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墨是最重要的墨法。墨色濃黑,書寫時筆力堅實厚重,墨不浮,可當紙用,有端莊沈穩之效。
古代書法家顏真卿和蘇軾都喜歡用濃墨。蘇東坡對用墨的要求是:“淡而不浮,湛然如童眼。”他認為用墨淡而不黑,失去了墨的作用;黑色不僅“無聊而且不做作”。近看蘇軾的水墨有很強的藝術效果。清代柳永用墨較多。該書風格濃郁,力量雄厚,被譽為“濃墨重彩的宰相”。濃墨的反義詞是淡墨。淡墨介於黑白之間,帶有灰色調,給人壹種清遠雅致的美感。明代董其昌善用淡墨,書法追求小三意境。從整部作品來看,色調豐富,空靈通透,靜謐優雅。仙居在《畫禪室隨筆》中說:“用墨使之可得;飛躍,不要讓它變得無聊,尤其是避免厚厚的脂肪,脂肪是壹大禍害。”清代《尚文誌》以“淡墨探花”著稱。書法起於董祥光,傳其神韻,作品疏朗秀麗。其實四川濃淡墨自有其魅力,關鍵在於掌握。如果墨水太淡,會傷害妳的精神。太厚只是沒有好處。正如清代周興廉所言:“用墨之法,強欲其生命力,輕欲其中國生命力和中國,不求墨寬。”不善於用墨者,濃淡易枯,淡淡易稀。再過幾年,他們就要死了。"
潤墨是指宣紙上過多的墨溢出筆畫以外的現象。升墨在“墨不出”的正統墨法觀念中並不成立。然而,升墨之美在於既保持了筆畫的基本形式,又具有朦朧的墨趣和交融的線和面。王鐸用筆墨放大了線條的表達層次。他的作品中幹、淡、濃、濕相結合,墨色豐富,壹掃前人墨法的沈悶,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藝術效果。黃在墨學研究上更為獨特,提出了“五筆壹墨”說。偶爾,他將提筆法運用到篆書創作中,並表現出壹定的好奇心。
渴筆和幹筆是指筆中所含的墨水流失或大部分墨水流失後在紙上書寫的效果。幹渴的筆在蒼白中看到濕氣;用枯筆看蒼老。在書寫中,使用渴筆和幹筆兩種方法時,應適當控制墨水量。宋代米芾手記《蘇靜帖》“原欲明日送之,月明,今夜送耳;”寥寥數語,用渴筆、幹筆表現,筆行生澀,蒼勁有力。
書法有豐富的筆墨表現技巧,而水是表現每壹種簡單墨法的關鍵。《畫壇》說:“水墨畫講的是用水,以墨為形,以水為氣,而氣,而形是活的。”占據水墨是合理的。”此外,用墨的技巧與筆法的輕重和紙張的質量密切相關。書法作品墨色的變化會增強作品的韻律美。當然,水墨畫的使用是自然的,我們不能盲目追求某種水墨畫效果而陷入庸俗的境界。
古人談論繪畫時,用墨有四個要素:
壹是“活”,落筆講究墨色滋潤自然;
二是“鮮”,墨色要美,清新宜人;
三是“變”,虛實結合,變化多樣;
四是“筆墨相合”,筆墨相映相融。在書法中使用墨水也應該是有啟發的。
磨墨的方法是用清水。如果水中有雜質,則磨出的墨就會不純。至於加水,開始時不宜過多,以免將墨水泡軟或濺到墨水上,所以逐漸加入為宜。均勻緩慢地研磨油墨,直到油墨變稠。墨水應該是新磨的。磨得太久的墨水被稱為宿墨,宿墨壹般是買不到的。然而,有些畫家喜歡用宿墨作畫,這只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