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石鼓文
鐘鼎文
漢字是漢族祖先在古代發明的。經過幾千年來中國人的不斷改進和創新,它們已經成為世界上唯壹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除了標準的正楷外,現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漢字字體還包括行書和草書,以及介於行書和行書之間的行書和介於行書和草書之間的行書。在書法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真(楷書)、行、草、隸書、篆書、魏碑等各種字體表現形式。
在中國漢字的發展演變過程中,也出現了非常奇妙的漢字組合。顧名思義,組合漢字就是將兩個以上的漢字組合成壹個具有壹定含義的字,比如下圖中的組合漢字。
(復合詞“正義”)
上圖中的人物是由兩個漢字“正”和“易”組成的行書作品。作者巧妙地借用“正”字下部的三筆作為“益”字頭的前三筆,合二為壹的兩個字結構嚴謹,融為壹體,不愧為佳作。
漢字的組合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組合字。為了分析漢字的結構,我們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字分為單字和組合字。以筆畫為直接單位的漢字是單字,在漢字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它是壹個整體,分割後就變成了單個筆畫,失去了漢字的意義。
專著是由指代事物的象形文字和圖畫演變而來的,它們也是組合文字的基礎。大多數漢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漢字組成的合體字。
(合成詞“天人合壹”)
雖然漢字的組合在形式上也是壹個組合字,但就漢字的功能和意義而言,每個組合字都有壹個固定的結構,代表著既定的意義。它是壹個書寫單位,有特定的讀音,而漢字的組合是詞、短語、成語、吉祥話或吉祥話的組合。表達形式可以根據創作者的喜好有不同的結構組合,組合的詞不能用壹個讀音標註。
那麽,是誰首先創造了合成人物呢?
由於漢字組合並不是我們平時使用的主流漢字,而且在民間比較常見,很多人認為這種奇妙有趣的非主流文化現象來自民間創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中國合成文字的最早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君主在傳達命令或征召軍隊時,通常會將幾個篆字組合在壹起並將其刻在竹簡或木片上以制作符文,然後將刻有符文的竹簡或木片分成兩半,使用時雙方各持壹半,壹起用於驗證真偽。換句話說,這個合成詞最初是作為君主政令的“密碼”性質的代幣或憑證使用的。
漢代道士用這種技術制作象征印章,稱為“文賦”。因為道教符號中使用合成字符,而符號壹直被認為具有召喚鬼神和安撫靈魂的特殊力量,人們也模仿它們,將吉祥話和吉祥話結合成壹個字,還出現了用於祈禱和避免邪惡靈魂的中獎硬幣。
(古代民間鑄造的“生財進寶”打錢)
(古代民間鑄造的“萬兩黃金”贏得了錢)
宋代以後,合成字由道士繪畫,演變成人們表達美好願望的形式。直到今天,它仍然深受人們的喜愛,許多民間書法創作者不斷推陳出新。合成詞的內容已從吉利話發展到勵誌詞、耳熟能詳的成語、詩歌或對聯,其表達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清代,銅鑄為“金金鬥日”壹字)
(合成詞魁星踢桶)
(組合詞“壹塊冰在玉壺裏”)
在古代,人們大多在器皿上雕刻組合字符。迄今為止,人們大多制作對聯或書法作品。靈活多樣的創作形式促進了組合文字的傳播和交流。更多的民間書法愛好者結合日常生活,創作出構思精巧、結構優美、覆蓋面廣、內容生動有趣的更為復雜的人物形象,以書法作品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
(合成詞“龍鳳吉祥”)
(合成詞“四季平安”)
(合成詞“中國夢”)
民間創新的力量是巨大的、無窮的。期待更多創新漢字文化、寄托美好祝願、反映時代新風尚、傳播正能量的作品!
漢字(17)組合(2)組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