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筠(469 ~ 520)南朝梁作家。字叔。吳興去世時(今浙江安吉縣)。出身貧寒的他很有才華,受到沈約的賞識。他的詩中經常使用隱喻,表達無能、憤怒和不公的情感,或贊美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士兵的英雄精神,並具有壹定的社會內容。書法自成壹家,稱“吳君體”,開創了壹代詩風。在文學上,他提倡“駢文”。他勤奮好學,才華橫溢,他的詩受到沈約的高度贊揚。梁武帝初天監,為國君書。田健六年(507年),建安王肖偉被列為檔案室。後來,他被任命為朝廷邀請。梁武帝因私寫《齊春秋》被革職。不久後,他奉命撰寫壹部通史,並在撰寫之前去世。
《梁書吳郡傳》說他“文風古雅”,在當時頗有影響,被稱為“吳郡體”。今天有140多首詩,其中大部分是朋友的回答和送別作品。音韻和諧,風格優美,屬於典型的齊梁體;但語言清晰流暢,典故恰當,堆砌無妨。吳軍善於描繪周圍景物來渲染離別之情。如《送劉竹亭集》、《夕魚亭集》、《簾雨□趣》。白雲來去,清風負壹方。在牛羊周圍徘徊,黑暗而醜陋,”朦朧的暮色中的山野場景突出了離別的悲傷氣氛。又如“輕雲穿洞遠,細雨浴山衣”“遼川晝暗,黃塵長觸目”,景物十分細致。吳筠十分註意向樂府民歌學習,創作了許多樂府古詩,如《行路難》、《胡無人走》、《從軍行》等。辭藻雖華麗,但不失雄健清新之味,多有鮑照之思。他的壹些五言詩,如“妳隨綠波,我隨清風”“折蓮縫為蓋,旋羽成絲”等,也富含民歌氣息。吳軍家境貧寒,壹生不驕傲。在他的壹些作品中,他經常表現出壹個窮人的雄心和骨氣。例如,在給王桂陽的禮物中,“當松樹長幾英寸時,它就輸給了草。如果妳沒有看到籠雲的心,妳就會知道它結霜了。用松樹來抒寫才情的思想,與左思的“陰壑底松”和陶淵明的“東園松”非常相似。又如梅花落盡,很難再去和新的森林告別,這也含蓄地表達了有所作為的願望。此外,如《邊城四將》,歌頌了軍人“高啟入韓非,揮鞭而寫”的英雄氣概;永遠在我心裏”描寫了人們家庭的思鄉之苦,具有現實主義內容,在當時的詩歌中並不多見。
朱的書是壹篇山水散文。
【編輯本段】原文
風和煙是幹凈的,天山是* * *色的。從小溪裏漂來的,任何東西。從阜陽到桐廬百裏,舉世無雙。
水青藍,千尺見底。妳可以和精美的石頭壹起遊泳,並直視它們。如果浪急,箭多快啊。
在靠近岸邊的高山上(現行新教材中使用“張”),生長著冷樹,它們在消極的情況下相互競爭,爭奪高度並指向山峰。泉水搖滾,清脆;好鳥歌唱,它們押韻。蟬無止境,猿無止境。那些在天空中飛翔的人,望峰而息;理天下之事者,望谷忘叛亂。橫枝遮,晝猶昏;疏篇互映,時而見陽光。
《朱》是宋的作品,名玉山,生平不詳,選自《文藝報》。這是吳軍寫給朱的信的壹個片段
音樂閱讀:/czyw/jszx/tbjxzy/kjzy/bx/200801/w 02008010951637 4246569 . MP3
【編輯本段】正文註釋
1選自《文藝匯萃》(中華書局,1982版)第7卷。吳珺(469年—520年),字叔之。吳興去世時(今浙江安吉縣)。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
2.全部:全部
3.凈:筋疲力盡
4.***顏色:同色。
5.從溪流中漂浮,(乘船)隨著河流漂浮。跟上跟上跟上。
6.至:至
7.x:大約,意思是大約數量。
8.獨特:獨特
9.淡藍色:帶藍色的白色。
10.湍急的水流。
11.直視:繼續看,沒有障礙。像壹條清澈透明的河流。
12.非常箭:比箭多,比箭快。什麽:比更好。
13.好像是
14.本:這是指壹匹飛奔的馬。
15.冷樹:它讓人看到壹棵寒冷的樹,這意味著這棵樹是綠色的。
16.負勢上爭:(山)以山勢向上爭。否定:憑借美德。競爭:競爭
17.馮諼:高遠。這裏用作動詞,遠遠高於高度。
18.指向正上方。指:向上。
19.千峰:意為形成無數山峰。
20.沖動:沖動
21.玲玲:發出清脆的聲音。玲玲,擬聲詞,形容水下聲音的清澈。
22.向明:彼此和諧。
23.(yρng)韻:表示聲音和諧優美。旋律,鳥鳴。押韻,和諧的聲音。
24.千轉:長期連續通話。幾千意味著很多。轉,傳“謔”,鳥叫。
25.無盡:它的意思是“無盡”。與前壹句中的“不窮”相對。
26.風箏飛向天空:它意味著老鷹飛向天空。在這裏,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那些為了名利而爭名奪利的人。據古籍記載,風箏是壹種像貓頭鷹壹樣的鳥。有人說它是壹種兇猛的鳥,形狀類似鷹。犯罪。
27.看峰放松:當妳看到這裏的山峰時,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休息:平靜下來。
28.處理人:處理政府事務的人。經濟、計劃和管理。
29.忘記山谷:當妳看到(這些美麗的)山谷時,妳會流連忘返。反向:傳遞“返回”並返回。偷看:看
30.橫截面陰影:具有橫向坡度的樹木在上方陰影。柯,樹木的枝幹。封面:封面
31.在白天仍然微弱:即使在白天,它也像黃昏壹樣黑暗。白天:白天。裘德:還是喜歡
32.疏條相見:疏枝相蓋。交叉:相互的。
33.見:同“現在”見。
34.日:太陽,陽光。
【編輯本段】翻譯
風和煙都消失了,天空和遠山是同壹種顏色。我乘著小船隨波逐流,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縣到桐廬縣大約有100英裏的路程,奇特的景觀在世界上是獨壹無二的。
河流是藍綠色的,深水清澈見底。魚和細石可以清晰地看到,沒有障礙。湍急的水比箭更快,洶湧的浪像奔騰的馬壹樣兇猛。
河兩岸的山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高大樹木。視山勢而定,它們競相向上,仿佛在競相向高處和遠方延伸。(它們)爭奪高度並直指(天空),形成數百座山峰。泉水沖向石頭,發出清脆的聲音;美麗的鳥兒彼此和諧地歌唱,唱出和諧優美的聲音。蟬(在樹上)唱了很長時間,猿(在山上)壹直在唱。那些為名利而奮鬥的人,在看到群峰時,會平靜他們熱衷於名利的心;處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美麗的)山谷時會流連忘返。傾斜的樹枝覆蓋在上面,即使在白天,它也像黃昏壹樣黑暗,茂密的樹枝相互遮擋,有時還能看到太陽。
【編輯此段】欣賞
“山川之美自古有之。”這裏有許多美麗的山川河流,吸引了無數詩人和詩人寫詩和作文,為今天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景觀傑作。其中,南梁著名駢文作家吳筠的《與朱》壹書僅用144字就生動地描繪了富春江畔的美景,被視為駢文的傑作。背誦這篇文章,但風景之美、情感之美、言語之美、篇章之美,這麽短的篇幅,卻給人壹種美感,令人驚嘆。全文既以人的情懷反映山川之美,又表達了對世俗官場和追名逐利者的蔑視,含蓄地透露出愛美自然、歸隱世外的高潔智趣。
首先,意境優美
文章開頭,我們用簡單的筆觸勾勒出富春江山水的底色:陽光明媚、天空澄澈、空氣清新、群山蔥蘢,並概括了富陽至桐廬水上遊覽的整體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無雙”。
第二段是“異水”。壹、把握它的“淡綠色”特征,寫出它晶瑩剔透的靜美:這水好像是透明的,壹眼就能看出來,連遊來遊去的魚和水底的細石都壹目了然。然後通過誇張的比喻,勾勒出其湍急猛浪的動態之美:此水時而湍急,奔流千裏,令人驚心動魄。這樣,靜中有動,動與靜的結合展現了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觀之美,凸顯了“不壹樣”二字。
第三段說“奇山”。首先,從形式的角度,寫山本身的奇特之處,在於“競負勢”和“爭高”。山本耀司依舊,但在作者的筆下,似乎有著無盡的活力去努力進步。它們似乎脫離了地球,直奔天空。如果他們想上去,他們將成為“千峰”,山脈將重疊。其次,從聲音的角度,寫出空山的奇景和天籟之音。在山谷中,泉水叮叮當當,鳥兒在歌唱,蟬在叫,猿在哭泣。這些歡快的聲音匯聚成壹首生命的頌歌,把這個寂靜的山谷變成壹個熱鬧、和諧、幸福、安寧的世界。山中蘊藏著這些生命,這些生命賦予了這座山無限的生命力。再壹次從色彩的角度,寫山中的太陽奇觀。雖然山外風和日麗,但山中卻是另壹番景象。作者的筆觸由動轉靜,寫出了山谷中樹枝茂密成蔭、白天才“有時見太陽”的陰郁景象。在這壹段中,山的聲音的顏色與“奇怪”壹詞密切相關。
作者抓住這山這水的特點,將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了壹幅充滿生機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領略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第二,興趣之美
本文以寫景為主,很少有直接寫抒情記錄的語言。但是優秀的文章壹直註重場景的共存。我們可以從作者對風景的描寫和幾句關於印象的句子中體會到作者的高雅情趣和高尚感情。我們可以從第壹句“隨波逐流,什麽都行”中感受到壹種自由、自在和自在;從對山水的描寫中,我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和對生機勃勃的贊美。更令人欽佩的是,作者在描寫山景時,插入了兩個印象:“逆天放風箏的人,遙望峰頂,心靈休憩;理天下之事者,望谷忘叛亂。“這些感情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險谷的攝人心魄的魅力,而且還傳達了作者對名利的蔑視和對公務的厭倦。
經過深思熟慮,作者的興趣既不同於積極入世,也不同於消極隱居,這是壹種對放松和自然的欽佩,對自由和和諧的向往,以及對幸福生活的敬意。它比前者少了些嚴肅,多了些瀟灑,比後者少了些悲觀,多了些開朗,所以它有著更普通的心態,也更容易讓人接受和感到親切。
第三,語言優美
駢文是壹種講究形式的文體。作者吳筠是南朝著名的駢文作家。他的代表作《與朱的壹封信》自然保持了駢文的特點。文章基本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句和六句,並在文章的後半部分使用了大量的對仗句,如“泉湧山石,發出冷冽的響聲;好鳥同鳴,和鳴同韻”“蟬不絕,猿不絕。”這就達到了句式工整、音韻和諧、思想對比鮮明、相映成趣的表達效果,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
但這篇論文不同於當時壹般的駢文,在壹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的束縛,體現了有價值的突破和創新。首先,在四句和六句中,“逆天放風箏的人,期待高峰,休息他們的心;五字和四字交替使用的句式,避免了駢文死板的弊端,使語言顯得活潑自由;其次,文章前半部分幾乎沒有對偶,這與壹般散文(尤其是第壹節)沒有區別,而後半部分基本上是整齊的對仗句,這使語言靈活而有節奏。第三,文章不像普通駢文那樣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言冷語寫山水,力求準確生動,使文章語言顯得清新自然、生動流暢,在當時的主流駢文中脫穎而出。
四是結構美觀
朱和的書雖然篇幅很短,但也很有章法。
文章第壹段以“奇山怪水,天下無雙”壹詞統領全篇,第二、三段分為“奇水”和“奇山”兩個方面,圍繞“無雙”二字展開描寫,結構上輪廓清晰,脈絡分明。
景物描寫的順序是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鋪展,符合“自溪漂流”的觀賞習慣,有條有理。
在山水描寫的重點上,全文細節“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細寫動態部分,略寫靜態部分。這不僅突出了風景的主要特征,而且顯得細致而恰當。
讀朱的書就像讀壹首好詩,因為它不僅語言富有詩意,用詞雋永,音節和諧,而且充滿了清新雅致的詩意;讀《與朱的書》就像欣賞壹幅風景,因為它有獨特的風景,更清晰和灑脫。總之,這篇文章風景優美,文字優美,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