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總人口503.310萬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增加43.35萬人。2010、11 10月0時,貴港市常住人口為4118800人,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增加17700人。貴港市人口區域分布表總人口(萬人)常住人口(萬人)貴港市503.31.41.88港北區58.11.57。84港南區62。89 50。79潭塘56。32 40。75平南縣65438。100000
貴港漢族使用的文字相同,有白話文(俗稱貴縣話)、客家話(俗稱馬街)、普通話、白話四種語言。由於發音的不同,創造了壹些“本地漢字”,如“母親”和“男孩”(不)。這些土生土長的漢字大多出現在石公戲的唱詞中,在其他場合並不通用。白話方言,俗稱貴縣話,現稱貴港話。桂縣方言使用者分布在江南鄉鎮和江南北部的桂城、石卡(石卡街除外)、五裏(五裏街除外)、李三(李三街除外)、唐沁、東龍、大圩等地,以“桂縣街話”為代表。貴縣方言屬於粵語茍樓方言。雖然貴港話和廣州話在語音上有很大的差異,但四益話和廣府話的差距更大。比如臺山話、開平話、廣州話差別很大,兩地很接近。同時,貴港話與勾樓話的代表方言玉林話有較大差異。貴港話比較清,玉林話比較濁。客家話,俗稱“馬姐”。魏橋、木格、湛江、靳東、瓦塘、巴塘、東龍、唐沁、孟公圩、李三和五裏等地的城鎮或鄉村都講客家話。客家話、壯語和貴縣話是貴港的三大語言,人口數量幾乎各占貴港人口的三分之壹。普通話(包括桂林話和柳州話)在民國時期被稱為“官話”,很少有人能聽懂,更少有人會說。解放後,南方的幹部說普通話,駐軍說普通話。中小學教授普通話,他們平時聽的電視廣播大多是普通話。人們可以聽懂普通話,年輕人、青年和成熟的人也可以說帶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話。粵語,俗稱白話文。貴港市有三種白話,即廣州白話、梧州白話和佛山白話。貴港長江沿岸有大型造船廠,附近還有壹些城鎮和村莊,如石卡鎮和李三鎮。梧州有石卡街(石洞街)、李三街、五裏街和附近的村莊,只有黃連街、古丈街(居委會)和子木街(不包括村莊)說佛山話。其他地方的人也可以說上述白話文,但僅限於交流和舞臺上,而不能在日常交談中使用。壯語
貴港市壯族人口38萬人,占貴港市總人口的28%。貴港壯語屬於紅水河方言區的北方壯語,語法結構與其他地方壯語基本相同。貴港市位於廣西東南部,是壯族和漢族長期雜居的地方。受粵語的影響,大部分外來詞是從粵語方言中借用的,如(feihgih)飛機、(dietloh)鐵路、(hagkauj)學校、(yinzminz)人等等。壯語在語音語調上也受粵語的影響,與桂南、桂西、桂北的壯語差異較大,與上林、武宣、桂平的壯語差異較小。貴港的壯語可分為奇石語和中裏語。東龍、古丈;唐沁李三;大圩和阜城的幾個方言區?各方言區的語法特點基本壹致,語音語調略有差異,不影響交談。2012年貴港市地區生產總值為67918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為148.68億元,同比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273.38億元,同比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57.13億元,同比增長65.438+00.5438+0%。第壹、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8%、53.4%和34.8%,拉動貴港經濟增長1.2、5.4和3.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為21.9:40.3:37.8。與去年相比,第壹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分別下降0.65、438+0個百分點和65、438+0.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分別上升65、438+0.7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6281元,比2011年增加1036元,增長9.3%。
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3.5%。除家用設備和維修服務外,其余八類消費指數均保持增長。食品煙酒、衣著、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務、居住分別增長4.4%、3.8%、4.3%和4%。此外,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增長2.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增長4.3%。2012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260.63萬人,增長1.15%。年末城鎮從業人員29.7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5438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80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2%。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28787元,與2011年相比增加2453元,增長9.32%。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不含勞務派遣工)29988元,比上年增加1.762元,增長6.24%。貴港市財政收入50.03億元,增長15.5%,其中政府預算收入26.57億元,增長22.5%。貴港市財政預算支出126.24億元,增長19%。
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為752.6億元,同比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65438億元,增長22%;財政收入57.42億元,同比增長1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3元,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8196元,增長13%。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805.4億元,增長5.2%;財政收入6611億元,同比增長15.1%,排名全區第1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1.4億元,增長23.2%,居全區第1位。外貿進出口總額3.06億美元,增長38.3%,增速居全區第三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9%和11.5%。貴港市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非常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貴港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的糧食、蔗糖、水果、牲畜和水產品基地,地勢平坦,物產豐富。石硤尾龍眼、荔枝、肉桂、蜜棗、毛尖茶、山藥、草席、蓮藕、瘦肉豬、三黃雞、乳鴿、腐竹、羽絨等農產品聞名中外。
主要農副產品有大米、玉米、木薯、甘蔗、花生、荔枝、龍眼、柑橘、白糖、紅麻、茶葉、煙葉、桐油籽、油茶籽、松節油、筍幹、八角、桂皮、肉桂、木耳、牛奶、蜂蜜、雞蛋、蠶繭、蓮藕、豬牛羊等。
解放前,農作物的種植區域主要是糧食。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其次是玉米和大豆;甘蔗是主要的經濟作物,其次是油料作物。1949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0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0萬畝,占88.7%,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51500畝,占7.45%,其他作物占3.85%。糧食總產量1.3747億公斤,畝產76公斤(按種植面積計算,下同),人均糧食260.5公斤(按農業人口計算,下同)。農業總產值61.22萬元(按不變價1.98萬,下同),人均產值7.9元(按農業人口計算,下同)。農業生產力低下和頻繁的災害使農民的生活岌岌可危。
解放後,通過減租和土地改革,土地歸農民所有,擺脫了封建制度的束縛,解放了生產力,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1953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18753萬公斤,平均畝產86公斤,人均糧食328公斤,比1949年分別增長36.4%、13.15%和25.9%。農業總產值達93965438+萬元,人均收入1.64元。
盡管1956和1957年農作物播種面積大幅增加,但由於春夏秋三季連續幹旱,農業生產全面失敗。1957年全縣糧食總產量僅達到15965438+萬公斤,農業總產值為91665438+萬元,分別比1953年下降18.46%和2.51%。人均糧食235.9公斤,人均產值147.3元。
在1958的大躍進運動中,出現了“指標過高、指揮魯莽、作風誇張”和“* * *”為標誌的“左”傾錯誤。再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從1959年到1963年的五年間,全縣糧食生產處於1年連增三年、1年大幅減產的被動局面。比如1963年,全縣糧食總產量僅達到15251萬公斤,人均糧食229公斤。農業總產值9732萬元,人均產值145.8元。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其他農副產品全部減產。因此,社會產品稀缺,市場供應緊張,人們的生活困難,這導致各種疾病的增加和人們體質的下降。這壹時期,黨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及時糾正了“大躍進”運動造成的嚴重錯誤,使農業生產出現了良好的轉機。1965年,全縣糧食總產量回升至22486萬公斤,人均糧食319公斤。農業總產值達到1511500元,人均產值214.4元。與1963相比,糧食總產量、人均糧食和人均產值分別增長47.43%、43.7%和47%。“文化大革命”期間,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群眾頂住“四人幫”的幹擾破壞,堅持發展糧食生產,全縣糧食喜獲豐收。到1976,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35503萬公斤,比1965增長57.89%。農業總產值達2.239億元,人均產值230.5元。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妳們縣改革了農業經濟體制;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平均主義”“大鍋飯”問題;農副產品價格上調放開,集市貿易恢復;正確引導和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農副業生產和發展多種經營;我們調整農業內部結構,進壹步解放生產力。1982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46706萬公斤,人均糧食430公斤,農業總產值29629萬元,人均產值272元。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糧食比1978分別增長37.73%和59.4%。當年向國家提供商品糧8553.55萬公斤。從1984到1986,由於水旱災害頻繁,加上農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效率嚴重下降,政府對農業的投資相對減少,糧食種植面積減少,因此全縣糧食產量連年下降。1985年糧食總產量僅達到36221萬公斤,比1982年減少1萬公斤,人均糧食產量減少1萬公斤。農業總產值29822萬元,與1982相比略有增長。人均產值260元略低於1982。
1986之後,縣委、縣政府總結糧食滑坡的經驗教訓,采取了壹系列措施:(1)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維護,新增水利工程。據統計,從1986到1988,政府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資總額為608.22萬元,年均投資202.6萬元。比1982到1985的總投資多369.89萬元。(二)大力推廣“雙雜交”(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高產品種,提高科學種田水平,聚焦單產。從1986到1990,貴港市“雙雜交”品種累計種植面積達238.65萬畝(按播種面積計算,下同)。年均種植面積47.6萬畝,其中1990種植面積73.5萬畝,占水稻面積的60%。種植“雜交”玉米654.38+0.6萬畝,占玉米種植面積的89.9%。(3)建立糧食基地和商品糧基地。從1986到1990五年間,貴港市投入928.73萬元(其中國家投入756.5438萬元,縣財政撥付654.380775萬元)建設糧食基地和商品糧基地。總投資中,糧食基地投資223.8萬元,商品糧基地投資440萬元。(四)解決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短缺和價格不合理的問題,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提高抗災能力。1987年,全縣糧食回升到41177萬公斤,其他經濟作物也大幅增長。到1989,貴港糧食總產量達到3.83億公斤,比1988增加11.92%。農業總產值達33276萬元。
201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0.26億元,增長6.34%。其中,農業總產值為654.38+008.55億元,同比增長7.8%;林業總產值為654.38+0.423億元,同比增長3.52%;畜牧業總產值92.33億元,增長5%;漁業總產值231.5億元,增長7.93%;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為11.99億元,同比增長55438+0%。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7.49萬公頃,比2065年增加36.5438萬公頃,增加0.2萬噸,增幅5.89%。其中稻谷產量124.84萬噸,增長4.77%。其中玉米產量為654.38+049.5萬噸,同比增長9.24%。全年石油產量8.72萬噸,同比增加11.67%;甘蔗產量2391.6萬噸,同比增加1.34%;其中蔬菜產量為131.1.4萬噸,同比增長5.72%;水果產量205654.38萬噸,同比增長9654.38萬噸,其中龍眼產量59600噸,同比增長7.88%,荔枝產量62300噸,同比增長8.44%。貴港解放前,工業生產以傳統手工生產為主,生產設備極其簡陋,產量極少。生產行業主要包括窯爐、冶金、制糖、榨油、釀酒、藕粉、紡織、建築、木工等。清末民初,電力、機碾米、皮革、印刷、機修等行業逐漸發展起來。
10年(1921),市區商人集資建立了壹座發電廠,並安裝了壹臺發電能力為20千瓦的火力發電機組。這是這座城市現代電力工業的開端。24年,廣西省政府在貴縣羅泊灣興建廣西企業公司糖廠。該廠購買了美國壓榨和制糖設備,擁有170名工人,是貴港第壹家現代化大型工廠。該廠於同年年底投產,28年抵達抗日戰爭時遭到日本飛機轟炸。到32歲時,這個城市只有壹個碾米廠和壹個汽車修理廠,只有30名工人(碾米廠18和汽車修理廠12)。33年,貴縣淪陷,二廠也撤離倒閉。根據從1949到1950的統計數據,該市有1個發電廠、9個碾米廠、1個玻璃廠、13個鞋店、4個皮貨店和33個家具和鋸木廠商店,其中包括1600名工人。194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為475萬元,僅占當年工農業總產值4621000元(按不變價格計算為1952)的10.3%。1950地區工業總產值為776.5438萬元,其中縣辦國有工業只有1電廠,年產值為70萬元。1951年,廣西省工業廳興建了貴縣獨山糖廠,並於1952年投產。1952全縣共有工業生產單位1732個(含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者),年產值799萬元。當地國有工業為縣屬電廠和2家省屬貴縣糖廠,工業總產值273.9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4.3%。貴縣糖廠產糖2481噸,產值272.6萬元。縣辦國有工業產值只有654.38+0.3萬元。第壹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針。壹些私營工廠通過公私合營或保留雇主股份的方式合並為國有工廠,全縣1610個體手工業者組織了鐵工、木工、紡織、縫紉和自行車運輸等72個生產合作社(組)。1955年,省工業廳在馬金嶺西郊興建了壹座日產1500噸的大型糖廠,這是第壹個五年計劃期間在該市投資的最大工業項目。該廠於1956年建成投產。當時有員工1942人,糖年產量為11932噸。產值達到1463438+0000元。在此期間,該市還開辦了幾家國營工廠,如印刷廠、農具廠、大米加工廠、油脂加工廠、屠宰場、西江農場修理廠和修理廠。1957的工業總產值為2077萬元,是1952的799萬元的兩倍多。
從65438年到0958年的“大躍進”期間,由於盲目和片面地追求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妳們縣還建立了壹批廠礦企業。為加強對工業企業的管理和規劃,每年有工業企業10084家(包括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辦的工廠、礦山和生產加工廠),固定資產原值為308295438+00,000元,總產值為33510,000元(按198計)全員勞動生產率只有873元。主要產品有糖、食品、紙、土布、毛巾、金屬制品、煤、生鐵、焦炭、化肥、水泥和皮革制品。由於廠礦太多,在管理、原材料、產品質量和銷售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棘手的問題,因此大量廠礦在1959年被關閉。1959年末全縣共有工業企業單位213個,從業人員6357人,固定資產原值3129.7萬元。工業總產值為4912.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149406萬元的32.88%。其中縣辦工業32個,從業人員3355人,總產值1304.6萬元。1960年冬,黨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自1961以來,貴縣縣委、政府對壹些基礎差、經濟效益差的企業進行了關閉、停止、兼並、轉讓。當年關閉白雲石礦、大雁磷礦、澱粉廠、煉鐵廠、石油廠等17家單位,合並糖果廠、農機廠、床上用品廠等8家工廠,精簡職工2475人。經過五年的整頓,截至1965年底,全縣仍有96個工業企業單位,從業人員3612人,與1959人相比分別下降55%和43%,但產值僅下降19%至39810000元,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從65438到0966,妳縣工業穩步發展。年產機制糖10525噸、土糖837噸、機制紙5503噸、鈣鎂磷肥7849噸、飲料酒12267噸、紅磚2800萬塊、平板玻璃58萬平方米,工業總產值4013410000元隨著國民經濟逐步好轉,工業生產穩步回升,工業總產值從1967年的4252萬元下降到1968年的3777.7萬元,再下降到1969年的3499.2萬元。1970之後,隨著工業投資的增加,工業生產逐步回升。在此期間,新建了氮肥廠、農藥廠、水電設備廠等幾家中小型工廠。1976年全縣所屬獨立核算企業固定資產原值7288.76萬元,較1965年的3981000元增長82.96%,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6544。與1966相比增加了111.64%(均按70年不變價格計算)。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間,年均增長7.7%。
1978年全縣工業企業51家(僅含全民和集體工業企業),從業人員11823人,固定資產原值8509萬元,工業總產值131363700元,工業總產值65438。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縣委、縣政府把重點放在制糖工業生產上。除了升級貴縣糖廠的設備以提高生產能力外,還建設了唐沁糖廠。到1984年,全縣共有工業企業208家,從業人員12094人。固定資產原值達到654.38+037.63萬元。工業總產值為21409萬元。其中,自治區規上企業10家,產值2773萬元;區域企業1家,產值435萬元;縣屬企業32家,產值14729萬元。僅貴縣糖廠和唐沁糖廠的產值就達9845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46%,充分顯示了制糖工業的優勢。當年全縣工業企業納稅2897萬元,實現利潤2259萬元,稅利總額51.56萬元。1988年貴港市工業總產值為41250萬元(按80年不變價計算),首次超過當年農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6.5%,顯示了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1989貴港市工業總產值為44666萬元。其中全民和集體工業企業210家,產值32365438+50萬元(全民工廠78家,產值27456萬元;現有集體工廠132家,產值4859萬元,占貴港市工業總產值的72.35%。僅貴港甘蔗化工廠產值就達121028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7.1%。此外,還有貴港市第二甘蔗化工廠、廣西西江化工總廠、廣西貴港鋼鐵廠、紅旗紙廠等4家公司產值超過1000萬元。產值超過百萬元的企業有25家,其中包括馮寶化工廠。這些全民所有制集體工業企業有職工26794人,固定資產原值32365438+40萬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1.27%和274.76%。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4542元,人均利稅3597.8元。每百元固定資產原值利潤為15.46元,稅金為13.5438+0元。改革開放11年來,貴港工業總產值從1989年的131367萬元增長到44666萬元,增長240%(按80年不變價格計算),年均增長65438。
201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2915億元,增長10.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0.4%,拉動貴港經濟增長4.1個百分點,工業經濟占全國經濟總量的3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2%,拉動貴港經濟增長3.6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基本情況: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367家,較2016增加25家,其中內資企業330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7家,外商投資企業1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24.08億元,增長654.38+02.03%,其中年產值超654.38+0億元的有9家,與上年持平;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工業企業有18家,比2065年減少2家;規上工業企業143家,年產值超1億元,比201年增加27家。年產值超5000萬元工業企業255家,比上年增加51家。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4.73億元,同比增長10.59%;利稅總額82.8億元,同比下降30.7%;利潤總額為61.1.2億元,同比下降37.7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82.39%,較同期2011下降75.54個百分點。工業產銷率為98.3%,同比提高1.16個百分點。貴港江南工業園
貴港江南工業園位於貴港市東南部、郁江南岸。廣西貴港江南工業園位於貴港市港南區,規劃面積20.07平方公裏。規劃期為2011-2030年。江南工業園區的功能定位是:廣西自治區級開發區的典型代表;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示範區;西江經濟帶主要產業集群;貴港最重要的工業園區和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南區打造港產城融合核心空間。根據規劃,未來江南工業園區將以發展皮革、羽絨紡織等地方特色產業為龍頭,以食品飲料、電子信息、化工制造等精加工技術產業為骨幹,以港口物流、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大力發展以綜合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現代服務業),形成貴港現代化綜合性城市新區。
貴港(臺灣省)工業園
貴港(臺灣省)工業園區是廣西重點推進的27個工業園區之壹。它位於貴港市覃塘,距市區8公裏,總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裏。以現代港口物流、臺資企業和電子信息產業、造船和現代制造業、水泥、制糖、林產品加工和農產品深加工為主。其功能分區工業布局:
1.石卡臨江工業園
主導產業布局:以現代港口物流業、臺資企業和電子信息產業、船舶制造業和現代制造業為主導產業。
2.覃塘林產品加工區
主導產業布局:林產品加工業。
3.黃連工業集中區
主導產業布局:水泥建材制品業。
4.大嶺工業集中區
主導產業布局:現代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
5.甘肅化工集中區
主導產業布局:制糖行業。
貴港國家生態工業(糖業)示範區
該示範園區位於貴港市中心城區,是中國第壹個獲批的循環經濟試點園區。2001年8月,經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批準並向示範園區授牌。示範園區總規劃面積30.53平方公裏,以電子信息、糖紙流通、能源、紡織服裝為主導產業,並配套發展物流產業。其功能分區工業布局:
1.西江工業區
主導產業布局: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為主導產業。
2.圭塘工業區
主導產業布局:糖紙流通是主導產業。
3.熱電循環經濟產業區
主導產業布局:熱電聯產、能源、造紙等產業是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