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蘭亭集序》,敘述了蘭亭周圍的山水之美和聚會之樂,表達了作者對生死無常的感受。
2.《平安帖》是王羲之書法的代表作,曾被乾隆皇帝譽為“三希堂”珍品。
3.王羲之傳世書法作品之壹《風居貼》。
註:王羲之出身名門,其曾祖父王蘭與《二十四孝》中的王祥是同父異母兄弟。王蘭是大夫的官,王祥是太保的官。王羲之14歲時,王氏家族幫助進士南渡建立東晉建康(今江蘇南京)。王羲之與陳同為東晉名門。唐代詩人伍宜祥有“王謝唐,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描寫。
早在16歲時,王羲之就被簡尊為“東床女婿”。剛開始是郎中,後來被西征將軍郁亮推薦為寧遠將軍,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尚書。因與揚州刺史王澍矛盾,辭去職務。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時(公元345-347年),曾居臨川縣東高坡,稱“新城”(今撫州市臨川區文昌學堂)。房子裏有壹口生活用的井和壹個練習書法用的洗臉墨池。在這方面,南朝劉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荀伯子的《臨川故事》和宋代大文學家曾鞏的《墨池故事》都有記載。
王羲之自幼愛練字,受父親王匡、叔父王訓啟蒙。七歲時,他是壹本好書。十二歲時,他從父親的枕頭下偷走了上壹代的筆論。王匡的善行和公函;王魁擅長書法和繪畫。王僧虔曾在《論書》中評論說:“渡江東與右軍之前,唯隗囂為上,畫為晉明帝之師,文為右軍之法。”王羲之從小在書法上就深受王家的影響。留美的當代書法新秀劉多曾贊嘆:“唯壹的好字是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