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著名景點恭王府花園的入口處,有壹塊寫有“福”字的石碑,這是康熙的禦筆。與喜歡瘋狂題字的孫子甘龍相比,康熙很少在世界上流傳,這幅“福”字已成為僅存的幾幅真跡之壹。其背後,也是壹個有趣的故事。
1673年,孝莊太後六十大壽將至,卻突然染病,宮中告急,大夫束手無策。當她聽說祖母病重時,與小莊感情深厚的康熙親自前去探望。他聽說天子作為九五之尊,可以向天“祈福延壽”,於是非常孝順的康熙齋戒三天,然後揮手致意。
說也奇怪,康熙寫下“福”字後真的壹天比壹天康復了,直到15年後才去世。
後來康熙發現了這個福字,真是太巧妙了。他多次試圖重寫它,但他從未有過當時的魅力。因此,它被認為是上帝的意誌,它被稱為“上帝賜予的祝福”。在小莊去世前,他特意命工匠將其刻成牌匾,刻在石碑上。傳承至今。
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麽“福”字沒有反過來?,後人也給出了幾個理由,第壹個,因為這是聖墨寶國王賦予的,還有壹個倒置的理由?
至於第二種,才是最重要的。從正面來看,康熙筆下的人物其實蘊含著極大的玄機。字體細長,形似壹個“壽”字,有壹半是模仿東晉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它被稱為“細長(長壽)幸福”,也被人們稱為“長壽”。
更神奇的是,如果精心制作,這個祝福的右上角看起來像“多”,下側看起來像“田”,左半部分看起來像“子”和“才”,意思是“多子、多才、多領域、長壽、多福”,就是其中之壹。至於福字下面的字段,也是沒有封口的,意思是“福無邊”。
然而,當“福”字倒下時,它完全變了味道,因為壹旦開頭的“天”顛倒了方向,它更像是壹個不祥的“兇”,非常不吉利,這就是為什麽要提出這塊“福”碑的原因。
事實上,清朝皇帝與“福”字之間壹直存在著不清不楚的爭議。自清朝入關以來,朝臣們不得不回避順治皇帝的禁忌。為了緩和矛盾,順治皇帝決定頒布壹道聖旨,讓他的臣民不必避之不及:“不可為我獨善其身,這會使天下人不高興。”
然而,到了乾隆時期,文字獄越來越嚴重,導致乾隆的聖旨再次出現。不允許在門上用“五福”作為對聯來表示對祖先的尊重。不管怎麽說,康熙的祝福留下來了,並獲得了“天下第壹福”的稱號。如果有興趣的讀者,他們不妨訪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