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字體,歷經千年,包括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和行書。
2、實用情況,到目前為止,楷書主要用於書寫,行書和草書大多已進入漢字藝術風格;宋代,或仿宋,多用於工程圖紙的繪圖欄;碑文等大多在魏體。此外,大多數隸書、篆書和傳統書體都是研究或藝術研究;
3、繁體,又稱繁體中文,1935,《第壹批簡體字清單》稱之為楷體漢字,而歐美國家稱之為繁體中文(繁體?中文)壹般指漢字簡化運動中被簡化字取代的漢字,有時也指漢字簡化運動前的整個漢字楷書和隸書書寫體系。繁體中文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直到1956,這是全世界華人使用的標準漢字。
4.楷書又叫楷書、真書、隸書。它逐漸從隸書演變而來,變得更加簡化和縱橫。辭海解釋說,它“形狀方,筆畫直,可以作為模型”。這種漢字字體是端正的,也就是當下流行的手寫正字法漢字;
5、隸書,如李芹、韓立等。,壹般認為是從篆書發展而來的,字形寬而平,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鵝尾”和“曲曲折折”。根據出土的竹簡,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相傳程邈是壹名仆人,韓立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這對後來的書法產生了很大影響。書法界被稱為“韓立唐凱”。
6、宋體,是壹種為適應印刷而出現的漢字字體。筆畫粗細不壹,壹般有橫有細有豎,兩端有裝飾部分(即“腳”或“襯線”),點、劃、劃、鉤等筆畫有尖點,屬於襯線字體,常用於書籍、雜誌和報紙的文字排版。宋體是壹種印刷形式,誕生於雕版印刷,形成於明代。
7.仿宋是壹種宋體結構、楷書筆畫相對清秀挺拔的字體。筆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勻,常用於排版字幕、詩歌散文、註釋、引用等。,也用於某些閱讀材料的正文排版。
8.魏碑是指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8年)北朝的碑刻和書法作品。魏碑中現存的文字是楷書,所以這些楷書銘文有時被稱為“魏楷”。魏碑又稱北碑,始建於北魏,是北朝歷代王朝中建碑時間最長的。後來,“魏碑”被用來指代整個北朝的碑刻書法作品,包括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這些銘文主要以“石碑”“墓誌”“摩崖”“雕像”等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