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素描是指用於學習美術技能、探索造型規律和培養職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藝術是表達事物的壹種手段。藝術的基礎是造型,藝術造型是人們以自然方式進行的復雜勞動,是需要長期訓練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藝術造型不僅僅是塑造孤立、靜止的物體形態,更重要的是表現物體中各種形式的有機關系。要掌握藝術造型的方法,就要還原人的自然思維方式和操作方式,要研究自然物體的形態特征,了解其變化規律和條件。素描是解決這些造型問題的最佳途徑,這壹點在藝術造型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因此,素描被稱為“造型藝術的基礎”。
素描通常意味著可以在平面上留下痕跡的方法,如蠟筆、炭筆、鋼筆、鉛筆、彩色粉筆、烏木棕、墨水和紙。其他包括濕粘土、沾有墨水的布條、金屬、石器、容器或布表面造成的磨損。素描是壹切繪畫的基礎,是研究過程中必須經過的壹個階段。
輪廓和線條是素描的通用術語。素描有壹種自然法則的感覺,觀者可以從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這種感覺。不同的筆觸創造了不同的線條和交叉關系,包括節奏、主動和被動的周圍環境、平面、體積、色調和紋理。
素描是壹種形式藝術創作,它可以用單色線條(或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或繪畫表面來表達直觀世界中的事物,也可以表達思想、概念、態度、感情、幻想、符號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繪畫那樣註重整體性和色彩,而是註重結構和形式。(大英百科全書)
在《西方美術詞典》(獅子書局出版)壹書中,與素描有關的解釋只有壹個。人們認為,壹幅作品或作品的壹部分的粗略草圖是藝術家對光影、構圖和整個畫面的比例等關鍵點的研究和討論。它是整幅畫或其中壹幅畫的初步構圖。風景畫家的草圖通常是壹個小而快的記錄,用於顯示風景的照明效果,並為將來重新繪畫的想法做準備。
素描是壹種用線和面的表現形式。每個物體在光照下都有三個部分:亮部和暗部。從最深到最亮,是明與暗、暗、反射、灰與亮的界限。繪畫時,明亮的部分應盡可能臟,黑暗的部分應盡可能悶(即沒有因線條過多而產生的間隙和反射)。
素描是其他藝術的必然基礎,尤其是水彩、油畫、版畫、雕塑(浮雕),對於平面設計來說,它也是素描的必要基礎。雖然素描被認為是壹種二維藝術,它不需要色彩和三維空間,但它也暗示了這兩者。
素描的定義(摘自何康教師手冊)
法語Dessin -英語Drawing -中文稱為“素描”。草圖是在給定區域或平面材料(紙、布等)上描述外部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並通過這種訓練掌握物體的明暗層次和基本圖像。
學習在素描練習過程中,素描必須註重光線與物體的關系,以及筆觸的描述技巧,以具體而輕微地呈現眼睛觀察到的身體。所以素描需要培養自己的觀察力。此外,素描還可以解釋為介於“存在”和“繪畫”之間的所有努力,這被稱為“繪畫的描述力”。例如,在描繪桌子上的靜物時,我們不僅可以找到靜物上的不同顏色,還可以找到桌子上的安全感和背景之間的和諧。這些復雜的因素,如形狀、顏色、線條、明暗、紋理、量感、存在感、空間和動態,相互交織在壹起,形成壹個美麗的秩序。繪畫就是把那些自然的秩序變成美麗的、如畫的秩序,這也是素描的意義和目的。素描是繪畫的基礎,是最能體現人們繪畫水平的壹種繪畫。因此,我們應該腳踏實地,堅持下去,不要在學習中浮躁。
美術高考素描考試:
獨角獸(素描)19年底的歐洲藝術,由於後印象派和立體派對藝術本質的不同追求和探討,對實體形狀和色彩的描繪得到了徹底解放,因此傳統的素描訓練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在壹些國家,如法國巴黎第壹大學美術系,“素描”課程被“二維、單色和多色研究”所取代。在這種課程安排下,素描的空間更廣,取材更靈活。學生可以隨意使用各種媒體進行二維建模練習。因此,除了素描的基本概念之外,我們還應該在素描媒體的訓練中給予更多的靈活性和靈活性,使素描的訓練既能與藝術思潮相匹配,又能表現出更強的生命力和更廣泛的表現力。
素描是指繪畫中的基本表現手法。因為繪畫的主要造型元素是線條和色彩,如果妳想在有限的二維空間中發揮無限的美麗場景,妳必須熟練掌握造型表達的技巧,才能實現任何妳想要的效果。因此,素描是畫家用最簡單的工具對美好的想法進行觀察、體驗、想象、選擇和重組而作出的記錄。
由於它側重於繪畫發展的過程,可能會有各種嘗試性的實驗,因此素描表達的內容和形式也是多樣而豐富的。
素描不僅是學習繪畫的基礎,壹幅好的素描本身就是壹件獨立的藝術品。因為它使用的工具相對簡單,並且在短時間內完成,所以它往往比許多經過加工的繪畫更直接地傳達了作者瞬間的靈感和激情,並捕捉到了被畫物體的生動魅力。在壹些素描名作中,我們可以獲得在其他繪畫中不易欣賞到的直觀藝術感受。
西方藝術史上的許多繪畫大師都留下了大量的素描作品,如文藝復興三傑、魯本斯、倫勃朗、戈雅、安吉爾、列賓、門瑟等等。然而,壹些偉大的畫家,如提香和維拉茲,很少流傳,因為他們擅長直接在畫布上畫稿,所以留下的草圖不多;然而,從我們看到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他們在素描方面的獨特技巧。
獨角獸(素描)素描中的五種明暗色調:亮部、半亮部、明暗交匯處(最暗)、投影面和反射面。素描要註重基礎畫法和多幾何能力。
素描,壹般從石膏形象開始,初期以石膏形象為教學內容。其優點是:壹是石膏像為白色物體,便於我們觀察人物頭部結構的轉折關系和層次差異;其次,石膏像是靜態的,這為初學者仔細耐心地觀察和描述物體提供了最大的方便。被淡化的人物的膚色和毛發的各種差異和變化會讓我們更直接地感受到不可理解的物體的身體和結構的本質;此外,石膏雕像通常是歐洲古代大師和東方藝術家的經典雕塑。這些雕像本身已經由雕刻藝術家進行了歸納、總結、強化和表達。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結構關系更加強烈和生動,動態和情感更加生動和富有感染力。在石膏印象素描的訓練中,這個物體本身就是壹個很好的藝術範例,它為我們提供了結構、形狀和層次的最佳方法。另壹方面,石膏像的上述特點實際上已經說明了它與肖像畫的區別和不同。那麽,在寫生的具體過程中,表現手法有何異同?
總之,石膏像素描和人像素描從觀察方法到表現步驟沒有本質區別,兩者相對壹致。但是,在具體的表演技巧上有壹些微妙的差異。首先,石膏像的身體結構與肌肉起伏的關系是雕塑家用刻刀塑造的,有明顯的得體歸納、概括和處理的痕跡。例如,石膏像的眉毛、胡須、眼球、頭發等都是經過體面和塊狀方法誘導和處理的形狀。骨骼和肌肉之間的關系明顯而牢固。
科學嚴格的方法和步驟不僅可以保證素描工作的順利進行,還可以培養我們的整體觀察和描寫能力。
1.建立構圖
刻意安排構圖,使畫面上的物體得到適當的優先排序,構圖平衡而多樣,避免了散、亂、空和擁擠的缺點。
2.繪制大型主體結構
用長直線畫出物體的形體結構(物體看不見的部分也要輕輕畫出),物體的形狀、比例和結構關系要準確。然後畫出每個明暗層次的形狀和位置(高光、亮部、中間色、暗部、投影和明暗交線)。
3.逐漸深入成形
通過對形體明暗的描寫(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逐漸塑造出物體的體量感。應仔細描述主要和關鍵細節。
4.調整完成
深入刻畫人物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這時候就要綜合調整(主要指物理結構包括色彩、肌理、空間、主次等。),從而做出選擇,突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