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漢字逐漸從甲骨文演變到金文,從大篆演變到小篆,字體逐漸以線符為主,字體逐漸固定。直到1956,國務院才批準了漢字簡化方案,制定了今天漢字書寫的標準。所以現在流行的簡化字基本都是以此為基礎的。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壹個漢字,幾筆就能寫出來。很多年前,筆畫可能很復雜,會讓妳顫抖。但這壹發展過程包含了我們先輩哲人的智慧結晶,與歷史長河的軌跡不謀而合。
所以,如今越來越多的學者,帶著對先賢的敬仰,加入到對漢字進行文化解讀的行列,試圖通過自己的探索,追溯遠古先民的思維軌跡。現在我就以我熟悉的兩位漢字文化工作者為例,分析壹下當代人對漢字的解讀。
首先,我們以我們最熟悉的老師趙世民為例。首先,凡事要客觀分析,不能壹概而論。我在之前的論文裏說過,趙老師對我們現代漢字的解讀不可能完全沒有用,雖然不能完全被我們接受,但畢竟有可以讓我們思考的東西。比如我上次說的,我挺贊成趙老師的壹些漢字新命題。比如在壹般人把漢字叫做“象形字”的基礎上,他形象地把漢字叫做“拼象形字”。因為實際上漢字中象形字的比例不會超過10%,不能簡單地把另外90%的漢字稱為象形字。但是,雖然90%以上都不是象形字,但都是以這個象形字為基礎的,只有不到10%。所以我們可以形象地稱之為“拼象形”。這個新觀點是對以往觀點的總結,結合自己理解形象的升華,對人們的理解和認識是無害的,也是方便的,當然也是有益的。但同時又結合自己的理解,詳細講解了壹些具體的漢字。比如趙先生說,“我們看看現在的行動。如果妳用錘子敲這個釘子,第壹個動作是什麽?是舉,第二是揮,第三是打,第四是進。那麽我們就認為壹個打字只是壹個人的四個動作,總結出這樣壹個字形。不還原就不知道有這四個動作,當然分數解決了。妳怎麽知道這個“打字”可以分解這麽多意思?那麽現在我們來看看,我們剛才說的所有關於“玩”的意義,都可以分解為這四個動作。針織是什麽意思,入;玩酒醋現在是液壓的。當然,現在連液壓都不用桶裝了,就進了;誰是壹,就是進入;壹開始我是用電報打電話,意思是要用手敲。也就是說,我們理解了這個漢字,最早的字體,最早的意義,我們就會明白,這29個意義,或者說《現代漢語詞典》所說的26個意義,是有根據的。(1)“在這個詞看來,我覺得這個解釋有點牽強,理解這個詞有點功利。當然,我這裏不是批評的意思,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趙老師自己說:“很多老人,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註釋了這些字。如果妳按照他的註解去讀古書,那就完了。但是根據我的研究發現,壹本書,壹個詞,往往會有不同的解釋,有些解釋是相反的。妳說妳聽誰的?這個時候,我根本不聽任何人的,我聽他們的。他的觀點只是自己結合了壹些古文,然後用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沒有人知道它是否正確。畢竟沒有人會有和古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然後看看唐漢先生對漢字的解釋。他公開質疑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和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成果。他把他所有的財產都獻給了漢字研究。雖然多次取得“驕人的成績”,但他自信地稱自己是“當代解釋漢字第壹人”。然而,學術界對這位邊緣學者的研究成果不置可否,但唐漢還是語出驚人:只有陜西人才能真正解讀漢字!
乍壹看,這句話聽起來很可笑。外省人不會解讀漢字嗎?唐漢說,由於漢字的形成與陜西的農耕文化密切相關,不深入田間地頭,不了解陜西農民的生活,就無法觸及漢字的根源。(2)
真不知道這個55歲的業余商人怎麽會這麽自信,把整個學術界的無知當成他們的默認。當記者問他如何看待學界的集體沈默時,他的原話是這樣的:“沒人回應,大家都傻了眼。他們雖然不說話,但都知道我是對的。我有這個信心。這只是時間問題。這東西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相信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相信我壹定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解釋文字”的人。沒有自信是堅持不下去的。我的哲學準備,我的人生經歷,我的經濟基礎,都是我做這件事的必要條件。本來想做三年,沒想到做了七年。(