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
壹位醫生為醫學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別人說他是天才,他卻難過地說:“我努力學習了27年,他們卻說我是天才。”壹句話就抹殺了他27年的心血。
繪畫大師齊白石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齊白石以畫蝦聞名,但他在畫螃蟹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他開始畫蟹殼的時候,只用了壹筆,畫了很多次都不滿意。他改畫了兩筆,還是不滿意。最後,他用三筆畫出了壹個蟹殼。三筆壹畫的蟹殼,顯得有層次感。就這樣,齊白石花了20年才畫出壹個好的蟹殼,直到70歲才成熟。
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換句話說,對於成功來說,智商只占1%的重要性,剩下的99%全靠努力。
其實壹個人為了事業流下99%的汗水是不容易的。不然為什麽世界上永遠只有少數成功的人?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事業不成功,不是因為智力問題,而是因為不能全心全意投入事業。
日本左川捷運公司的創始人左晴川從零開始,在短短30年間創建了日本商業運輸業年營業額超過3000億日元的最大公司。世界上有他成功的秘訣,他的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壹直在努力。”左用他的勤奮寫下了壹段墓誌銘:“這裏躺著壹個辛勤工作了壹輩子,額頭上都是汗水的人。”
還有拿破侖。書上說他精力充沛。他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從不疲倦。四個秘書跟他壹起工作,都覺得太多了。把這樣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有哪些偉大的成就是做不到的?所以拿破侖說他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的單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贏家往往是工作狂。他們精力充沛,仿佛充滿了用之不竭的能量。但是壹個人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工作狀態呢?我不相信人僅憑毅力就能做到這壹點。如果他們能瘋狂地工作,他們首先必須熱愛自己所投身的工作。
愛因斯坦曾說:“使我恰當地投入工作的情緒狀態,就像壹個奉獻者或壹個愛人。”
試想,如果我們也能像愛因斯坦、拿破倫、左那樣工作,我們怎麽能不成功呢?
所以說,成功難就難在,說不難也不難。楊振寧說:“壹個人取得成就的因素之壹是遵循自己的興趣,然後結合社會的需要發展自己的特長。有了興趣,‘苦’不是苦,是樂。在這種情況下,工作將很容易取得成果。”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壹個為愛好而工作的人會不成功。因為他的愛好,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而壹個人在工作中成就的大小,往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妳情感投入的多少。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壹本名為《情商》的書。為了比較智力,人們引入了“智商”的概念。相比之下,戈爾曼引入了“情商”的概念,並認定它比智商更重要。現在人們不僅接受“情商”這個概念,甚至認為“情商”標誌著壹種文化的轉變。
美國教育家尼爾·波茲曼在談到現代教育時說,學生“入學時像個問號,離校時卻像個句號”,這是學校教育的悲哀。這種教育,學生的個性被湮滅了,才華被淹沒了,智慧被凍結了。這種教育沒有歌也沒有詩,精神家園荒涼淒涼,創造之樹已經枯萎雕零,想象之鳥已不在空中。
在教育中,我們總是強迫學生學習,從不關註他們的情緒和愛好,壹味強調智力、能力和知識的作用,這必然會讓學生認為學習很辛苦,於是我們大力提倡勤奮和毅力,比如“學海無涯”、“懸在頭上,刺在股上”等。,而壹個沒有愛好和情感投入的人,再怎麽努力也達不到。世界上有沒有人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
在現代管理中,人們熱衷於時間管理。人不是機器,怎麽能機械地管理時間而不考慮情感投入呢?
愛迪生過去每天都要在實驗室裏呆十多個小時。有人問他:“是什麽讓妳這麽努力?”愛迪生說:“我工作過嗎?我從來沒有工作過,我只是在做我喜歡的事情。”
喜歡妳的工作並投入熱情,其實是最好的時間管理,能創造最好的工作效率。
毅力和勤奮只能幫助人完成工作,只有情感投入才能使人成就大事,所以“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金融傳奇人物巴菲特建議:“當妳出去工作時,為壹個由妳欽佩的人組成的組織工作,因為這會讓妳興奮。”
為妳欽佩的人工作,做妳熱愛的工作。如果妳工作了,不喜歡妳的工作,那就像是為了錢而結婚。
壹個年輕英俊的男人娶了壹個富有的老太太。當面對人們的困惑時,他揭示了其中的奧秘:“當人們想使用貨幣時,他們從不看它的發行日期。”
為了錢結婚也是可以的。妳得到了壹個妳想要的東西——錢,但同時妳也失去了另壹個更重要的東西,妳的感情和家庭的溫暖。如果對生活要求不高,可以為了錢結婚。如果妳對生活充滿期待,有更高的要求,為什麽不努力做到兩全其美呢?
生活也是如此。賺錢很重要,但快樂更重要,體現自己的價值更重要。
其實普通人的生活方式通常都是本末倒置的。他們想先有更多的錢,更多的東西,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說:“我真的不太喜歡這份工作,但是我打算去10。等我有了基礎之後,我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我就會成為壹個快樂的人。”
這種方式註定是要失敗的,順序要倒過來。首先,妳要做好自己,做自己最喜歡的,最需要做的,這樣妳才能煥發出全部的熱情,堅持下去,成功,擁有自己想要的,成為壹個快樂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情況往往不是貧窮或運氣不好,而是精神和心靈處於無知和疲勞的狀態。曾經感動過妳的壹切都不能再感動妳,曾經吸引過妳的壹切都不能再吸引妳,甚至曾經激怒過妳的壹切都不能再激怒妳。這時候妳就需要另尋風景了。
人生最可悲的事,莫過於對生活失去熱情和激情。
生活就是不斷挑戰自己,不斷前進。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麽?就是投入妳的熱情。如果成功取決於壹個神的幫助,這個神就是熱情。熱情在古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內在的上帝。
愛默生說:“人類歷史上任何偉大或輝煌的時刻都是熱情的勝利。”
我是壹個非常懶惰的人。何鵬文化公司的合作夥伴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是壹群非常投入和熱情的人。這種感覺刺激我,給我壓力。我感覺我會被他們的熱情逼瘋。但我真的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壹些夢想,壹個目標,並投入妳的熱情。我說過,人只有熱情,大腦才會分泌內啡肽,妳才會感到快樂。
我喜歡熱情的人,我喜歡做事熱血沸騰的人。任何困難都會在熱情面前低頭,熱情可以成就壹切。
比爾·蓋茨是這樣定義成功的:“關鍵是妳能從日常工作中獲得樂趣。對我來說,這種樂趣就是和非常有魅力的人壹起工作,解決新問題。尤其是軟件開發是最有趣的工作。我認為我有最令人滿意的工作。每次我們有壹點點成功,我都感到快樂和成功。”
拯救IBM於危難的奇跡工作者郭金槍魚,曾經講過壹個影響他壹生的經歷:
在哈佛商學院學習的最後壹年,郭士納經歷了幾次求職面試,最後他把目光投向了麥肯錫公司和寶潔公司。
那時候他是壹個23歲的年輕人,可塑性很大。在給寶潔公司面試的時候,負責招聘的高級經理問了他壹個問題:“假設現在是周五晚上,妳拿到最新的市場調研報告,發現上個月市場份額下降了20%。這時候妳會不會取消所有預定的活動,第二天也就是周六來辦公室想出解決方案?”
也許我們的壹些候選人會撒謊,但西方的求職文化是誠實的,所以郭士納當時被這個問題迷惑了。雖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他的反應是:不知道。
所以畢業後,他去了麥肯錫公司。
但這件事讓郭士納知道,對工作的熱情是壹個成功的人應該準備的基本要素。從那時起,郭士納不僅培養了自己的工作熱情,而且在他後來的選拔人才過程中,也把“追求成功的熱情”放在了首位。
郭士納說:“偉大的機構不是被管理的,而是被領導的;它們不是行政程序的結果,而是那些渴望追求成功、成就感不斷上升的人努力工作的結果。”
熱情和激情是壹臺優質機器的動力源泉,它能讓機器運轉起來,讓機器活躍起來,讓機器願意更努力、更好地工作。
如果把壹個人比作壹臺發動機,那麽妳的智商、天賦、知識只是這臺發動機的額定功率,也就是妳所能達到的功率。但是妳能不能真正發揮這種力量,輸出的力量有多大,取決於妳的熱情,妳的投入,妳的行動。妳只有煥發出全部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把妳所有的額定功率轉化為有效的輸出功率,甚至激發出妳無與倫比的潛能。
熱情和激情是人成功的源泉,熱情和激情來自於人對成功的渴望,來自於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來自於人的興趣愛好。
設定壹些崇高的目標,放射出妳全部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妳會在充滿熱情的時候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也會在生活中享受到夢想成真的浪漫。
關鍵點:
除非妳熱愛妳的工作。否則,永遠不會成功。
激情是人生成功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