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是屈原創造的壹種新詩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的名稱在西漢初年就已存在,它是由劉象鼐編輯的。東漢王逸寫章句。《楚辭》經歷了屈原作品的創作、屈後的模仿、漢初的收藏、劉向的收藏。這本書應該寫於公元前26年到公元前6年之間。
擴展數據:
貢獻:
《楚辭》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它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幾乎所有文學領域和不同體裁中。
鄭振鐸在《屈原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壹文中高度評價了《楚辭》:“像水銀瀉地,像天上艷陽高照,像春到百花爭艷,像火把照向漆黑的星夜,它永遠鼓舞和激勵著無數的後世作家。”
楚辭在海外傳播較早,尤其是在日本、朝鮮、越南等“儒漢文化圈”。到了1581年(萬歷九年),利瑪竇來到中國,東方文明遠播大洋彼岸,南方的歌謠逐漸進入西方視野。1840鴉片戰爭後,歐美世界開始廣泛關註南國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