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克萊詞典

克萊詞典

每當我自己講公開課或聽別人講公開課時,我經常會思考這樣壹個問題:怎樣才能上好數學公開課?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學到了壹些粗淺的經驗。我認為壹堂成功的數學公開課應該具有“新”、“趣”、“活”、“實”和“美”的特征,即:

新:新思想、新觀點和新手段。

興趣:引起興趣,保持興趣,提高興趣。

活:靈活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材和學生的學習。

現實:內容充實,訓練紮實,目標落實。

美:語言之美、教學風格之美、板書之美。

第壹,新

新——即不要跟隨別人的腳步,不要遵循舊的規則,不要照搬別人的教案,嘗試在課堂上提出新的想法並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理念——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其行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端正教育教學思想,打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圍繞“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樹立新的質量觀、教育觀和學生觀。教育觀念的更新包括很多方面,對於小學數學教師來說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壹個是關於學生的想法。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第壹個基本理念中指出,數學課程要突出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方面得到不同的發展。具體來說,它是:

(1)每個學生都能學習數學。盡管學生的智力水平、經驗背景和學習習慣存在差異,但每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能學習教學大綱規定的數學內容,並有條件按照教學要求學好數學。

(2)不同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並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而不是讓每個學生都在同壹水平上發展,學習完全相同的數學知識並達到相同的數學水平。

(3)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數學。教學需要以壹定的速度完成,但不是每個學生都能以相同的速度完成所學內容。可以允許壹些學生以較快的速度學習,也可以允許壹些學生在較長的時間內達到相應的要求。

(4)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數學。認識和理解數學問題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適當的方式理解數學問題,同時,教師應該允許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和解決問題。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有些方法是好的,但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方法,但不應將某種方法作為必要的方法強加給學生。

—教師對新課程的看法

首先,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推動者,而不是領導者。過去,教師在課堂上扮演主角,領導學生如何學習;學生的課堂活動幾乎都是由教師主導和指導的。如今,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的教師改變這種觀念,做學生學習的真正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活動應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知識的能力為前提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而不是被“滿堂灌”牽著鼻子走,學生的壹言壹行都要受其控制。

第二,教師也是學習者,不是無所不知的。所謂教,就是教與學的統壹。過去我們常常把它理解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但現在我們應該放寬這壹概念。這裏的學習不僅指學生的學習,也指教師自身的學習。教師應該邊教邊學,而不是不斷重復過時的信息;教師的工作應該與時俱進。知識的更新要求我們教師做時代的“學生”,做學習者。以新課改中的英語為例。新教材中出現了許多新單詞,我們的壹些老師以前從未接觸過,許多新單詞甚至在牛津詞典中也找不到。這些新事物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滿足於已掌握的舊知識,還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吸收新知識,從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服務。

第三,教師是“平等的首席”,而不是居高臨下的組織者。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指揮者和組織者,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是居高臨下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因此,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他們不應該受個人的擺布,而是具有自主權和自決權的參與者。

第四,教師是活動過程中的合作者,而不是獨立者。在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的前提下,教師應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討論學習過程並分享教學成果。在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不能孤立自己。教師不僅要扮演指揮官和組織者,還要扮演他們的夥伴。

5.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而不是研究成果的消費者。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師從壹個有規定的教學大綱和某些教學方法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壹個有自己的課堂教學材料和活動的主動創造者。因此,教師不僅要滿足於他人的理論成果和現成的教學模式,而且要成為他人研究成果的消費者。而是要積極研究壹套以自己的課堂教學為主要對象的教育教學方法,做教育科學理論的研究者和探索者。

——新課程的教學觀。

壹,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

傳統教學是壹種知識型教學,知識是第壹位的,知識的價值是標準,情感、態度、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價值觀是附加的。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喪失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和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窒息的人。現代教學以人為本,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標。新課程將發展的內涵定義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整合(三維目標)。其中,所謂“知識與技能”強調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所謂“過程與方法”,強調理解和體驗問題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初步掌握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真正做到學會學習;所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重在“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1】需要指出的是,人應該永遠是完整意義上的人。因此,人的認知、人的情感和人的意誌應該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必須是壹體的、不可分割的。

二,交流互動的教學理念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壹,而這種統壹的本質是交往。相應地,現代教學理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溝通、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流互動就沒有教學,那些只有形式上的教學表達而沒有實質上的交流的“教學”都是假教學。將教學的本質定位為交流是教學過程的根本原因。它不僅超越了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也超越了現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優勢主體論”,在實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師生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交往理論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通過這種交流,教師和學生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實現* * *知識、* * *享受和* * *進步。這才是教與學的真諦。溝通表明,教學不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嚴格意義上的學生學將讓位於師生之間的互教互學,它們將彼此形成真正的“學合壹”。對於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對話、參與和相互建構。它不僅是壹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壹種滲透在師生之間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來說,交往意味著心靈的開放、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展示和創造力的解放。對於教師來說,交流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壹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意義的犧牲和浪費時間,而是壹個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流也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變:教師從教學的主角轉變為“平等的主角”,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現代促進者。可以說,在師生交流的基礎上創建互動互利的教學關系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三,開放性和生成性的教學理念

打開對應關閉,生成對應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壹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是壹種有針對性、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操作也需要壹定的程序,因而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

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枯燥和程式化,缺乏活力和樂趣,挑戰智慧和激發好奇心,使師生的活力在課堂上得不到充分發揮。封閉導致僵化,只有開放才能讓教學充滿活力。

開放的最終目的是生成,而每壹堂課都應該讓學生有真正的認知收獲,也對生活有或多或少的理解。課堂教學應關註正在成長和成長的人的壹生。不向智慧挑戰的課堂教學不是生成性的;沒有活力的課堂教學也不會有成效。從人生的高度來看,每壹堂課都是壹個不可復制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過程。從心理學角度看,課堂生成往往表現為“豁然開朗”“豁然開朗”“心曠神怡”“深得我心”;它的特點是“跳動的心”、“想象的東西”、“百感交集”和“精彩絕倫”;它表現在思維的* * *聲音和思維的* * *振動;它的特點是內心清晰,視野明亮。

從生成的內容看,課堂生成既有顯性生成,也有隱性生成。顯性生成是直接的、表層的,而隱性生成是間接的、深層的。從世代的本義看,世代主要指隱性世代,最具發展功能。從生成主體來看,課堂生成既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即課堂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也要幫助教師。課堂教學應成為教師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和自我欣賞的創造性勞動,這是教與學的真實寫照,也是師生共同的快樂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