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作為中國古代字書的集大成者,有以下特點:收錄了許多字,記錄了字的不同風格和常見寫法,將字體相似但音義不同的字歸類為“疑”,並列為“備考”和“校正”;註音最全面,音聲完整,所有韻書排列有序;釋求古人,義例多為原源。這些優點極大地方便了復古思想濃厚的封建文人,因而被譽為“文風嚴謹,考據準確,字學精進之源,藝苑金梁”(王詞)。雖然它也有壹些不足之處,但自清代王傳入後,壹直有研究者對其進行修正,並在此基礎上出現了《漢語大詞典》和《漢語詞典》。但由於編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註重“古”,後繼者服務於“今”,因此在今天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即閱讀古籍、整理古文獻和從事古文工作。《康熙字典》自出版以來,版本眾多,據不完全統計,有100多種。現將主要幾種簡述如下。
(1)康熙五十五年《五英寺書》四十二卷,分十二集,每集三卷,題“總表”“校詞”“辨同”“考證”,末有“補遺”“參考”。偏旁部首和各部分的字是按筆畫順序排列的,字表占兩行,釋義也是兩行。每字之下,有、廣運、紀昀、顧、等。先列出,然後教授詞義,並廣泛收集古籍和字典中的例子。如果有考證的話,都附在後面,然後把字單獨列出來,讀起來不壹樣。“扇”字的形式和意義都很有條理。“凡子畢...隸書改...充斥著雜文,其他風格,庸俗的書籍和錯誤的話語...它們都附在後面...古籍中包含的壹切都必須包括在內”(《四庫提要》)。這是後世的基礎,即使在道光武英堂出現後,它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書。例如,思Ku本和詞典編纂本都是基於同壹家語言出版社。需要註意的是,《康熙字典》中並沒有篆書,但這是後來的出版商添加的。
(2)四十二卷,道光十壹年《武英堂書》,王校訂本。道光七年以每年90多人的速度校對《康熙字典》。花了五年時間糾正了2588個地方,原版被挖出來重印。同時,王將校勘文字整理成《字典考證》十二卷。正是因為《辭書考證》單行本的出現,以及中國人尊古輕今的現實,所以遠近皆知,也許是出於謹慎,這個學派的修訂影響不大。需要註意的是,《康熙字典》中並沒有篆書,但這是後來的出版商添加的。
(3)四十三卷,即康熙五十五年武英堂+字典考證。基於上述原因,有興趣吸收道光寺的人都采用了這種簡單而安全的方法。最受歡迎和最有影響力的中華書局屬於這壹系統。
(4)道光寺影印本+字典考證+康熙字典考證。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90年重新發現了道光典本,比較了道光典本與字典考證的變化,發現兩者有所不同,並仔細研究了日本渡邊的《康熙字典考證》,於1996年出版了王修訂版《康熙字典》,該書以王家族收藏的善本為基礎,保持了其原貌。根據徐鉉的校本《說文解字》,這個前綴被列為篆書,在頁面的前面有壹個部首目錄,後面有壹個四角號碼索引。
(5)道光寺的標點符號。在道光寺版的基礎上,參考其他版本,將原書移作正文參考和補充,使用新舊字體,使用新的樣式解釋文本和語義示例,列出新舊文字對比的示例表,為整本書加標點,添加拼音,並以傳統方式橫向排列。篆書與舊版相同。有壹個四角號碼索引。漢語詞典出版社,2002年。
(6)對以道光寺為基礎的《康熙字典通釋》進行了校勘,將《字典考證》、《康熙字典考釋》、《黃康熙字典考釋》等成果納入文本,並運用註音、簡體字、橫標點和偏旁部首檢測等方法進行處理,刪除了關鍵的字母切韻方法。時代文藝出版社,1997。
(7)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漢字簡化與橫向排版》,1997。
(八)《現代檢索與註音對比》,中國檔案館藏版,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