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我想知道佛教體系中有多少經文?如何入門?

我想知道佛教體系中有多少經文?如何入門?

《龍藏》最新版本簡介《大正新修版大藏經》《永樂北藏》(附大藏經圖錄)169冊(含圖錄)16精裝版《甘龍大藏經》是清代官方中文大藏經,又稱《青藏》。它刻於清雍正十壹年(1733),完成於乾隆三年(1738),是中國官方刻經中極為重要的壹部。全集藏書1669冊,經、法、論著、雜著7168卷,* * *用經79036篇。該集是在明代《永樂北藏》的基礎上編纂而成。整個藏書分為兩部分,包括485封書信,其內容與《永樂北藏》完全相同。繼續收集239封書信,其內容或多或少於《永樂北藏》。《乾隆大藏經》的編纂出版是壹項浩大的工程,負責這項工作的官員、學者和僧人有60多名,監督人員有80多名,刻字、印刷、裝幀等優秀工匠有860多名,歷時6年完成。所有藏文字體都很漂亮,雕刻精美,像壹個人;佛像和其他盤子以簡單的方式繪畫和雕刻,莊嚴而生動。第壹次印刷是104,授予各種寺院。從此到民國,陸續印了幾十冊,* *出版了150多冊。從宋代到清代,中國木刻收藏頻繁出現在各個世代。《龍藏》至今只保存了經典版本,其印刷版本極為罕見。因此,它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版《乾隆大藏經》是臺灣省影印的,字體較大,適合供養。

首先,新版《龍藏》的封面設計采用了雙龍戲球的吉祥圖案,制作精良,蔚為壯觀。

第二,單個塑料包裝高檔優雅,顯示了法寶的華麗大氣,極具收藏價值。

第三,清代宮廷常用衛龍作為鎮宅辟邪,新版《龍藏》封面以雲海中升起的衛龍為主體圖案,端莊吉祥。

大正新修大藏經100冊大正新修大藏經16精裝大正新修大藏經全稱大正新修大藏經。日本大正13(1924)由高須俊二郎和渡邊徐海發起,並組織了所有大正經濟出版物。小野玄妙等人負責編輯整理,出版於1934。整個藏品分為三個部分:館藏55卷,館藏30卷,其他卷15卷(內部圖像12卷和總目錄3卷),* * * 100卷。佛教藏書總數為各類藏經之最,包括原藏、續藏、圖像和總目錄共3,493部,65,438+03,520卷。編輯風格也很獨特,分為十類:阿漢、本元、般若、法華、華嚴、寶璣、涅槃、大吉、精機和密宗。法藏包括米沙賽部、摩訶僧部、曇無德部、薩波部、戒戒經(遺部)和菩薩戒等。關於西藏,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釋經、攤攤、中觀、瑜伽和隨筆。雜集分為經典、法律、隨筆、諸子百家、史傳、大事、外教、目錄八類。在《續集》的30卷中,除了最後壹卷被歸入兩大類,即《古代易經》、《魯迅》、《論書》和《敦煌疑偽經》之外,其他29卷被歸入四大類日本作品,即《續靜姝》、《陸書》、《論書》、《朱總》和《思帝談》。圖像12包含了363種著名的佛教肖像、密宗王銘雕像、金剛雕像和日本各種寺廟中的各種曼陀羅。《總目錄》三卷包括中國各版本藏經目錄77種,日本寺廟藏經刻本目錄,以及《大正藏文調查目錄》、《大正藏文總目錄》、《總索引》和《譯著目錄》,都是比較實用的版本。然而,檢查工作很廣泛,有錯別字和許多錯誤的句子。此外,由大藏經術語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塔正藏索引》為研究佛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大正藏語內容:

(1)正藏:1-55卷是印度佛經翻譯成中文的32卷和中國論文的23卷。2236本書,9006卷。

(2)續藏:56-85卷主要為日本所撰,另有敦煌古抄本及疑偽典籍。777本書,2929卷。

(3)圖像:86-97卷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363卷為1344。這些密宗流傳下來的秘密攻擊和秘密軌跡圖為世人所知,可謂學界壹大盛事。這十二卷已成為佛教藝術的百科全書,是研究佛教藝術的指南。

存藏90冊16精裝,又名《存藏經》《日本存藏經》《存藏經》。由日本京都藏經研究院編輯。它出版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至大正元年(1912)。發起人和主持人是前田惠雲和中野代輝。

《陳旭·藏》是《陳正·藏》的續集。館藏多為南北朝至清代佛教著述的善本,其中不少是國內失傳已久的絕版書。全集分為兩部分,共150集,每集均有補遺,總集數為1659部,7143卷。第壹卷***95集862。其中第壹版(編號1至87)收錄的佛經有734部,包括印度編寫的183部(包括四個部分:佛經下編、法部、隨筆集、密經儀軌部)和《誌納》(包括三個部分:乘釋佛經下編、乘釋法條、 《乘釋經》)。5656566666補遺(從第87集最後壹部分到第95集)包括128個部分,其中包括印度學者寫的13個部分和智納寫的18個部分(分為五個部分:大和小乘釋部分、大和小乘釋部分、大和小乘釋部分、各種學派的著述部分和儀式和懺悔部分)。53338。00000000001 第二卷***55套797部分。其中,原版全部由誌南編寫,包括A部分32套(不帶“A”字)和B部分23套(帶“B”字),每套5卷。甲部(編號1至32)分為10個條目,即三論宗編寫部、法相宗編寫部、天臺編寫部、華嚴宗編寫部、甄珍編寫部、規訓編寫部、凈土編寫部、禪宗編寫部、禪宗語錄收集部和禪宗語錄收集部,共收集了473本書。乙部(集1至集23前部)分為禮部和史傳部兩部分,藏書207冊。補遺(第23集B的最後部分)包括11本印度隨筆(經典)和6本誌納隨筆(分為大、小、乘、釋經典和各種流派兩部分)。《陳旭倉》是壹部方書。文本以四號字體印刷。每邊分為上下兩列,每列20行,每行22個字。

《陳旭藏》的總書名為《大日本續藏經典目錄》(四卷本),收錄在日本編纂的《神兵總目錄》中。

《陳旭倉》全本印刷後,保存下來的書籍被大火燒毀,沒有傳播太多。192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涵芬樓以續藏經為主題影印500冊。最近,臺灣省新文風出版公司出版了《徐旭藏經》,共151卷(包括壹個目錄),也是該書的影印本。

許巖倉收藏了大量已入藏和除晏子倉外未入藏的書刊。特別是,中國撰寫的部分包含了許多在中國大陸丟失的僅在日本存在的古籍。從魏晉典籍翻譯到明清著述。其數量比明代嘉興藏語的續藏和續藏都要豐富。是研究中國佛教不可或缺的佛教叢書。

200冊永樂藏北16精裝永樂藏北又稱藏北。正式版。永樂八年(1410),明太祖成祖刻印。它雕刻於永樂十七年(1419),完成於英國正統五年(1440)。參與者和他們壹樣成功。刻本地點在北京,版本由司負責,現藏於寺漢典廠。

“永樂藏北”是按照“永樂藏南”的結構進行分類的,但在編書(將部分經典編為壹封)方面做了較大調整。全集共636封,其中1615卷6361,以《王公經》開頭,以《大明三藏法號》結尾。其結構如下:(1)大乘經260字537部。(2)小乘經,45個字母,239部分。(3)宋元時期有34封書信和300部經書。(4)大乘律法,5個字母25個部分。(5)小乘五經,48個字母,59個部門。(6)大乘理論,50個字母93個部分。(7)小乘理論,73個字母和37個部分。(8)宋元持續入藏論,5函23篇。(9)西方先賢集錦,19信147。(10)本區作品,151信155。

《永樂北藏》初版完成後,壹直保存在首都,因此壹直作為官方藏文經文贈送,由朝廷印刷並贈送給全國各地的寺廟。在兩個藏區中,它更為官方和權威。

明萬歷十二年(1584),宗申因其母欲封佛藏佛,刻制《永樂北藏藏經續編》並作序。藏經續編* * *包含465,438+0封信,包括36本書和40卷,從華嚴的《懸壺玄寂》開始,到大明仁孝皇後的《夢感佛教》的第壹部《大功德經》結束,全部由中國佛教撰寫。其中有:《大佛頂楞嚴經釋》、《大乘信疏》、《新疏》、《維摩經註》、《華嚴原始人》、《天臺四教儀註集》、《教乘》、《佛代集》、《譯名集》、《百丈清規》。

將原藏與原藏相加,至明萬歷十二年永樂北藏已有677封,收1651卷。

《永樂北藏》是梵蒂岡文件夾。每版25行,折成5面,每面5行,每行17字。“永樂藏北”今存。根據李的《中國大藏經概觀》,“南通狼山廣教寺、鎮江朝安寺、廣教寺和定慧寺都包含了全部收藏。”已經600年了,但今天世界上幾乎沒有書了。為使這壹經典法寶得以轉生和流傳,並滿足世界各地寺廟佛教團體崇拜研究的需要,經上級批準,我會在內部發行500冊。此次出版的《藏北》壹書裝訂成200冊,尺寸為16。內容采用山東晨鳴紙業公司生產的高級米黃色雙面膠紙,印刷和裝訂都很出色,是佛教團體收藏和支持的必要材料。

這是對幾個不同版本的《大藏經》中的佛教經典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