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壹個天才兒童的出現震驚了全國,那就是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的神童寧博。和許多天賦異稟的孩子壹樣,寧博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和智慧。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能背誦詩歌和認識漢字。當然,這種神童的力量不僅限於背誦和記憶課文。當他開始閱讀有關中醫的書籍時,他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學會了吃藥。翻了幾遍圍棋書後,他開始和大人下棋。寧博的閱讀能力和接受能力超出了大多數人。
事實上,在寧博的早期生活中有很多伯樂。當時,壹位老師看到了寧博的才華,知道他是壹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他寫了十頁紙向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推薦寧博。
就這樣,天才寧博的人生開始發生了變化。他從壹個別人家的本地孩子變成了全國第壹的孩子。突然,全國各地的報紙和電視都在播放寧博的消息,13歲的寧博開始受到廣泛關註。
1978年,寧博破格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壹群同樣從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天才少年壹起參加了壹個專門為他們開設的少年班。13歲,按照正常的節奏,寧博應該還在上初中,但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了壹名大學生。
幸運的是,寧博並不是壹個徹頭徹尾的書呆子。他在生活中就像壹個成年人,這實際上比許多只知道閱讀聖賢書的天才兒童要好。然而,寧博還是逃脫不了命運的折磨。
眾所周知,在大學學習時,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同的專業。有人喜歡物理,有人喜歡人文,有人熱愛藝術,只有我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才能有熱情和信心堅持下去。
然而,寧博在專業選擇上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寧博從小就熱愛天文,所以壹開始他提出想學習天文。沒想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當時還沒有天文學專業。寧博提出轉到南京大學學習天文學,但他的提議最終被學校忽視了。上個世紀是中國積蓄力量的時期。國家需要人才,開發新武器,因此對物理學人才的需求很大。於是學校把寧博分到物理系。他們認為既然他是個天才,他肯定會在物理方面做出壹些貢獻。
但對於寧波來說,無法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實際上是對他的潛在打擊。
當壹個人成為天才,而且他還是壹個聞名全國的天才時,他身上壹定會有壹種無形的壓力。他不僅需要承擔父母的期望,還需要承擔全國人民的期望。然而,對於壹個青少年來說,這種壓力顯然過重。
寧博後來三次報考研究生,但遺憾的是,壹次都沒有成功考過,總是因為各種原因退出。這是因為寧博的實力不夠嗎?壹個13歲考上國內頂尖大學的人是不可能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寧波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而這些壓力也逐漸變成了他必須完成的使命,這讓他喘不過氣來。他害怕參加考試,因為他害怕面對自己的失敗,他害怕如果他失敗了,會給家人甚至全國人民帶來傷害。
終於在2003年,寧博不想再承受這些壓力了。他放下了曾經帶給他無限榮耀的身份,出家為僧。從那以後,寧鉑就真的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新聞報道中很少看到他的消息,電視節目中也不再有他批評神童教育的聲音。投身佛門後,寧博終於放下了世人的期待,成為了真正的自己。
兩年前,有消息稱寧博已經被世俗化。在遠離世俗喧囂十多年後,人們終於不再過多關註他。現在,雖然他不再是壹個和尚,但他仍然有自己的信仰。他每天都沈浸在研究佛教中,同時,他還會做壹些心理咨詢以開導他人。
寧博的壹生經歷了幾起幾落,從壹個天才少年到出家,再到還俗。他從人山人海中來,最後又回到了人山人海。
對於神童,我們總是期望過高,就像所有人都期望寧博成名後能有所作為壹樣,但我不知道這會給寧博帶來多大的壓力。神童其實只是壹個人。如果我們不想讓更多的方仲永出現,也許我們應該讓神童走下神壇,讓他們成為壹個簡單的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