接收功率之比(Pt/Pr)。可接受的功率是有效面積乘以功率密度。其中Gt是發射機增益,d是傳輸距離。即發射機輻射為球體,球體上功率的分布密度。有效面積Ae,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發射功率Pt與發射距離的平方成正比,與波長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假設保證相同的接收功率(也就是手冊上常見的接收靈敏度,低於這個靈敏度設備是檢測不到信號的),距離越遠,需要的發射功率就越大。壹個是增加發射功率!更換高增益天線!三是降低傳輸過程中的衰減!壹般路由器在空房間25米,有隔斷的話大概是10米。當然,也可能很遠。我說的是穩定的信號距離。市場上有很多種無線路由器。傳輸距離也不壹樣!當然價格也是參考。目前好的無線路由器信號穩定,郊區傳輸距離在500米左右!取決於周圍障礙物的數量!根據發射功率,壹般路由器發射WiFi的有效距離在壹個空房間裏是25米,有壹個隔斷大概是10米。有效距離與環境和自身力量有關。開放環境的有效距離比較大;威力大,有效距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